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了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构建的必要性基础上,构建了包括资源自身价值评价、生态环境条件评价、旅游开发条件评价三大评价子系统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并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及专家征询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值。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构建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南京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自身价值、生态环境条件、旅游开发条件等3个方面的20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专家评分等方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值与评价得分,构建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加权求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南京市主要农业生态旅游景区进行评价.研究发现:(1)从子目标层来看,资源系统价值的权重值最大,其次是生态环境评价系统,而旅游开发评价系统的权重值最低.(2)从项目层来看,生态环境质量权重值最大,其次是农事体验价值,再次是生态环境保护,而权重最小的是区域经济条件.(3)从指标层来看,参与性这一指标的权重值最高,农业生态旅游参与性设计是一个重要的闪光点.(4)采用南京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对南京市市区主要的生态农业资源进行评价,发现除汤山森林生态旅游农业区为2级外,大多数处在3级、4级,且这些景区得分差别不是很大.南郊森林生态旅游农业区排在最后,这主要是由于其农事体验项目不足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浙江省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状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指标权重,以期为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3个子系统19个指标的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结果计算指标权重值和重要值,据此筛选重要指标。[结果]在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中,子系统层中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自身价值的权重要远高于生态环境条件及其旅游开发条件。在指标层中,农事体验参与性、生态环境适宜性、生态稳定性、田园观赏美感度、民俗文化价值、田园景观奇特度、污染治理状况、交通状况、农事活动娱乐性、自然灾害防范能力和区位条件的权重之和超过80%,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农事体验参与性和生态环境适宜性的重要性最高,而与之相对应的重要值排序也表现出相同的规律。[结论]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应侧重于对其自身价值的评价和研究,该研究根据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的结果筛选出对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较为重要的指标,借助对这些重要指标的测度,可以对浙江省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各指标虽有侧重,但共同协调发挥作用才能保证评价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入手,用层次分析法在区域层次上对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认为黑龙江省的生态旅游资源在总体上较好,主要吸引因子比较突出,环境因子方面需要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具有农业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了优化现有国家标准对这一新型旅游资源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需要建立新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才能做好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工作。[方法]文章以太行山大峡谷景区为例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指标;其次,通过专家打分法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建立评价模型;再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出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并计算太行山大峡谷景区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得分;最后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资源自身的美感度、独特性、环境的适宜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所在;组合度、聚合度、区域内的经济条件及历史文化价值则是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劣势所在。[结论]资源的美感度和独特性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指标;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保证;完善配套设施,加强与旅游的融合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及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政府监管机构与经营单位两类主要利益主体的关系予以讨论,为有序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出了政府可采取的举措以助于实现监管机构和经营单位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为河南的经济发展作为了重要贡献。对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是促进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方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构建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专家评分法,对各项评价指标打分,并计算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得分,结合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得出目前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河南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得分为72.45,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并对当前河南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农业生态旅游意识淡薄、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缺少政府资金扶持和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提高环保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开发特色原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加强专业培训,打造专业队伍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旅游资源评价为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是进行旅游规划的前提。伊春林区具备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庭好的资源条件和生态条件,具有很好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在实地考察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单体评价法和空间结构评价法,选取58个主要生态旅游资源实体,对其进行定量评价,得到旅游资源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分值及综合评分值,并时其进行等级划分,为伊春林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发展模式,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及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有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九寨沟景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得分最高,生态旅游资源要素为9分;而产品附加值最高的景区为熊猫基地。同时对四川省生态旅游资源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态旅游模式不合理、监管效能缺失等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并根据评价结果和现存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监管、创新旅游模式等开发对策,以期对四川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已经成为广大游客出游时首选的方向之一。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作为中国著名的自然生态景区,其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但是长白山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也随之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盲目竞争、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这样会为旅游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甚至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持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文章通过研究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目标,并从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4方面对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评价,以此为依据,为促进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制定合理分区,控制客容量;(2)设计旅游活动,减少环境干扰;(3)完善法规建设,注重技术成果;(4)开发旅游产品,突出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梳理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类型,精准定位和挖掘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和推动山西省乡村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方法]文章对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乡村旅游地的矢量数据,借助ARCGIS软件和空间分析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区域分异性,并借助地理联系率探析其与经济、景点、历史名村等多因子的关联程度。[结果](1)山西省乡村旅游地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特点,形成了明显的“一核两带”的集聚态势。一核即以阳泉市为中心的核心集聚区,两带即沿太原—晋中—吕梁的晋中集聚带,以及沿长治—晋城—临汾的晋东南集聚带。结合山西省乡村旅游地特点将其分为自然景观类、风俗文化类、特色农业类3类,数量分别为72个,69个和133个。(2)区域层面上,临汾市市自然景观类居多,晋城市以民俗文化类为主,太原市以特色农业类最多,晋中市、阳泉市2市种类分布较均匀,表现为多元化发展趋势。3类乡村旅游地均呈现一定的集聚分布态势和区域分异性,其中,自然景观类区域分布相对较均匀,且呈现多点的高核密度集聚态势;民俗文化类乡村旅游地主要分布于晋中和晋西南地区;特色农业类主要分布于经济、交通、人口等条件均较优越的中部地区。[结...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休闲旅游农业资源形态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形态进行聚类分析,旨在为广东省的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可聚为4个类别,其中美丽田园和特色民居村为第一类,乡村度假区和农业观光园为第二类,科技产业园、休闲农庄、农业文化园和风俗体验区为第三类,农渔家乐、特色采摘园、特色农场和农产品基地为第四类。[结论]美丽田园和特色民居村,其在文化价值、休闲性和产业带动方面优势凸显,独特性高组合性较好,具有地区特色,资源整体价值大;乡村度假区和农业观光园规模较大,独特性高,但对资金要求较高,主要为政府和企业开发项目,数量相对较少,对促进农民增收作用较低;科技产业园、休闲农庄、农业文化园和风俗体验区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较好的休闲作用,但发展时间较短,创新性不足,在居民参与性方面有待加强;农渔家乐、特色采摘园、特色农场和农产品基地具有较高的居民参与性,且符合大多数居民的消费水平,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形式单一,在独特性、休闲性和创新性方面不如其他3类。  相似文献   

13.
农业资源本身具有体验性强、可持续性强、生态环保等特点,如能抓住这些优势把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将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环境价值。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可转化为旅游资源的农业资源极其丰富,文章从吉林省农业旅游的现状出发,发现吉林省农业旅游存在发展速度缓慢、资源利用率低、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等众多问题,但吉林省农业旅游资源也存在发展的绝对优势,比如绝佳的地缘优势、悠久的农耕文明、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类型等。对上述优势与劣势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后,提出要从开放思想、抓住契机;加强农业旅游资源整合;创新开发农业旅游产品;加强监管,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全民农业旅游意识等5个方面入手,提升农业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并结合休闲农业与"互联网+"的双重理念,打造一条吉林省特色的、全新的体验式农业旅游之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特征进行评价,可以明确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优劣势,对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权重较高的指标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权重排名较低的指标进行分析,以增强河南省的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特征分为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效应以及产业带动4个立体层次,在此基础上,向下分16个指标,计算各指标权重,分析其对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影响。[结果]在评价综合层中,人文环境特征权重最大,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产业带动权重最低,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因子层中,权重排名前3的分别为交通便捷性、历史资源和知名度,与实际吻合;权重靠后的因子有休闲性和食宿条件,其对乡村旅游产业有所制约。[结论]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特征是以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便利的交通为基础,其发展受产业带动的制约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粗放型增长,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往往忽略与资源的协调性,文章通过对山西省农业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农业资源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通过农业资源与社会经济指标体系,采用协调度发展模型计算两者间的协调关系。[结果]2007~2016年山西省农业资源和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整体呈上升的趋势,且社会经济的增长远高于农业资源的增长速度。山西省社会经济和农业资源一直朝着较好的方向发展,农业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度在2008~2016年均大于0.5,处于基本协调状态,尤其是2016年,两者的协调性处于中级协调发展。[结论]社会经济和农业资源相辅相成,山西省作为能源大省,应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减少工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导致的农业资源污染问题,同时完善对土地资源、农业资源等监督管理,实现社会经济和农业资源的进一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乡村旅游质量分级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参考部分省市已出台的乡村旅游相关行业标准或规范,确定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级评价标准。[方法]以交通、接待、餐饮、住宿、商业与娱乐、整体环境、后勤保障与综合管理等8个关键要素作为对旅游质量的评价指标,并选取山西省内较为著名且具有代表性的2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为范例,将不同层次开发建设、旅游设施配套的乡村旅游区划分为5个档次,以逐级递增的等级标准,为山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分级评价制定出了从"一星级"到"五星级"等5个等级的评价标准。[结果]获得"五星级"旅游点3个、"四星级"旅游点10个、"三星级"旅游点7个,其中"五星级"旅游点为昔阳县大寨村生态农业园、阳城县皇城村、晋中市后沟村。[结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标准既可用于分级评价众多旅游点,又是政府引导乡村旅游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是该领域研究的关键。[方法]构建包含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线性回归方程对山西省2001~2016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1)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因素可归纳为生产资料集约水平、资源修复水平和土地集约水平3方面。(2)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在2001~2016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分为两个发展阶段,2001~2009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低水平阶段和2010~2016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上升阶段。(3)2010年之后山西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取得一定成效,生产资料集约水平是促使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升的主要动力。[结论]山西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生产资料的集约是关键,可以从控制化肥、农药、农膜投入量,提升其有效利用系数等方面入手;其次要提升资源修复水平,利用秸秆还田的形式增加废弃物利用率,增加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并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资源分布及其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资源分布及其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文章对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型论述,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根据农业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对指标的打分值与指标权重值加权计算各类型农业资源价值指数并分析资源价值。[结果](1)根据农业资源分布、地理环境、气候天象、人文特色,将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资源划分为地文农业旅游区、水文农业旅游区、气候天象农业旅游区、生物生态农业旅游区、人文农业旅游区5个区域,各区域各有特色,差异性明显。(2)根据各区域资源价值指数分析看出,气候天象农业旅游区的资源价值最大,其次是地文农业旅游区,然后是水文农业旅游区和生物生态农业旅游区,人文农业旅游区的资源价值最小。[结论]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农业旅游资源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在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五大发展区域中,气候天象农业旅游区和地文农业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价值较大。黑龙江省可以持续开发建设这一类农业旅游项目,并根据季节性与地理环境特征着力打造冰雪农业旅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的山西农业发展进行定量研究和评价,为该区域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文章构建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熵权法确定权重,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2010—2020年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同时,对比粮食产销平衡区省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性和空间格局。[结果]2010—2020年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增加趋势,按照变化趋势将其分为2010—2013年的稳定不变期、2013—2016年的快速发展期以及2016—2020年的缓慢增长期3个阶段。内部5个子系统变化幅度较大,变化趋势差异大,表现为此起彼伏的发展态势。2010—2020年我国粮食产销平衡区各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或较低水平,区域差异性呈现缩小趋势,其中山西省处于较低水平。[结论]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较慢,农业新业态发展不稳定,尚处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阶段,结合山西省整体发展水平和区位优势,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农业转型仍需要时间去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