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3年广西进出口总额294.74亿美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4.2%,为拉动广西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自2005年7月中国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双边和多边汇率总体保持了稳中趋升的走势。2010年6月,人民银行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2012年4月1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由5‰进一步扩大至1%;2014年3月17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05年7月21日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和离散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两个变量—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人民币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引起人民币汇率贬值,银行间信用隔夜拆借利率上升可以引起人民币汇率升值。因此,中国在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同时,应有效监控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汇率的影响,密切关注银行间同业拆解利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内外平衡和外汇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5%扩大至1%,这是继2005年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及2007年扩大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以来的重要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速。  相似文献   

4.
正2012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分化。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这是继2007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单日波动幅度的再度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的自我调整机制将使得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活动不至于明显偏离均衡水平。人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自推出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截至2008年9月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8659元,累计升值超过15%.客观地讲,人民币升值是我国特殊的现实环境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来探讨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浅谈人民币汇率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和外商投资的快速增长,相对应的,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表现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表现为外汇供大于求,人民币汇率面临着升值的压力。为此,一些西方国家给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人民币汇率升值。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强调人民币汇率改革重在机制。  相似文献   

7.
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问题与完善措施杭州大学金融学院黄燕君一、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以银行结售汇制和银行间外汇市场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入市买卖为支撑的。与旧机制相比,它较少人为干预,较多依据市场,所形成的人民币汇率能...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缺陷及改革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规则不透明、汇率浮动区间狭窄等问题,仍然影响着汇率生成的市场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的影响,提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机制,采取盯住一篮子货币、加强区域货币合作、改变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结构、适当扩大汇率浮动幅度、完善外汇市场干预方式等政策措施是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9.
朱一平 《经济》2012,(5):88-89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5%扩大至1%,这是继2005年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及2007年扩大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以来的重要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速。通常理论上认为,一国货币升值将导致经常账户逆差,而贬值则有助于经常账户逆差调整。这也是美国  相似文献   

10.
张彻 《商周刊》2011,(7):62-62
2月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通知,批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组织开展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这个通知可以看作我国金融文件上的里程碑。因为它有利于完善国内外汇市场人民币对外汇衍生产品体系,丰富了衍生产品种类,便利企业、银行等市场主体规避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进程中的局限性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其市场化进程加快,但同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人民币汇率未能反映真正的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外汇市场开放性和竞争性不足以及中央银行的干预力量仍较强。针对这种情况,文章提出了加强外汇市场建设、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加快利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完善做市商制度等时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当前人民币外汇市场制度特征,构建了一个央行频繁干预情形下的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市场微观结构模型。该模型描述了各类外汇市场参与者,即外汇指定交易银行、流动性需求者、流动性供给者以及中央银行等,在人民币汇率日内价格形成过程中的报价与交易策略。外汇市场参与主体的报价与交易策略共同决定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本文为人民币外汇市场参与者和监管当局初步打开了人民币汇率形成的"黑匣子"。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自推出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截至2008年9月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8659元,累计升值超过15%。客观地讲,人民币升值是我国特殊的现实环境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来探讨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锦云 《发展研究》2001,(10):24-26
1994年4月4日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运行以来,保持了严稳发展的势头,外汇供给持续大于需求,人民币汇率稳中趋升,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市场运行良好。但在现实运行中我国外汇市场还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需逐步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当前人民币外汇市场制度特征,构建了一个央行频繁干预情形下的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市场微观结构模型。该模型描述了各类外汇市场参与者,即外汇指定交易银行、流动性需求者、流动性供给者以及中央银行等,在人民币汇率日内价格形成过程中的报价与交易策略。外汇市场参与主体的报价与交易策略共同决定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本文为人民币外汇市场参与者和监管当局初步打开了人民币汇率形成的“黑匣子”。  相似文献   

16.
论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的逐步完善,汇率波动幅度增大,汇率风险加剧.为了规避风险,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的作用日益重要,但由于商业银行远期汇率定价能力缺乏,风险抵补不畅等原因,现阶段,我国远期外汇市场的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些不利因素,我们应采取增加市场流动性、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等措施来促进其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生成机制不合理、汇率制度制约了货币政策、外汇市场不完善、外汇储备过度增长和国际收支持续顺差。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高度市场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不断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强化相关经济体制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升值与否的争论进行了三年之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国务院批准,央行在2005年7月21日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称:要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公布有关事宜: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同时将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上调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升值2%),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等等.  相似文献   

19.
汇率机制是汇率制度的实现形式,人民币汇率的运行机制存在政策性的过度干预、外汇市场结构失衡、缺乏弹性、调节缓慢等问题,没有体现出汇率制度的内涵,汇率政策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汇率机制的市场化创新已成大势所趋。文章认为,汇率机制市场化,要从物质经济的国情出发,培育规范的外汇市场,改革中央银行的监管机制,循序渐进地进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力于探讨国内远期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及其价格发现功能,分别就美元兑人民币的境内外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构建基于汇率期限结构的VECM模型.实证检验中,境内外远期汇率都拒绝了市场有效性假说,两类汇率对即期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发现功能都不够强,但境外远期无本金交割汇率的价格所包含的即期汇率信息量仍然较境内远期汇率更多,其原因可从制度约束、境内外的外汇市场分割性、交易规模和市场活跃度、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等方面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