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地位日益重要,而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各种问题,其中潜在需求巨大而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更为迫切.本文基于我国三次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现状,分析了制约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直接影响因素和深层次影响因素,从而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需求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因素,包括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然后根据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剖析了需求不足的各种原因,并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发展程度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正相关,但小于服务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企业规模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负相关,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数目庞大而规模较小有关;加工贸易确实阻碍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影响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源自制造业的需求结构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未江涛 《经济论坛》2014,(9):102-107
本文综合现有文献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采用因子与回归联合分析的方法,以天津市为例,实证分析了大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因子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受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开放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多重因素影响,且不同因素在不同时期影响程度不同。回归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与市场开放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李纳  李瑞华 《经济论坛》2012,(2):112-114
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衡量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服务质量是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借助质量差距模型,建立了生产性服务业的质量差距模型,剖析了存在五个质量差距的原因,提出了弥合服务质量差距、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服务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1—2011年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影响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导因素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及脉冲响应分析法对主导因素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作用和工业发展水平是影响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政府的作用在初期会迅速带动该产业的发展,但其影响的力度逐渐减弱,工业发展水平则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稳步增长,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据此提出提高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发展的理论缘起、形式、空间布局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市场需求、投资额度、专业化、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制度因素等为影响因子的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发展的理论框架。并且通过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1999—2008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代表制度因素的对外开放度是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发展的最大影响因子,城市化率和代表都市发展水平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这两个因子的影响次之。代表本地需求的第二产业发展规模及代表生产性服务业供给投入的投资额度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则非常有限,特别是第二产业发展规模的影响不明显。而包含了生活性服务业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区位商指数并不代表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这提示我国都市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应着力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外部制度环境,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合理布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了开放条件下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基于2012年贵州投入产出数据,测度了贵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大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两者关联水平较低,处于强辐射弱制约的产业部门较多.  相似文献   

8.
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后发国家如何针对本国的实际,深入探索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已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本文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挖掘制约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能力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贸发展结构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步伐,进而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笔者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构造了专业化分工指数,具体指明了生产性服务业所涵盖的行业范围,并使用反映技术进步、收入水平、城市化程度、人力资源发展水平和加工贸易数据序列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加工贸易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滞后发展阻碍了服务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大量的外商投资涌入中国,提高外资利用质量使之更好服务于区域竞争力的提高成为研究热点.而生产性服务业以其高聚集、高成长、高辐射的特点迅速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产业互动和系统观的研究视角,构建系统科学的外商投资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的三维研究框架,通过中国22个省市的相关数据,采用多元回归等实证方法分析和验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为我国外商投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乃至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产性服务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已成为影响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和要素密集、地理聚集、价值增值等特性,决定了通过影响企业的创新、制造业生产率、产业集群竞争和改善地区投资环境能够促进地区产业竞争力尤其是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由于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依赖于地区制造业的需求、基础设施和劳动力的支持、地区政策的推动,因此要在从地区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互动等方面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祝新 《生产力研究》2011,(2):108-109,205
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竞争力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人力资本、信息技术水平以及竞争秩序和环境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引起足够重视。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以期更好的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制造业转型的背景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增加工业附加值、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向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驱动的集约式经济增长转型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选取1978—2013年中国的年度数据、1960—2015年美国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中国要强,且作用时间更快;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期效应强于美国,且减弱速度更为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其自身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实证分析嘉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特征、制约因素,探讨促进嘉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结果表明,嘉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特征是:整体规模逐年增长,对全市GDP的贡献越来越大;发展规模仍然偏小,对GDP贡献相对还小;内部发展不平衡,各行业发展规模不一.制约因素是:规模较小,内部创新能力不足;布局分散,没有形成集聚效应;投资力度不够,人员素质偏低.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借鉴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促进嘉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鹏 《当代经济》2018,(8):22-23
本文构建出贵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效应指标,对比1997年和2012年贵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效应,实证结果如下:贵州生产性服务业增加10.16倍,制造业增加6.86倍,制造业占GDP比重由19%降到18%,生产性服务业由12%增加到16%.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产业部门呈减少趋势,其中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产业部门在1997年为15个,到2012年为7个;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产业部门在1997年为7个,到2012年为5个.  相似文献   

17.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与重点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具有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征与动因,因此近年来全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据此,我国面临着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紧迫任务.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起源与特征的基础上,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和重点模式,为我国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明确了发展方向并加大了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需求结构及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投入产出法与比较分析方法,对典型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需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生产性服务业性质、制造业性质四方面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需求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四要素发展特点总结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需求的国际发展态势,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由对制造业需求显著转为对自身需求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由以非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逐步转向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结合我国现状,本文最后提出了推动我国两类产业互动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服务代替实物投入生产运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是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关键所在。研究了当前产业区域转移背景下,影响湖南、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具体因素——城镇化水平、工业水平、开放度、市场化水平。通过建立自回归模型和对因素之间协调发展度的测量,发现城镇化和市场化对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工业发展没有充分带动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而开放程度和工业化在拉动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各因素对广东省的拉动幅度和作用速度均强于湖南。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7,(5)
文章首先介绍了工业4.0、"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等相关概念,然后介绍了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模式,其中包括"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路径、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新特性、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模式应用,让我们大概了解了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的新内容;随后,根据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现状提出了一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就其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