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贸实践》2013,(10):6-7
近期,关于美债违约的“炸弹”让中国很揪心。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要求美国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国债上限争执,确保中国对美投资安全。万幸奥巴马站出来承诺:“美国一直(履约)偿还债务,以后还会这么做。”在担忧美债危机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未雨绸缪,因为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世界大势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北非政局动荡、英国骚乱、“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愈演愈烈:反观国内,宏观调控仍然面临较大压力:物价上涨比较快、通胀预期增强。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多数城市房价依旧上涨……众多复杂变数,于中国。是危机还是契机,中国模式能否成功转型?“十二五”,中国经济如何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3.
再辩美债     
中国外汇储备中持有的美债创了新高,首次突破1.3万亿美元.在一幅幅政治漫画中,中国被描绘成了一个没脑子的傻蛋,送钱给美国佬花的"二百五". 但是,这种言论犯了很多基本道理上的错误. 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美债,那要先看看我国的外汇储备是怎么来的.中国的企业出口,挣回美元,然后将这些外汇几乎全部卖给银行获得人民币.另外,比如FDI、外商的投资也是先要将外汇在银行换成人民币.商业银行保留了很多外汇后,绝大多数被央行购买,这就成了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4.
《经贸实践》2011,(9):6-7
正在肆虐全球金融市场的风暴,令中国经济前景变得较为复杂.有市场人士担忧,从欧债危机进而到美债危机,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将不可避免地"缩水",但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坏消息并不一定是坏事情",评级下降会倒逼美国政府采取减赤措施,对美债持有者来说,恰是一个福音.  相似文献   

5.
天雨 《经济》2012,(5):81
拉美地区是中国开展对外投资较早的目的地。随着中国工程承包业务的快速发展,拉美地区受中国企业的关注却远远不够。欧债危机、美债危机,北非区域局势不稳,加之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促使我国的工程承包企业开拓新的市场领域的需要日益增强。拉美市场增长强劲拉美国家与我国距离遥远,文化、语言、风俗习惯和标准体系都存在明显差别,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开拓拉美市场的动力不强,来自拉美地区  相似文献   

6.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25):F0002-F0002
6月中国在减持美国国债的同时,增持房利美、房地美为主的机构债55.87亿美元,外媒认为,这显示中国不仅仍对美国国家信用充满信心,中国外储投资操作也更多从提高收益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7.
为何担忧“硬着陆” 为什么金融市场出现一些“硬着陆”的担忧呢?除了美国债务危机和美债评级下调、欧债危机等带动的金融市场动荡之外,宏观经济方面出现的一些新动向同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刚刚过去的2011年,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而言,都不是顺利的一年.一方面,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影响极大的消费物价指数持续上升,直至岁末才有所回落;另一方面,中国各类股票,不分好坏,只有一种步调:股价下跌和持续下跌,直至中国股市跌成全球第二熊,普通百姓的金融资产大幅缩水.国际上,欧债、美债危机轮番爆发,导致中国企业反复遭遇出口危机.2009年反危机的杀手锏——投资拉动因当年过度使用,终无法在2011年二度救市.于是,内需即国民消费增长成为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历史总是不断的重演,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必定引起一阵并购浪潮.自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洲企业资产大幅缩水,经营出现困境,亟需资金援助,全球性的跨国并购浪潮由此掀起.而中国经济特续保持稳健发展,有着较强的并购实力,并且对于资源与技术的需求也愈来愈强烈.因此欧债危机在客观上加强了中国企业的并购动机,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尤其是欧洲企业的并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机遇.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探讨在欧债危机下中国企业进行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两种方法的特点与区别,以及如何在欧债危机背景下进行合理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从美国次债危机的全球化看中国QDII的局限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这次众多金融机构牵连于内的美国次级债危机中,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均陷入了流动性不足的困境,中国虽然因资本市场的开放度不高而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中国商业银行的损失还是给我们拉响了预警,即中国的QDⅡ该如何控制风险、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风险规避机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我们合理有效利用中国当前巨额外汇储备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简要介绍美国次级抵押债危机,并从中国的商业银行在抵押债危机中受到的损失分析中国的QDⅡ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其局限性,最后探讨我国外汇投资的运行及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1.
晏涛 《经济论坛》2012,(2):8-10
近期由于美债上限提高及美债降级的影响,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呼声高涨.本文基于美债危机的背景,分析了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态势,研究了美债危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并指出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以期能为人民币国际化做一些可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外汇储备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资产和国民财富.外储在平衡国际收支、提高对外支付能力、稳定本币汇率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过度积累的外储不仅严重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导致外汇冲销成本越来越大,特别是大量外储沉淀于美债等低收益资产,产生重大的估值效应损失.中国外汇储备管理需要新的顶层设计,对外汇储备投资效果做长期化的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13.
在延绵不绝的欧债危机阴霾中,世界经济迎来了2012年。欧洲经济不断面临新的危机,美国经济尚处于从雷曼冲击恢复的过程中,世界经济能否冲过重重难关,步入稳步复苏的轨道?受欧债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口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冲击,投资也将出现减速,中国经济如何才能实现“稳中求进”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4.
清债“十法”●蔡熙华目前,企业与银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以及相应的银行不良债权,使许多企业和银行陷于困境,亟待以多种良策加以疏通和缓解。为此,笔者推介清债“十法”:一、代位取偿在债务清理中,如果债务人无力清偿,而其...  相似文献   

15.
覃启全  张园园 《新经济》2014,(26):53-54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大量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同时,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也在蓬勃开展,“中非合作”与“非洲投资战略”成为了近年来中国企业界投资和学术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在非洲投资中资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企业在投资非洲过程中出现的跨文化管理的困境及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读编互动     
《资本市场》2014,(1):3-I0001
<正>贵刊在上期观察家栏目中刊登了《中国将不再买美债》一文,我读后颇受启发。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今后将不再购买美债的主要原因。其实,美国也同样迫切地需要适应一个与往日大有不同的中国。对中美两国来说,互相依赖永远都不会是一种可持续的战略,只是中国先  相似文献   

17.
美债危机一波三折,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日本地震一声惊雷,泰国洪水殃及池鱼,伴随着连绵不断的天灾人祸,2011全球经济在”二次探底”的漩涡中挣扎步步惊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外部环境,2011年的中国却主动选择了调转船头。  相似文献   

18.
吴晓求 《资本市场》2011,(11):19-20
美债信用评级下调的利空"炸弹"袭击了全球金融市场,面对美债信用危机,中国A股市场一度大跌。在中国股票市场较大的心理压力和不明朗的市场情况面前,投资者还是应以观察为上策。当前,中国的首要任务是设法摆脱美元陷阱,并且缩减外汇规模。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经济数据持续低迷、欧美股市连续大跌的情况下,多家机构近期纷纷下调对美国经济的增长预期,外界对于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政策的可能性猜测持续升温。日前举行的“美债危机与中国突围”沙龙研讨会上,专家就QE3推出的可能性及中国的应对措施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20.
王吉万 《商周刊》2012,(5):96-96
转眼“十二五”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年头,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关键的一年。从国际上看,次贷危机和美债危机的影响正向着复杂化、漫长化的方向发展。从国内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已略显疲惫,外贸受阻,投资过热,消费不振,整个经济面临着震荡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