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旅游智业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浙江旅游智业发展历程,从产品形态、技术手段、市场需求、组织模式方面分析了演化过程,构建了推动浙江智业演化的社会需求力、产业变革力、政策助推力、技术支撑力、企业内生力相互作用的五力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黑色旅游在国外逐渐兴起、发展和流行,其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国外旅游学界学者们的研究重点.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国一些旅游学者才逐渐认识和关注黑色旅游资源及相关问题.总之,黑色旅游在实践中正从边缘化向典型化发展,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精神生活更具多元化,旅游者的需求也更加个性化.当前,黑色旅游正在被中国广大民众所认识与接受.黑色旅游具有大众旅游所不具有的特征,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满足了当前一部分市场需求,对其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供应链视角出发解读了游客满意,旅游供应链各主体间的均衡及其相关的完善是游客满意实现的保证,也有利于积极培育成熟的旅游消费群体.因而,在界定旅游供应链、黑色旅游涵义的基础上,本文以黑色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主线进行了分析,结合中国黑色旅游的资源分布、开发条件和客源市场等,探析了游客满意下的我国黑色旅游供应链发展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球各国正积极倡导低碳经济发展,黑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其特点主要是以精神为主的体验,这与低碳旅游发展的理念相契合.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探讨了黑色旅游的本质与特点,分析了我国黑色旅游资源的分类,并探讨了其发展的意义,进而以低碳经济为理念提出了我国黑色旅游发展的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4.
义乌发展黑色旅游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瑛 《经济研究导刊》2009,(30):144-145
黑色旅游是近年来国外、特别是欧美地区旅游学界新兴的热点研究领域,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领域。而近几年,这一产业的旅游也正在国内逐渐兴起。通过对义乌市黑色旅游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六个方面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其黑色旅游科学合理开发的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黑色旅游是一种情感性的旅游,强调大众对旅游客体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近年来,黑色旅游因其独特的吸引力而受到众多旅游者追捧,现已成为广义休闲旅游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黑色旅游内涵的基础上,对黑色旅游的动力机制进行了解析。同时,引入共生理论,并以四川灾区为案例对黑色旅游的"共生"模式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唤起人们对黑色旅游的关注,促进人们更科学地认识黑色旅游及其内部规律,同时也期望对四川震后旅游业恢复重建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江苏省2001-2011年A级景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时空维度对景区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江苏省景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低缓增长期(2001-2004年)与快速增长期(2005-2011年)两个阶段,表现出景区内部发展的非均质和景区间层级差异的显著性特征;空间维度上,景区集聚程度与其等级呈高度正相关,景区的发展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空间扩散特征,分布重心具有由南向北迁移的态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江苏省A级景区时空演变的影响要素和动力机制,认为其主要包括经济驱动力、市场驱动力、政府调控力、交通驱动力等外生动力以及资源驱动力、品牌驱动力、科技创新力等内生动力,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景区空间结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黑色旅游是一种复杂的旅游现象。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旅游,黑色旅游者面对的是具有美与丑双重特性的凝视对象。从价值和情感两个方面而言,旅游者的体验兼具积极与消极双重价值取向和审美与审丑的双重情感历程。也正因为如此,在一般的大众认知与专门的学术研究中,黑色旅游所具有的愉悦性本质常常处于被隐藏或被曲解的状态。鉴于黑色旅游体验所兼具的愉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本文提出黑色愉悦这一概念,并对黑色愉悦的多重来源,即直接获得的积极情绪、反向获得的积极情绪以及直接获得的消极愉悦进行了抽象和论证;对黑色愉悦得以实现的前提,即多样性距离的存在进行了阐释;对黑色愉悦的在场体验进行了剖析;对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美丑双重体验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黑色旅游体验所具有的个人建构和社会建构功能。通过以上尝试,本文力求对黑色旅游的本质———即黑色愉悦,给出一个更为彻底、全面以及客观的说明,以期对该问题给出一个综合的理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和怀旧成为越来越热门的旅游消费文化,世界各国观光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引发了中国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乡村旅游的市场拓展开始成熟,规范.本文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演变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旅游发展的驱动力为切入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考察及实践经验.指出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旅游是在资源保护、社区发展以及旅游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在旅游产品吸引、中介系统的引导以及支持系统的辅助下开展的。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动力系统结构模型及其驱动机制.旨在为我国红树林及其他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进一步完善我国旅游区动力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模型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承财  钟全林  周超明  张颖 《经济地理》2007,27(6):1030-1033
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模型的确定对于发展及研究城市旅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提出城市旅游发展的三个主导因素以及两个辅助因素:旅游资源、城市经济、旅游需求,城市环境与基础设施,以此提出不同城市旅游发展的四种动力模型:资源驱动型、经济驱动型、需求推动型、综合都市型.依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构建AHP模型,建立判别不同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模型的判别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广州、深圳、桂林为例,运用判别指标体系进行判别分析,得出北京属都市综合型驱动旅游城市,广州属于经济驱动型旅游城市,深圳市属于客源市场驱动型旅游城市,桂林属于旅游资源驱动型城市.  相似文献   

11.
以入境旅游发展业绩指标为依据,选取60个入境旅游热点城市,统计1998—2008年各城市的入境旅游客流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并依托重力模型,测算1998—2008各年度以热点城市为代表的中国入境旅游客流分布重心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重心的经纬坐标;用Google Earth软件,实地指示两类重心在地域空间上的地理位置,实证研究二者的动态演变过程,并分析二者的时空错位现象,揭示中国入境旅游近十年来的地域时空动态演变过程及变迁动因。研究表明:中国入境旅游客流分布重心近十年来大致位于豫、皖两省交界处,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重心近十年来大致位于皖、鄂两省交界处,两类重心分布呈现空间错位的现象,且两类重心均呈现出东移南下的变迁之势。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话题,低碳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一种行为方式,已经逐渐被大众认可和实践.低碳旅游的研究已经成为继可持续旅游、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生态足迹之后最热门的研究课题.文章通过对国内低碳旅游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概括综述,基于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的视角,从低碳旅游发展六大外力和三大内力推动的角度研究我国低碳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并对低碳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我国低碳旅游研究和低碳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质量演变过程呈倒"U"型关系。文章根据人的需求理论和产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重新对产业进行定义和划分,用一个较完整的理论框架融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动力机制,并深入解释了这种动力机制的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结果表明,人的需求和产业动力机制使得人的环境需求、产业环境需求和产业环境压力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质量倒"U"型关系的演变。最后,分析了这一关系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系统分析滨州市孙子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动力因素,并根据现实中孙子文化旅游发展所遇到的瓶颈,提出从人才、宣传、企业实力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该动力系统,以期为今后滨州市孙子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是乡村发展的“助推器”,能够发挥其他产业不能替代的多重功能。为使乡村旅游能够发挥其预期功能和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源头探讨诱导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以推拉理论为基础,从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分析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驱动力,以此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3个典型沙漠景区2006-2010年各月游客接待量进行分析,并计算各景区的月接待比例的离散程度.从旅游气候舒适度、闲暇时间、旅游审美等角度分析了沙漠旅游景区客流季节性变动的原因.利用沙坡头和巴丹吉林的各省客源比例数据,对两景区的客源市场集中度进行计算,并进一步计算客源市场比例同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到如下结论:①沙漠旅游景区客流季节性明显,而且越偏向自然的景区季节性越明显;②气候舒适度是沙漠客流的必要条件,对客流季节性变动影响较大;③沙漠旅游景区的客源集中度较高,与沙坡头客源集中度相关性最密切的是地理距离因素,与巴丹吉林最密切的是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胶东地区祭海习俗历史悠久.近年来,祭海的形式、内容已由传统的祭祀海神演变为欢送渔民出海、预祝渔业丰收的节日--祭海节.文章对胶东地区祭海活动的起源与发展、祭海习俗的演变规律与特点、祭海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祭海旅游进一步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发展黑色旅游在国内还是一个有争议的主题,但一些旅游业发达国家成功的黑色旅游开发表明黑色旅游有其发展空间。要发展黑色旅游,保证其成功的开发,首先应了解黑色旅游市场的相关信息,尤其是旅游者对开发黑色旅游的感知与态度。文章以汶川地震灾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国内旅游者对开发地震黑色旅游的感知与态度。研究发现,旅游者对黑色旅游持积极的支持态度,但也强烈感知到发展黑色旅游会给当地灾民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绝大部分旅游者赞同黑色旅游的载体可以多样化,旅游者对开发黑色旅游的态度与黑色旅游开发载体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村寨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近十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振兴民族地区经济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以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系统,对其发展的需求系统、供给系统、中介系统和支持系统进行分析和归纳,指出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是其动力机制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并提出了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调控机理。希望能促进人们更科学地认识民族村寨旅游及其内部规律,同时也希望能对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的开发规划与实践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6,(12)
随着重庆市老年人口的逐年增长,其作为客源地的旅游养老发展潜力巨大。文章以相关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以重庆市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人口迁移推力—拉力理论对重庆市旅游养老在影响迁移的因素、迁移量、迁移方向和迁移者特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一是目的地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及社会条件是旅游养老主要的迁入地拉力因素;环境恶化尤其是气候恶劣是旅游养老主要的迁出地推力因素;距离、迁移成本、政策法规等都成为迁出地到迁入地的中间阻碍因素;健康状况、文化水平、收入状况、家庭情况、闲暇生活状况、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及对目的地的认识程度是影响旅游养老迁移的个人因素。二是旅游养老返迁同样受迁入地推力因素、迁出拉力因素、中间阻碍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三是迁移量随地区差异程度而变化;迁移量与地区之间人群差异没有明确关系;迁移量与克服中间障碍的难易有关;迁移量随经济情况的变动而变动;一般情况下,迁移量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四是重庆市旅游养老迁移有其特定的方向,尤其是在夏季和冬季表现得非常典型。五是重庆市旅游养老者多为收入和学历较高的中低龄老人(60~79岁)。通过上述研究,以促进重庆市旅游养老及其产业的发展,为国内旅游养老的进一步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