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笔者试图从价值链演变的角度切入中国电视真人秀经济的动态变化.首先,本文从市场、技术和制度三个层面解析了价值链演变的原因,然后,分析了传统真人秀节目价值链的构成.以此为基础,笔者结合2005年~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对真人秀节目价值链演变开展了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真人秀节目市场规模日益缩小,价值创造能力锐减.整合后的“制播”环节日益垄断,央视等强势电视台价值获取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2.
企业冠名真人秀节目,是企业的一种营销的方法.在文献中,企业冠名的最重要的两个原因就是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建立、强化或改变品牌形象.研究真人秀冠名广告如何影响企业及其品牌的研究却不多,从消费者购买决策观点来探讨也很少.本研究探讨企业冠名真人秀节目效果成功因素及所达到的效果,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本研究采用Likert的5点计分法的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运用数据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当观众喜爱关注冠名真人秀节目时,是有助于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的.也会影响观众转化成消费者,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此外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与品牌情感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品牌知名度越高时,越会正面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品牌形象越高时,也越会正面的影响消费的购买决策.  相似文献   

3.
付斌 《当代经济》2016,(8):58-59
《奔跑吧兄弟》作为一档引进自韩国的明星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开播以来备受关注并广受好评.本文试从三个角度切入,分别探讨其各自在节目中所起到的作用,解密《奔跑吧兄弟》之所以能够领跑真人秀类综艺节目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4.
面对全媒体时代"去主持人化"的现象,我们要冷静做好趋势分析,完成这一轮的主持人自我优化和改造,更好的去迎合受众的需要.本文将结合公共舞台类真人秀节目发展历程,主持人在真人秀节目当中角色演变以及在全媒体语境下的主持人功能定位,通过这三个方面,来浅谈在公共舞台类真人秀主持人的弱化现象及应对.  相似文献   

5.
旅游新思维     
徐汎 《经济》2007,(4):80-81
近30年来,我国旅游业迅速成长,以上世纪80年代入境旅游为起点,到上世纪90年代出现国内旅游热,到如今在全球旅游业后来居上. 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位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6.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认知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和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许多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都产生影响,其中认知的时间特征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课题:旅游者对不同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先后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是否产生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程度如何。文章以银川沙湖与榆林红碱淖为例,对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中的“先入为主”与“既成事实”效应进行了分析,初步证明旅游者对不同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先后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产生影响,并针对案例景区的情况,强调了旅游形象定位与市场营销中的先发优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在旅游决策和行为理论中,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是潜在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关键因素.对于旅游供给方而言,构建和传播区域旅游品牌形象有利于提高旅游地的综合竞争力.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以其超高的收视率引起节目拍摄地在社会中的广泛关注,并促进了旅游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本文以《爸爸去哪儿》为例,节目对福建省南靖土楼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进行实证研究,论证流行文化传播媒介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并为福建省旅游品牌形象的打造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6年2月17日,央视 《新闻联播》 播出了时长100秒的 《电视综艺节目开启公益模式》 的消息,其中提及 《等着我》 作为一档公益类的综艺节目为当下层出不穷的电视真人秀带来了一缕清新的空气.该节目一改大多数综艺节目娱乐、 竞技、 搞笑、 煽情的做法,以当事人的朴素讲述、 主持人和嘉宾的亲切话语以及节目组在寻人过程中的真诚努力打造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寻找故事.从栏目本身来讲,也体现出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2007年的中国电视荧屏,从年初就能看出娱乐的霸主地位。尽管许多人质疑“真人秀”节目在内地的寿命,但“红楼梦中人”、“快乐男声”等同类节目还是热闹开场。而与此形成对比的则是在韩国依旧有着高收视率的娱乐节目《X—MAN》的主动停播。仅从这一点我们就能看出中韩娱乐节目的一种理念差异:我们是在迎合观众,当一种节目形式颇受欢迎时,大家就蜂拥而上;韩国电视是在创造观众,当一种节目形式已经存在时间太长时,就主动改变,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0.
陈威勇  于一秀 《经济论坛》2011,(12):140-141
旅游目的地形象一直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也直接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的声誉以及整个旅游区的营业收入。本文从旅游者的感知出发,研究旅游者在游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过程中影响他们旅游感知满意度的因素,提出了游客感知“灰度区”与游客感知“光环区”的概念,分析了“灰度区”旅游形象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产品的形象整合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影视作品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过程中可以起到美化、熟悉等积极作用.但同时还可能对旅游者游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修正中带来负面的影响.本文从过度美化和负面塑造两个方面来分析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信息技术投资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结论表明信息技术投资有利于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定价水平、需求和利润,但必须超越竞争对手的投资才能最终获益.在旅游产业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加大信息技术投资不一定提高产业利润,但能够增加旅游消费者总剩余,给社会带来好处.  相似文献   

13.
陈少国 《当代经济》2016,(26):24-25
房地产是现今社会的“最终消费品”,对社会财富积累沉淀的同时,也是国家目前最主要的税收来源.2016年5月1日“营改增”在全国全面推广,各行各业均在思考其对行业、企业税负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的利用“营改增”带来的机遇与迎接“营改增”带来的挑战.房地产作为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行业之一,“营改增”必然对其带来巨大影响.房地产行业在开发建设、持有自营及转让销售环节均涉及营业税缴纳,因此对房地产进行“营改增”运营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简单介绍“营改增”的基础上,着重阐释了“营改增”对房地产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影响这两方面,希望对房地产行业的税务筹划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旅游目的地包含了旅游的所有要素,将各项要素管理好,常被看作是旅游目的地能否吸引和满足旅游者需求的重要因素.但旅游目的地又是处于一个持续变化的状态,不能简单地套用一般的企业管理或公共组织管理的模式.本研究是利用巴特尔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结合旅游周期演进循环规律,以海岛为旅游目的地研究案例,根据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各个层面,揭示海岛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同时,以其新型旅游管理模式解释海岛目的在其成熟期怎样迈向可持续发展.研究得出的结论提示,海岛旅游目的地的管理模式是综合性的,涉及海岛环境要素、目的地管理团队及个体等方面.因此,海岛旅游目的地管理模式应是“全要素”有效协同的管理.海岛旅游目的地管理创新的关键是整个旅游工作都要以打造最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为核心.我们可以集成旅游战略发展路径来帮助海岛克服由于目的地生命周期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规划,以生态、特色、地域优势明显等要素,将海岛打造成具有特别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中途岛”型旅游目的地的内涵、外延和发展阶段特征进行了定义与总结。最后,以湖南省永顺县王村古镇为例对“中途岛”型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中途岛”型旅游目的地开发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商周刊》2011,(12):106-109
当地时间5月25日。美国最资深的脱口秀节目《奥普拉·温弗瑞秀》(The OprahWinfrey Show)播出了最后一集。这也标志着“奥普拉-温弗瑞秀”从此将告别观众。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在节目的最后含泪告别观众。面对自己做了25年、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节目的终结,这位“脱口秀女王”并没有浓郁难解的留恋之情,她表示自己要微笑着离开,“因为我已经没有一点遗憾。”  相似文献   

17.
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再次提速、深化,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主动应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国家。本文分析了中澳自贸协定带来的影响,结合广州空港优势,如何在“十三五”发展中落实好国务院“放、管、服”的要求,更好地发挥检验检疫职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旅游距离的知觉是影响旅游者旅游决策的重要条件,由于它对旅游者会产生两种不同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近似资源的旅游目的地如何发挥旅游距离知觉的积极作用,抑制它的消极作用,既是旅游目的地关注的问题,也是旅游心理学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距离知觉带来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公元2000年的第一天,是一个新世纪、同时也是新的公元一千年的开始。哪个国家首先迎来这一天,不仅具有重大的纪念意义,而且能带来旅游热等巨大的商业利益。  相似文献   

20.
郑国秀 《当代经济》2016,(23):16-17
随着“营改增”政策的逐步深入落实,全面“营改增”试点工作已逐步展开,各大企业也在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来适应这一新的政策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中小型服务行业首当其冲,它们在获得一定税率优惠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资金、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难题.本文从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区别着手进行了简单阐述,深入分析“营改增”对中小型服务行业带来的积极影响,就如何应对“营改增”对中小型服务行业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了阐述,以期中小型服务行业能尽快转型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