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公允价值是近年来会计发展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它的概念、计量方法、信息披露方式以及对决策的影响都是理论界的研究重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一直是国际会计前沿中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当前,无论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都正经历着将公允价值计量引入会计准则的历程。2006年9月,FASB颁布了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创建了公认会计原则(GAAP)下的公允价值计量框架,极大地提高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将其引入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可谓几经反复、一波三折。在国际趋同和协调的大环境下,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广泛谨慎地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从而对我国财务会计的理论和实务产生深远影响。公允价值的出现很好的弥补历史成本法的短板,其能够提供出事前、事中、事后企业价值的计量,也能够披露企业更多的信息和风险,符合决策有用性的要求。公允价值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计量方式,它所反映的内容涵盖了时间价值、未知风险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左昕 《商》2012,(9):94+131
公允价值是现代会计重要计量属性之一,在国内外会计准则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探究国内外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分析FASB与IASB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趋同,并结合我国实际,为我国进一步应用公允价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决定修改SFAS157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放宽按公允价值计价的会计准则,给予金融机构在资产计价方面更大的灵活性,以期帮助恢复美国经济,引起会计界强烈反响。本文通过对修订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背景及产生的后果进行评析,旨在揭示准则修订的实质,指出修订按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不应成为拯救美国金融危机的"灵丹妙药",我国应加快公允价值理论和应用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充分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4.
公允价值已经在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他们对公允价值也有不同的定义。IAS39中定义公允价值为:在公平交易,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各方之间,交换一项资产或结算一项负债时,所采用的金额。FASB的SFAS,No.157《公允价值计量》准则(2006)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在报告主体交易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为某项资产所能接受的价格或为转移债务所支付的价格。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首次在法规层面上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定义公允价值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该定义与IASB/IASC在其制订的IAS39(199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定义一致。  相似文献   

5.
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五大属性之一,运用越来越广泛。美国对公允价值在财务中的运用比较早,也相对比较成熟。近年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简称"FASB")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简称"IASB")大力发展和改进公允值准则,以使其在财务会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自引进公允价值以来,不断地结合自身国情加以改进。2014年颁布的第39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公允价值发展同国际的趋同。  相似文献   

6.
高佳敏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7):199-200
公允价值会计在本次金融危机中饱受指责,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等采取了允许金融机构不必按当前市价确认金融资产价值,重新分类金融资产以避免使用公允价值会计等措施力图缓解金融危机。在以"决策有用观"为主导的现代会计目标下,公允价值会计经济内核具有科学性,有助于满足投资者决策需要,现代市场经济中仍有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基础。但面对金融危机中非公允的市场报价,有必要建立起适应非活跃,非理性市场的公允价值会计操作框架。试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市场停滞期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教育指南》(IASB Expert AdvisoryPanel),并结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针对"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的修订发布的《FASB工作人员立场公告》(FSP),讨论在非活跃市场、非理性市场情况下衡量和披露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会莉 《商业会计》2011,(18):35-37
在IASB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修订公允价值计量在具体准则中的应用的进程中,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全面趋同,应考虑自身尚处于新兴市场的特点。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如何与国际趋同、如何寻求在会计实务中将公允价值计量得以有效应用,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趋同,在IASB发布了IFRS13之后,我国在2014年1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首次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单独列为一章归入企业的会计准则中。本文在研究《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上,指出了准则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准则的发行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联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理事会FASB加快了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并于2011年5月颁布了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新规范。基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进展和我国公允价值实践的需要,我国财政部于2012年6月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本文仅针对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公允价值定义和3条主要征求意见进行阐述,以期为推动我国公允价值准则近早出台尽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浅谈公允价值取得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金融危机时代,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还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所进行的准则修订中,并没有限制使用公允价值,而是在大力推进、发展和完善公允价值,在更大范围内使用公允价值.作为一项重要的计量准则,IASB建议形成独立的<公允价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且这一变化几乎涉及到所有和计量相关的准则项目.因此,在我国会计准则逐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下,加强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尤为重要,不能简单地认为公允价值即是最后所确定的某个价格,而应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公允价值的定价机理、确定原则和取得方法及程序上.  相似文献   

11.
付丹丹 《商业研究》2011,(9):121-125
从21世纪初开始,FASB与IASB共同致力于会计制度的国际趋同研究,最终目的是建立一套高质量的全球化会计准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联合项目就是对概念框架的重新审视,目标是建立一个联合概念框架。本文对FASB与IASB联合概念框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和分析,总结其特点并揭示出联合概念框架对商誉等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四项具体准则的逻辑推演,发现在现行增值税会计———价税分开的既定框架下,公允价值存在包含增值税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吸收、引进国际会计准则时,没有考虑税制背景因素的结果,准则源于美国,美国既没有增值税,生产领域也没有价税分开的会计要求,其交易基础和入账确认的公允价值计量单位完全相同;而在我国,由于增值税制和会计价税分开制度的共同影响,使得交易基础和入账确认的公允价值计量单位不同。因此,本文认为:在公允价值的准则解释中,应明确公允价值的具体计量单位;改变目前对于增值税的认识,服从其经济学的本质要求,将其计入会计要素。这样可以解决现实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实践执行中的增值税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被质疑,抵押贷款证券化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评级机构难辞其咎,抵押品流动性消失路了致命一击,公允价值会计的"反馈效应"是雪上加霜.客观评价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虽有缺陷,但是这是会计发展的必然,应从可靠性、稳健性加以完善,要加强信息披露,防范利润操纵.我国目前虽没有全面应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这次金融危机也给了我国修改准则的契机.同时,我国应紧琅国际准则修订的形势,避免新的实质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杜枢 《商业研究》2003,(4):144-147
在敌意收购中 ,目标公司的董事无疑是最大的利益受损者 ,因为敌意收购一旦成功 ,他们很有可能丧失工作或名誉扫地。因而 ,目标公司董事往往会运用手中掌握的经营公司的权力 ,采取各种措施挫败敌意收购者。对于这种反收购行为 ,美国判例法援用原有的商业判断规则 ,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系列测试标准 ,用以评判目标公司董事的反收购行为是否符合董事的注意义务 ,主要有 :主要目的测试标准、相当性测试标准、最大价值测试标准、公正拍卖者测试标准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资产减值与会计盈余可比性的关系,发现会计盈余受资产减值的影响越大,其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可比性就越差。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资产减值所涉及的稳健性原则和盈余管理行为是导致企业间会计信息不可比的主要原因所在。这表明,企业会根据各自的报告动机以不同的标准执行同一资产减值准则,仅仅依靠会计准则的趋同难以完全达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目标。 IASB若以全球会计信息可比为目标,则应谨慎拓展资产减值会计。  相似文献   

16.
The increasing use of transnational standard-setting bodies to address quality uncertainties and coordination issues across the global economy raises questions about how these bodies establish and maintain their legitimacy and accountability outside the sovereignty of democratic states. Based on a discussion of the legitimacy challenge posed by global governance,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mechanisms by which such bodies can defend their legitimacy claims and examine the actual mechanisms u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IASB). While the IASB staked its initial credibility on technical competence and independence, it has increasingly emphasized due process norms in its claim for support. Our analysis evaluates the IASB due process against the cultural benchmarks established by domestic standard-setters in the USA and UK and against a normative model of procedural legitimacy. These comparisons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modifications that were made in the hope of due process adding legitimacy to accounting standard-setting beyond the state. They also reveal the broader political context of competing legitimacy criteria that confronts transnational standard-setters.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how label information detail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air Trade labelling programme with respect to coffee affect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pay in the US and in Germany. We provide respondents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US and Germany)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hypothetical benefits of the Fair Trade coffee programme on its intended beneficiaries on the production side [the revenue gains to participating marginal farmers (scope of the programme)] and, using stated preference conjoint methods, test how this performance criterion relates to the willingness to pay for Fair Trade coffee. Our empirical results identify a ‘threshold’ property of performance‐based labels. In effect, the willingness‐to‐pay for performance‐based Fair Trade labelled coffee exhibits an inverted U shape in the sense that the willingness to pay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scope of the programme, but only up to a critical level. Thereafter, the willingness to pay declines as the income gains to participating growers increase further. Interestingly, this inverted U property is exhibited by both the US and German respondents with different critical thresholds.  相似文献   

18.
China Kunming Import & Export Commodities Fair (known as Kunming Fair) is a regional trade fair jointly sponsored by China's seven local governments, i.e. Sichuan, Yunnan, Guizhou, Guangxi, Tibet, Chongqing and Chengdu. Kunming Fair has been successfully held annually for sixteen consecutive years since 1993, and embraces its 17th session from June 6 to 10, 2009. During the Kunming Fair, a special South Asia Exhibition is held at the same time, and it is its 2nd session this year.  相似文献   

19.
公允价值由于其高度的形相关性,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重视,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也说明了这一点。文章从公允价值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公允价值的优越性以及在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利因素,最后对在我国推行公允价值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治 《财贸研究》2011,22(1):136-143
G20领导人2009年呼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加倍努力,在2011年6月之前通过其独立的准则制定程序,形成一套单一的高质量的全球会计准则。新准则的核心无疑是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问题。大量涌现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并未成为准则制定的依据,因而也不能成为扩大公允价值会计应用范围的现实证据。以异质信念为切入点,从公允价值会计的"奋斗目标"出发,深入分析其固有缺陷所导致的不完美性,并结合对中美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反思,以中国哲学的中庸思想为指导,提出公允价值会计的哲学定位,并基于这一思想,对公允价值会计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做出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