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世纪,科技飞速发展,传统农业也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但由于农业和农业生产者本身特点,发展相对缓慢,科研成果普及难度大.因此,农业高校作为农业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担负着科研和育人的重要责任.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在分析其“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现状基础上,发现存在人才、成果转化和资源短缺等问题,进而提出农业院校发展“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1.做好“两项改革”,提高城镇管理水平。(1)要改革城乡隔离、农工脱节的“二元管理”体制。(2)改革“一城两制”管理体制。目前在城镇居住的非农人口由居委会管理,农业人口则由村民小组管理,这种模式不利于城镇的规划和发展,影响社区的形成与管理。 2.完善“五项制度”。(1)户籍管理制度。应逐步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3.
《现代经济信息》2010,(7):48-49
我省农业依法行政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并服务于“三农”工作。深入贯彻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的改革发展和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米袋子”、“菜篮子”成为省、市政府首长的一把手工程,各级党政领导多次强调要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入.苏南的农业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正处于由“第一个飞跃”向“第二个飞跃”转折的历史时期,农业银行在向商业银行的转轨中,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加强对农业的信贷投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笔者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李国英 《当代经济》2018,(13):106-109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改变传统农业模式,重塑以市场化服务为核心的机制,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其背后蕴含的深层次内涵是农业产业效率提升、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等—系列的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农业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重构了农业产业链各领域的商业模式.同时随着土地流转不断推进和具有互联网思维、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崛起,未来一些涉农龙头企业和互联网平台将由传统的农业生产企业向农业服务领域过渡,为规模化的经营主体提供农资、农业技术、农村金融和农村物流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形成一个完善的、信息极度开放和对称的农业互联网生态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其综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案例的调查研究,重庆户籍制度改革中一定程度上出现“半市民化”现象,即多数农民转户但并没有放弃农村土地资源.转户农民同时占有城镇社会福利和农村土地保障两种资源,这加重了重庆户籍制度后续改革的负担.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以转户农民土地占有权、经营权和分离权的剥离为基础,重点研究了土地资本化与户籍制度改革的联动作用与实施路径,主张建立以“农村土地托管中心”为核心的土地资本化运行机制,实现土地资本化增值收益“涨价归农”和“涨价归公”,以形成农民自愿退出闲置土地的激励机制,以及为政府在户籍制度改革中筹集和支付新增城镇人口社会福利提供新的资金来源,以更好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加速农村劳动力完全转移,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土地流转促进“第二次飞跃”的有效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化,现有的土地流转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存在严重的私有化风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的基础,亟须重温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农村和农业改革发展的“第二次飞跃论”的战略思想和方针,积极防范和纠正土地改革中私有化的巨大风险,保障土地流转沿着社会主义农村集体化、集约化道路发展.基于近40年的农业发展成就以及对于“十三五”时期的展望,综合我国农业生产力质的飞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共享发展理念等时代新特征,可以得出邓小平提出的条件已经总体具备,新形势下必须促进而决不可无视“第二次飞跃”的战略方针.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二次飞跃”的科学理论指导,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分”与“统”思想、“四条底线”思想、“贫困村集体经济较弱”思想等重要讲话精神,提出土地流转促进“第二次飞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农业水价渐进式改革路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水价改革因农业承受力小而难以一步到位,本文提出采用渐进式路径改革农业水价,设计了农业水价渐进式改革的“5年并轨方案”和“10年并轨方案”,建议现在相关灌区试点、跟踪测算农业成本与收入的对比关系来及时调整农业水价改革的并轨速度、对末端用水进行改造计量.  相似文献   

9.
贾步云  王中 《经济师》2022,(9):120-122+125
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山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实施农业“特”“优”发展战略,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打造农业发展平台,现代农业取得显著成绩。立足山西实际,在充分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山西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守牢守好“三农”发展底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从强化顶层设计、深化“特”“优”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创新等方面发力,加快推进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正处于历史新起点,充分估计统筹城乡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作用1.我国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及时地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判断。在这一判断的基础上,把解决“三农”问题列为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提出我国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论断,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政策。以全面免除农业税、建设新农村为标志,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处在新的历史起点。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  相似文献   

11.
国际法视域下的农业补贴规则的演进经历了GATT 1947及其修正、“东京回合”《补贴守则》和“乌拉圭回合”《农业协定》,从其历史沿革可以发现农业补贴改革的难点在于发达国家中心主义和各方的价值取向不同。现有文献很少前瞻性探讨在新一轮的WTO改革中农业补贴的去向和中国在深入参与WTO农业补贴改革后如何重构中国的农业补贴政策以适应WTO的要求,本文从价值取向入手,分析各国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而推导出欧美的经验并非我们可以照搬照抄的,应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改革道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经历了“改革之初的城乡循环探索”“农业融入国际大循环的实践”和“乡村振兴下的城乡经济循环系统构建”几个阶段。农业融入“双循环”发展,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是解决农业融入“双循环”发展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岳爱娴 《当代经济》2016,(29):48-49
新常态经济下,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提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新理念、新思路,来破解“三农”新难题.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生产发展的生力军,在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思路的引领下,该如何发展,如何转型,如何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将带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金颖  金通 《当代经济》2016,(12):19-21
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面临较低的增长压力下,为了应对当前的经济局势,各国重点布局“再工业化”战略.然而,在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展开时,农业却面临向何处去的选择,农产品遭遇国内外的“双向排挤”,农业增收困难、农民积极性不高,农业发展模式亟需升级.为此,李克强总理在今年7月提出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以期为农业提质增效.本文在比较工业和农业演变的基础上,主要对临安白牛村“互联网+坚果”和江西“智慧农业”进行实践案例分析,得出以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的可行性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改革政策在创造农业总产出快速增长的同时,加重了农村妇女的相对贫困程度.家庭联产承包制促进了农民家庭收入大幅提升,实现了农业生产活动向女性化的彻底转型,但土地资产男性分配的传统模式未曾动摇,使女性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移的步伐滞后于男性.“一孩半”人口政策暗含着“重男轻女”的社会性别不平等思想,成为维持农村“男尊女卑”的工具,女性的权利、能力在出生时就被忽略并持续到老年阶段.市场化经济改革使农村妇女的社会权益、经济利益被家庭/社会的整体利益所替代,农村妇女陷入比改革前更艰辛状态.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和农村反贫困政策,需要从社会性别视角寻求男女两性之间权利、责任、义务、机会和资源的平等而不是“男女一样”.  相似文献   

16.
朱建华 《经济前沿》2001,(11):15-17
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的变化.   1979年我国的改革始发于农村,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和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农村改革以市场为取向,一是突破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体制,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和收益分配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二是突破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绝大部分农产品开放价格,供求关系实行市场调节;三是突破了单一的农产品结构,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面认识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差异的空间特性,为推动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启示。本文从新发展理念出发,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入时间变量的熵值法测度2003-2018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揭示其发展的区域差异大小及其来源,并采用多种收敛方法考察其收敛性特征。结果显示: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在波动中呈总体上升趋势;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其差异在波动中呈总体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交替成为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备典型的收敛和收敛特征,分区域和分时期的收敛性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因此为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缩小区域差距,需要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农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并通过“追赶效应”和“以高带低”拉动机制,推动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跨区域协同提升。  相似文献   

18.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吉林省农民工总数已经占到全部农业人口的24.5%,占城镇人口的23.7%,农民工市民化既关系到城镇化进程,又关系到城乡统筹发展,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牵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全局,应当成为吉林省“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三农”问题即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历来是我党十分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特别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三农”问题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并从现实国情出发,科学分析我国农村的现状,深刻阐述农村改革的伟大意义和农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农村改革必须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并提出了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的思想等。江泽民同志以邓小…  相似文献   

20.
进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为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税费制度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继实行土地改革、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之后农村的又一场重大改革,是新时期党在农村工作的“民心工程”。如果说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家庭承包经营实现了“耕者有其权”、那么这次改革旨在实现“耕者有其利”。因此,这场改革的顺利推进及巩固,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