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福建省赤溪村农户为调研对象,运用相关性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比例较高,但是旅游经营的项目单一;农户的学历、劳动力数量、地理位置、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培训的次数对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有显著地正向影响作用;农户生计资本和对旅游发展的感知中的权力关系、可借款能力、家庭年收入、了解乡村旅游扶贫政策、有资源用于发展乡村旅游也是影响农户参与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旅游扶贫政策利用程度完善旅游相关基础设施,扩大农户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完善扶贫资金体系,完善旅游供给侧创新旅游经营模式,实行多项扶持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林业经济问题》2019,(6)
构建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福建省福鼎市赤溪村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农户为调研对象,运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根据农户调研实际情况,运用适应性评价模型对农户的适应性综合值进行计算并评价。结果表明:对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适应性影响最大的是经济适应性因子,影响最小的是生态适应性因子;对乡村旅游扶贫政策的了解度、年旅游收入、家庭成员从事乡村旅游的意愿度以及对游客的欢迎度的综合权重较大,传统节庆活动的参与度、使用清洁能源程度的综合权重较小;总体评价为较为适应,但综合得分值较低,仅为3.106。最后,根据农户的实际适应性情况,提出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旅游扶贫政策利用程度、给予困难农户更大的扶持力度、创新旅游经营模式和实行多项扶持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扎根理论为基础,运用内容分析法,选择网络文本数据,采用三级编码过程,对湖州市乡村旅游负面口碑进行归类分析,形成旅游体验、游览、安全、服务、管理、环境卫生6大类目。研究发现,游客负面口碑主要集中于旅游体验和游览,尤其是次类目客观因素及景区游览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企业参与对于提升乡村旅游扶贫绩效具有重要作用。从企业参与的角度分析乡村旅游扶贫问题,发挥企业在乡村旅游扶贫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由于外部性问题,政府行为对乡村旅游扶贫最终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客观上要求政府给予相应支持和规范,以更好发挥企业的扶贫作用。以政府监管与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关系分析为基础,构建政府监管与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演化博弈模型; 从政府监管角度,模拟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演化博弈过程,分析影响博弈双方策略选择的相关因素,探索政府和企业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1)政府监管行为对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策略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企业实质扶贫的策略选择取决于政府严格监管的强度。(2) 要保障企业长期进行实质性扶贫策略,政府的支持措施要有力度,并保持严格监管的强大压力,对虚假扶贫的处罚要到位,解决企业在扶贫中的盈亏问题。(3)政府要建立完善的扶贫过程评估机制和事后审计机制,有效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政府应发挥市场监管作用,保护良好的市场环境。[结论](1)获取足够多的收益是推动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基本条件,而政府足够强的监管则是保障企业长期进行实质扶贫的关键。(2)针对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难点,政府要强化对企业参与实质扶贫的激励机制,加大对虚假扶贫惩处力度,培育企业参与的意识与能力,优化企业介入环境,以提升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率直接影响着旅游惠民富民的效果。运用DEA方法,基于重庆仙女山景区周边重点旅游村落的农户调研数据,科学测算了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案例地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综合效率较低,均值为0.675,仅15.79%的农户实现产出最大化,其综合效率主要受到技术效率的制约和影响,规模效率作用较小;高达63.16%的农户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增加要素投入可有效提高农户参与旅游的规模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文章以山东省615位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就农户对休闲农业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对休闲农业的参与意愿进行实证分析。[方法]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检验影响农户参与休闲农业意愿的因素。[结果](1)借助公共媒体、村委会及亲朋好友等信息渠道,农户对休闲农业的认知状况较为理想,休闲农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环境功能均得到了农户的较高认可; (2)农户参与休闲农业经营的意愿较强,有7350%的农户表示未来愿意参与或继续参与休闲农业的经营; (3)受教育程度、风险承担能力、劳动力数量、资金支持、交通区位、旅游资源、对休闲农业的认知、宣传推广、前景预期、亲友的“示范作用”和组织化程度等因素对农户的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山东省农户参与休闲农业经营的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农户的经营意愿,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依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开发下农户生计适应变化与影响机理研究*——以延安市乡村旅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延安市3个典型乡村旅游地为例,结合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适应性理论,分析农户在乡村旅游扰动下的适应策略与适应模式,定量测度不同适应模式农户的适应结果。厘清农户未来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提出促进农户及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方法]通过参与性农户评估法及二元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农户未来生计策略选择的因素。[结果](1)旅游开发造成案例地农户自然资本丧失,失地农户由务农或务工为主的单一适应方式向兼业型与非农型转变,分化为4种不同类型的农户,且各类农户在各描述指标方面差异显著。(2)农户的生计资本衡量3个社区旅游开发后的适应结果,生计资本普遍较低且内部各维度差异明显。对比4类农户适应结果可得:复合生计型>务工主导型>旅游服务型>社会保障型。(3)通过二元逻辑回归模型深入解释当下适应结果对农户未来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均影响农户选择意愿,其中可借款人数是最关键的影响变量。[结论]农户在旅游开发背景下生计动态适应的影响机制为旅游开发及基于此补偿制度是农户现在生计适应活动的外部起因,按照适应类型以及收入比重,分化为4种模式农户; 现行生计适应策略使农户适应结果迥异,生计资本的储量和结构差异显著,这种差异是农户未来生计选择的直接动因; 3个社区不同类型的旅游开发模式是农户未来生计策略选择分异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8.
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对湖南省粮食主产区475户农户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对湖南省粮食主产区47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两阶段的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意愿(包括农户是否愿意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户以何种方式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受访农民的文化程度越高、身体健康状况越好、家庭劳动力越短缺、种粮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越大、种粮补贴与种粮投入的比例越大、受访农民对现阶段农田水利设施整体状况的评价越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的重要程度越高、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大,农户越愿意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受访农民的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身体健康状况越差以及种粮补贴与种粮投入的比例越大,农户越愿意以投钱为主的方式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合运用地理学、经济学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工具,对湖北省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呈不均衡状态,造成不均衡状态的主要因素有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道路交通的可达性和旅游发展水平。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城镇化水平、道路交通的可达性和旅游发展水平对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对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城镇化水平对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的作用最为显著。最后,针对湖北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特征提出了优化与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近年来,乡村振兴、旅游脱贫等政策背景下,中国乡村旅游开发如火如荼,在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乡村旅游地的人地情感关系得以重构。旅游效应是从侧面反映旅游发展状况的一种有效途径,农户感知的社区旅游效应更具有直观性与代表性; 社区归属感指社区内居民对社区地域和人群集体的心理认同、喜爱和依恋等感觉,能较好表征农户与社区的情感关系。[方法]因此,以延安3个典型乡村旅游地为例,从旅游效应切入,反映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基于麦克米兰(McMillan)及查维斯(Chavis)提出的归属感内涵,分析该发展现状下的社区归属感,并利用有序多分类回归分析辨析乡村旅游效应对社区归属感的具体影响因子,以期从一定层面揭示乡村旅游发展对社区归属感的影响。[结果](1)研究区旅游效应整体表现为正向,但社区收入分配不均、社会文化氛围变差效应较明显。(2)研究区的社区归属感值与同类研究对比较低,案例地间分异较大。(3)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地社区归属感影响因素各异,居住环境影响城市近郊型旅游地社区归属感,边远景区依托型受社会保障和邻里氛围影响更明显。[结论]总的来说,农户感知的旅游效应较好,乡村旅游通过影响农户对社区地域、社区内人群情感综合体的认同与喜爱决定社区归属感; 相较于经济效应,乡村旅游背景下环境效应与社会文化效应更主导农户的社区归属感。 相似文献
11.
旅游和川菜在促进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美食是旅游者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体验,因此挖掘川菜的旅游吸引力对推动当地旅游发展、促进川菜与四川省旅游的高度融合、促进川菜文化的传播非常重要.本文阐述了川菜的研究现状,并利用扎根理论分析了目前川菜的旅游吸引力现状,提出提升川菜旅游吸引力的措施,以期为川菜促进当地旅游业...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农户的风险意识、偏好及其保护意愿,对剖析农村生态保护困局,实现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方法]文章以重庆市5个县(市、区)692户农户问卷为样本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户生态风险认知对其参与保护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女性户主对保护生态意愿相对较弱,年龄较大的户主保护生态意愿较强烈,家庭从事旅游业劳动力人数越多和旅游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越重,其参与生态保护意愿就越强烈;乡村旅游开发造成的水体、噪声、固体废物的风险越高,植被覆盖率降低风险越高、耕地面积减少风险越高、旅游生计持续性降低风险越高,都会使得农户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愿增强。[结论]当地政府应帮助农户充分认知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农村生态风险,提高农户参与农村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同时,采用技术手段对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控,建立生态安全预警系统。最后,因地制宜确定当地的旅游开发策略,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以开展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模式,最终实现乡村旅游和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以湖北和湖南等实地调研数据为例,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回归分析法对农地整理项目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周边地区其他创收机会、非农劳力价格、农户对农地政策认知度、农户对已实施项目的满意度、项目宣传情况、政府是否合理引导农户参与等对农户参与意愿影响显著。因此,应引导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建立科学的项目申报与遴选机制,拓宽认知渠道,建立有效的项目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健全农户全程参与农地整理的政府引导与激励机制,以提高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的意愿。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绿色旅游的乡村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奎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6):207-213
[目的]将乡村绿色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以期对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根据1~9标度法对指标两两打分,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赋值,计算权重,使指标得以量化,进而确定各个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顺序。[结果](1)基于绿色旅游的乡村发展系统的主要构成因素有游客、居民、政府、资源、环境,资源、政府、游客是该系统的重要角色扮演者,且绿色资源系统是发展乡村绿色旅游首先被考虑的因素;(2)资源不合理开发比例、居民绿色旅游教育培训力度以及营销宣传力度是影响绿色旅游乡村发展的三大影响因素。[结论]基于绿色旅游的乡村发展要注重乡村绿色资源的条件,着重从保证乡村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加大对居民的绿色旅游教育培训力度、注重对当地绿色旅游的营销宣传,扩大旅游区的知名度入手。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以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例,开展开发区企业节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扎根理论,问卷调查。研究结果:(1)节地制度压力、收益预期对企业节地行为的影响作用大,具体包括节地显性收益,节地制度执行力度,土地退出机制完善度、土地问题认知等;(2)政企互动行为对节地制度压力与土地集约利用行为之间的关系呈现显著正调节作用,而对节地收益预期与土地集约利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无显著调节作用。研究结论:(1)促进企业节地应以加强节地制度压力为主、提升企业的节地收益预期为辅,进一步完善低效工业用地退出机制,加强节地制度的执行力度,提高企业的节地显性收益,开展集约用地理念宣传,深化企业对土地问题的认知;(2)促进企业节地行为,应充分运用政企互动的调节作用,在既有节地制度体系下,加强政企良性沟通,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与扶贫开发是新时期我国为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而实施的两大发展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促进扶贫开发向乡村振兴转型。旅游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一种模式,与乡村振兴具有目标效益耦合、服务对象耦合、产业资源耦合的内在联系性,二者可以实现有效衔接。促进旅游扶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做出相应的政策选择,打破部门分割、加快政策衔接、加快人才培养以及加大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遗产地旅游发展与乡村建设息息相关,因此探究遗产地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及其背后发展变化的机制问题,对于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方法]文章运用扎根理论为主的质性研究方法,以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为案例,梳理了遗产地邻近乡村社区参与旅游20余年的发展历程,并通过三级编码构建遗产地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影响机制概念模型。[结果]遗产地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呈现阶段性,经历了早期的“搭便车”型参与、自发组织型参与到目前的衰退型参与等3个阶段,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呈现脆弱性,在政策和旅游地头衔变动后,社区参与旅游逐步走向衰落;遗产地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影响机制包括“遗产制度约束—地方决策失衡—社区响应滞后”3个维度,遗产制度是旅游地属性变动下的外部制度性约束,地方决策是政府治理模式下的管理性失衡,社区响应是群体发展意识与能力欠缺下的内部反应性滞后。[结论]遗产旅游地日渐兴盛之下,边缘型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受不同层级制度约束,地方政府有效规划、合理配置资源,社区居民提升自我能力,促进社区参与可持续。 相似文献
18.
19.
乡村清洁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农户是乡村清洁工程的参与主体和受益者.本文以湖北省26个乡村清洁工程试点村为研究范围,对乡村清洁工程实施情况及农户的参与行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乡村清洁工程的实施和推广主要受农村居民综合素质、政府扶持力度、农业经济效益等因素影响,居民综合素质越高、政府扶持办度越大、农业经济效益越好,则农户对项目的参与意愿越强;反之越低.对此,本文认为,当前应着重从培养创新型农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等三个方面来椎进乡村清洁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20.
生计韧性理论作为人地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对推动社区、农户家庭风险的防范、可持续生计的建构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重点将生计脆弱性、生计恢复力理论与可持续生计理论相结合,建构生计韧性评估框架,并结合社区参与模式的差异,对旅游发展前后乡村农户的生计韧性变化进行评估和比较,据此提出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对策。结果表明:(1)旅游发展对乡村农户生计韧性的建构存在正负效应,既能有效提升农户生计抵御能力,也会显著加大生计环境的风险;(2)总体而言,旅游发展能有效地提升乡村农户的生计韧性;(3)在不同的社区参与模式下,旅游发展对乡村农户生计韧性的改善效果不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程度越深,农户生计韧性水平就越高;(4)旅游发展越成熟,旅游对乡村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就越显著。基于此,要积极加大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风险的评估和监测力度,大力提升乡村旅游地社区和农户的旅游参与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社区的自治水平和强化社区机构力量,以构建共建共享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推动乡村旅游地社区农户生计的韧性建构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