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经济增长与非农就业以及经济增长与各产业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回答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通过经济增长是否能够促进就业、促进就业的有效程序为多大、如何提高经济增长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持续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家庭、高校、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本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就业弹性的决定因素及就业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常进雄 《财经研究》2005,31(5):29-39
由于就业弹性的下降,中国的经济增长未能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文章从要素供给、经济体制变革以及经济增长等三个方面详细考察它们对就业弹性变化的影响,并分析了在就业弹性下降过程中所体现的一些积极的就业意义.结果表明,要素禀赋因素并不是影响就业弹性变化的重要因素,而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收入、经济增长导致的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才是影响就业弹性变化的重要因素.所以,过分强调节约资本资源、发挥廉价劳动力优势并不能提高就业弹性,进一步扩大经济主体产权的多元化和设法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才是提高就业弹性和促进就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一个地区的就业状况与其工业化进程紧密相连.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北京、天津、河北的经济和就业数据,认为目前三省市的就业状况各具特点,但均与其工业化进程基本吻合.伴随着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业容量持续扩大,结构不断改善,初步实现了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循环.今后随着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就业状况有望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庞大的劳动力失业数量仍居高不下.本文从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就业的基本关系出发,在分析影响我国就业弹性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经济增长与扩大劳动力就业之间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江苏省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作用有大有小,根据产业发展规律,第三产业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第三产业和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容量,根据现阶段的就业情况,计算出第三产业和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吸纳弹性,为发展重点行业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双创"、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信息技术时代的新经济形态,即共享经济模式.而共享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灵活就业岗位,满足了更多人的就业需求.但新生事物总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与当今社会不符的问题.本文从共享经济概述、共享经济环境下新型就业特点和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三个方面对共享经济模式下新型就业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有利于就业的社会经济政策.西方国家在促进就业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借鉴他们的成功之处,将有助于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女性就业一直是我国的重点关注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成为各领域关注的交点.是否提倡灵活就业?灵活就业为女性就业带来的影响?是当下应当加强重视的重点话题.本文通过分析女性就业的影响因素,以及掌握灵活就业的相关内容,分析灵活就业为女性带来的消极与积极影响,从而提出灵活就业对女性就业情况影响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改进就业与失业统计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我国就业与失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按照现代经济理论和国际统计惯例,对就业、失业及相关范畴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我国的就业、失业统计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薛志烜 《当代经济》2017,(34):126-129
近些年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是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贸易保护在国际范围内复苏,同时我国国内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本文利用1996-2015年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对我国就业量的影响效应,结论表明,现阶段我国的对外贸易对我国就业量已经不具有促进作用,想要解决就业问题,就得从其他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12.
于超 《经济研究导刊》2010,(10):100-103
从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入手,指出女大学生就业难是目前男女不平等的突出表现之一.通过对这一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比社会、厂商、教育和女大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原因,得出结论:传统社会价值观渗透在社会各个层面,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女大学生就业艰难这一现状.针对这一局面,建议从社会、政府、厂商、教育和女大学生自身出发,通过不同手段、不同策略,逐步消除传统社会价值观的不良影响,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提供支持,保证女大学生经济平等地位,并为最终男女完全平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现在高科技发达的今天,很多人都普遍认为学习数学专业已经过时了,学习数学对于未来经济专业就业没有任何用处了.其实,数学对经济专业未来就业的影响是很大的.现在的经济方面的专业,经济、经济理论研究者、宏观经济管理者、金融、保险、银行、商务、风险管理、财政学、税务、会计等专业未来的就业都和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接下来,笔者就目前数学对经济专业未来就业的影响;目前数学和经济专业相结合促进毕业生未来就业来简要分析高级技校数学专业和未来就业前景.  相似文献   

14.
龚爽 《经济研究导刊》2011,(23):102-103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贫困大学生问题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家庭贫困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与就业竞争力直接相关。因此,了解和分析家庭贫困对大学生的各方面影响现状,对怎样更好地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针对北京某大学本科生展开一项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该校大学生中,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相比在心理素质、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从而影响到了就业竞争力。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希望能有益于提升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李秋红 《财经科学》2007,57(10):53-60
随着高失业时代的来临,人们越来越关注就业安全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可以基于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国家经济安全的构成部分,通过考察就业率的变化,拟定"失业警戒线"等指标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保证国家经济安全有效运行.二是从就业机会的获得程度、就业能力、就业环境和条件、就业的公平待遇以及失业后保障其基本生活满足程度等方面,考察不同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安全问题.本文主要基于第二层面,考察制度约束下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入世后我国的就业问题正争论得如火如荼。乐观者有之,悲观者亦大有人在,经济学家胡鞍钢更是把未来就业问题形容为一场“就业战争”。亦有人因此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但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各方面对就业问题的认识观念上存在误区。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对待就业问题,转变观念,才能在实践上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之。1.政府政策观念的转变。对于政府来说,保持经济增长和实现充分就业是其宏观调控的两大基本目标。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及现实状况,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观念,…  相似文献   

17.
齐力 《经济师》2012,(5):83-84,86
近年来,面临经济市场化和高校教育大众化趋势,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美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框架"为缓解就业提供了有益帮助,英国的"三位一体"就业能力培养体系在提升就业率方面获得了成功。英美经验为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借鉴。文章借鉴国际经验,从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培养策略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部地区城镇就业紧缩的态势十分突出.结合湖北的实证分析,发现城镇就业紧缩中女性就业的缓冲作用突出;就业的性别分层不明显;女性对男性的替代作用显著.男性与女性的就业竞争与融合代表着城镇劳动力市场整合的方向,但女性在第二产业和竞争性第三产业中的缓冲作用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女性就业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相关政策的扶持,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区域经济关系的进一步整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歧视问题层出不穷、愈演愈烈.本文就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结合我国具体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秋 《发展研究》2008,9(5):100-102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关乎一个高校生存和学生本人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针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分析了当前影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内外因素,并从五个方面阐述和探讨了高校应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