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农业生产效率是衡量农业生产的重要标准,其生产效率测度结果对研究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皖北农耕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2017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构建农业生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虚拟决策单元,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自评和他评的角度对2017年皖北各县级单元的农业经济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结果的迥异进行效率、冗余及空间分异的分析。[结果]皖北地区农业生产整体效率较低,呈现出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模式; 各种投入要素配置不尽合理,皆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冗余,整体上看塑料薄膜冗余最高、化肥施用的冗余最低; 空间分异显著,南北表现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S”型趋势、东西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扁平状“v”型空间分异特征。[结论]粗放式的农业生产导致了皖北农业生产效率整体较低,应完善生产要素配置,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皖北地区农业整体性协调发展,提升地区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县域作为中国最基本经济单元,县域经济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基础性地位; 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指导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以中部地区安徽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6年县域人均GDP数据,运用变异系数、锡尔指数等定量分析安徽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差异及其不平衡性; 通过空间自相关模型描述2000—2016年安徽县域经济差异格局动态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解释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成因。[结果](1)2000年以来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不断在显著,具有“阶段性”特征(缓慢上升期、快速上升期、平稳增长期),四大区域间差异及皖江地区、皖中地区、皖北地区内部差异是研究期间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贡献力。(2)县域经济发展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增强,县域经济局部形成“合肥—芜湖—马鞍山”集聚热点区,以及“宿州—阜阳—亳州”哑铃型塌陷冷点区。(3)资源禀赋差异、交通条件改善及区域发展政策是造成研究期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主要因素。[结论]从制定扶持皖北政策、合理布局县域产业及推动城镇化的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发展低碳农业的核心在于全面提高农业碳生产率,而城镇化是影响农业碳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方法]文章以1997—2014年中国31省区面板数据为样本,将城镇化划分为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4个维度,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分别探讨其对农业碳生产率的作用及差异。[结果]1997—2014年,中国省域农业碳生产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性,邻近省区间集聚分布特征明显。控制其他变量后,城镇化是影响农业碳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其中,人口城镇化与社会城镇化不利于当地农业碳生产率的提高,而土地城镇化则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邻近地区人口城镇化对本地区农业碳生产率存在间接的正向溢出效应,其他城镇化并无此效应。而在利用熵值法构建综合城镇化变量后,仍发现城镇化不利于农业碳生产率的改善。[结论]因此,制定区域农业碳减排及污染治理政策时,应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及要素配置的同时,强化空间综合治理与区域联动机制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进而实现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蔬菜生产比较优势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近15年的江苏省农业统计资料,分析江苏省蔬菜生产比较优势的空间异质性以及历史演变规律,为蔬菜产业结构优化及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生产规模优势指数、生产效率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测算蔬菜生产比较优势。利用GIS技术对农作物比较优势进行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1)近年来江苏省蔬菜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最高的4个市从高到低为徐州市、苏州市、南京市、无锡市,最低的4个市从低到高为淮安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 (2)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江苏省蔬菜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属于空间随机分布; “高高”型的高值聚集区包括丰县、沛县、大丰区、东台市、无锡市区、苏州市区、吴中区,“低低”型的低值聚集区包括宝应县、高邮市、金湖县; (3)近15年来江苏省蔬菜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大; 与2002年相比,2017年苏南地区的蔬菜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整体提升幅度较大,苏北地区、苏中地区的大部分地区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则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建议江苏省苏北地区蔬菜生产的侧重点是规模化,重点布局徐州市蔬菜产区,并在宿迁市、盐城市适当发展蔬菜产业; 二是苏南地区蔬菜生产的侧重点是精品化,重点布局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蔬菜产业; 苏中地区蔬菜生产的侧重点是特色化,南通市要衔接好上海市的蔬菜市场,扬州市、泰州市重点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水生类蔬菜。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与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有效识别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并为政府在协调区域发展方面提供证据。[方法]文章首先构建碳排放约束下的SBM DEA模型来测度2011—2016年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分别使用莫兰指数法、热点分析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全局空间相关性与局部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基于空间角度探究其收敛性。[结果](1)2011—2016年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式上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驱动,技术效率变化程度较小。贵州、海南、重庆等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属于“高速增长型”地区,河南、四川、福建等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属于“稳步增长型”地区,而北京、吉林与新疆3地农业绿色全要素属于“持续降低型”地区。(2)2011—2016年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但有一定的波动,呈现出“强—弱—强”的走势特点。同时,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性,2011—2016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热点区域呈现“西部地区热点区域逐渐消失,东中部地区热点区域明显增多”的特点,冷点区域则一直集中在东三省地区。(3)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趋势,且空间效应使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速度变快; 东中西三大区域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各区域内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趋同化,其中,西部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速度最快,其次是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最慢。[结论]文章提出了破除流动障碍,强化区域相关性、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扩大高集聚区域以及强调区域特色发展,提高收敛速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湖南省星级休闲农庄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究其分布规律,以期为区域规划与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以湖南省内971个评定的星级农庄为样本,运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及核密度估算等方法进行空间分布类型及均衡程度测度; 运用缓冲区与叠加分析,进行农庄相对于主要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测度。[结果](1)湖南省星级休闲农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出“东密西疏,区域集聚”特征; (2)整体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市州区域分布较不均衡,具有围绕市州中心城市集聚分布的特征; (3)形成了长株潭地区和湘南郴州地区2个高密度热点区,与湘南衡阳地区、湘中娄底地区2个次热点区; (4)星级农庄主要分布在距市州中心城市90km范围内。[结论]湖南省休闲农业星级农庄发展已经达到了集聚程度,但发展较不均衡,表明湖南省的休闲农业发展水平东部明显高于西部,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将湖南省休闲农业划分为长株潭、湘南、湘中南、湘北、湘西5个休闲农业发展区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实证分析2017年吉林、河北和四川3个玉米主产省份的玉米生产成本效率,及其与生产要素的相关性,为提高玉米生产成本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研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方法]文章采用2017年吉林、河北和四川3省的玉米生产投入情况的调研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3省的玉米生产成本效率,通过最小二乘法测度要素投入与成本效率的相关性。[结果]吉林省(070)的成本效率远高于河北(039)和四川(035),3省的种子、化肥和机械投入对成本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地区差异。河北省和四川省的劳动力对成本效率的影响较大,吉林省的土地机会成本对成本效率的影响较大。[结论]建议调整种植结构,改善种植方式,整合资源,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措施之一,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提供了际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展开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外部环境的综合评价。[方法]基于人口省内流动的前提条件,依据“就地就近就业”的基本原则,即承认外部资源在局部范围内可共享,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索外部环境在县域、市域和省域三级尺度下的空间关联变化,剖析农民工的潜在流动趋势,运用地理加权回归解释各类型因子影响程度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外部环境随尺度增大,集聚程度减弱,局部关联性增强; 基本形成以郑州、开封和洛阳东西一线的两个内向引力区和豫南地区的两个外向扩散区。经济、生活、劳动力和基础设施4类制约因素影响程度空间分异特征明显。[结论]为省域层面和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外部环境分类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休闲农业影响要素分析与空间布局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上海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各类要素,测算不同区域内的集中丰富程度、分区管理全市休闲农业发展布局空间,为后续土地管控政策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从自然、人文、产业3方面分析了上海全市相关影响要素,并将其空间化; 在专家赋值的基础上,运用GIS软件的叠加分析和缓冲分析等功能,表征不同区域内相关要素的丰富度。[结果](1)上海市休闲农业资源丰富度较高的区域主要有6个:崇明三岛、嘉定区西北部、青西地区、金山区西南部地区、环杭州湾北岸及浦东新区中南部; (2)上海市休闲农业发展空间可划分为3种:重点培育区、优化提升区、限制建设区; (3)分区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管控政策,如休闲农业服务功能、休闲农业项目密度及经营性服务设施占比等。[结论]上海市休闲农业资源丰富度差别较大,在资源环境紧约束的环境下,找出上海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侧重点,有望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农业绿色发展是保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探究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为我国其他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权重,运用锡尔指数对区域内和区域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进行测度。[结果]2012—2017年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有明显提高,绿色供给的得分最高,环境友好和生态制度的得分最低。各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最高,南京、无锡次之,连云港、淮安和宿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较低。锡尔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内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都在逐渐缩小。[结论]农产品绿色供给是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的最大优势,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友好发展方面较低,由于经济发展对资源利用强度在持续增加,资源节约利用仍是绿色发展的短板,因此江苏省资源效益利用仍有上升的空间,且区域内发达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带动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1.
While many municipalities globally are currently undertaking initiatives to support urban agriculture, policies and zoning regulations can act as barriers, with the former usually not integrated with planning. Extensiv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urban agriculture policies in the global South, but much less is known about associated practices and policies in the global North.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the Canadian context and therefore the present study aims at improving our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urban agriculture situation in two Canadian provinces. Relevant policies, such as official plans or official community plans, alternate policy documents and guidelines, zoning by-laws, and animal-related by-laws were reviewed for 10 municipalities in Ontario and in British Columbia, all varying in socio-economic and clima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dditional key informant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municipal planners, community garden coordinators, and other municipal staff familiar with urban agriculture policies from six of the selected municipalities.In line with global trend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urban agriculture is becoming more widespread in the two provinces. However, even though all studied municipalities consistently support urban agriculture, they vary significantly in their approach, with some municipalities focusing much more narrowly on certain types of activities than others. Overall, community advocacy and municipal council suppor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drivers in the policy process. Key informants expressed a need to bridge existing gaps between policy ado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ools, emphasize public education and public awareness, create inventories of land available for urban agriculture, incorporate urban agriculture in the development review process, and focus on the commercial potential of the practice. Encouragingly, despite the many challenge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we found that many opportunities exist that municipalities could consider when creating improved local urban agriculture policies and tools to enhance the urban food system.  相似文献   

12.
基于空间效应的农田水利投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包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在内的农业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法测算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6—2015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测算的结果通过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特征及农田水利投资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增长呈现上升趋势;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结果显示其增长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地域集聚性;农田水利投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且具有较弱的溢出效应,其中直接效应值为0.286 5,间接效应值为0.057 4,总效应值为0.343 9。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镰刀弯”政策影响下全国玉米变化规律,对优化农业种植结构至关重要。[方法]采用综合考虑植被物候和叶片水分变化的玉米制图方法,结合海拔、坡度、积温和降雨等不同环境因子分析“镰刀弯”地区玉米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通过2 767个调研点位验证,总体精度达9082%,Kappa系数为086。[结论]2015—2018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持续下降,减少约27948万hm2,比例下降64%,其中80%以上减少玉米集中在“镰刀弯”地区。4年来“镰刀弯”地区玉米减小面积近90%发生在东北冷凉区与北方农牧交错区。东北冷凉区玉米面积先减小后微弱增加,面积整体下降约117%,玉米减少主要发生在玉米种植面积大且较为密集的地区,而在海拔较高、积温低和降雨少等自然环境较差区域玉米相对减少比例更大,更易受政策影响。北方农牧交错区玉米种植面积持续下降,面积减少约135%,与其他环境因素相比,降雨不足对玉米种植变化的影响更大。综合考虑实地的自然环境因素,对“镰刀弯”政策的实施会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4.
Brazil is a world leader in the production and export of grains, particularly soybeans. The newest agricultural frontier in Brazil is the Matopiba region, which is a continuous zone formed by the states of Maranhão, Tocantins, Piauí, and Bahia, located mostly within the Cerrado biom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soybean production and yield in the Matopiba region. We analyzed municipality-based planted areas and production data obtained by the Brazilian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Statistics during 1990–2015. Yield was estimated from the production and planted area,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global and local Moran indi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ybean production in the Matopiba region does not occur randomly.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autocorrelation was foun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ime series among those municipalities located in the west of Bahia. This region influenced the soybean expansion from south to north. Currently, high-production areas are concentrated in two autocorrelated blocks: one in western Bahia and the other in the central Matopiba region. Analysis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involving yield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at the end of the time series. The presence of municipalities with high yield surrounded by others with low yield, and vice-versa, were observed.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ould assist local and regional agricultural planning in the Matopiba region, and support related analyses in other fields of agriculture, the environment, and logistic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是“十四五”期间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安排,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以分析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制约因素,对于引导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方向和决策部署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借助多指标综合测度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以及障碍因子测度模型,在测算评估2010—2020年我国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阐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并划分不同发展类型,分析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障碍因子。[结果](1)整体来看,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逐年攀升;(2)从系统层指标分析,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指数较高,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升更多依赖于农村现代化发展拉动;(3)从空间视角来看,多数省份之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在显著区域内以“高—高”“低—低”空间集聚为主;(4)从障碍因素角度分析,农业生产现代化与农村文化医疗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最大桎梏。[结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立足我国农业发展新征程的现实逻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总方针,提高农村医疗文化水平,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一二三...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统筹区域发展观为指导,从基础协调、产业协调、环境协调和结果协调等4方面界定农业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设置包括4个指标组、12个原始指标的农业区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权重并构建农业区域协调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995~2004年间我国省际农业区域协调度从0.324下降到0.187,反映近10年我国区域农业发展的非均衡性在不断扩大。建议通过加强农业区域协调立法、完善农业区域政策、均衡区域农村公共服务和建立全国农产品统一大市场等途径,推动我国农业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以期为中部地区的区域协同发展、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方法 文章运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度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测算2004—2017年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进而分析中部地区各省协调发展演变的时空特征。结果 (1)2004—2017年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协调发展度由0.542上升至0.797,增长47.05%,协调发展水平从中度协调提升到高度协调。(2)经过14年的发展,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有很大提升,其发展速度远远高于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3)2004年只有山西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处于高度协调状态,其他5省都处于中度协调状态;2017年山西仍然处于高度协调状态,江西、安徽步入高度协调阶段,而河南、湖北、湖南提升到优度协调状态。结论 研究期间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协调发展度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协调发展度水平不高;城镇化发展速度比较快,耕地保护承受巨大压力;中部地区城镇化、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水平具有不均衡性,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三品一标”建设统计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三品一标"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助力,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三品一标"建设也初见成效,文章旨在初步研究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港澳台除外)"三品一标"工作成绩,并为今后各省的"三品一标"建设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港澳台除外)"三品一标"工作进行统计研究,所有数据截止2017年12月底。[结果]"无公害农产品"建设的优势区域为我国东部地区,江苏数量第一;"绿色食品"建设的优势区域为我国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黑龙江数量第一;"有机农产品"建设的优势区域为我国东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区,黑龙江数量第一;"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的优势区域为中国北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山东数量第一。[结论]我国的"三品一标"建设具有一定的地域集中度,这可能与各地区的经济情况、农产品相关的企业数量、农业产值、农产品特色情况、农业生产环境、政府引导扶持等多因素有关。各省应根据自身特点,放大优势、弥补不足、发掘特色、提升品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陕甘宁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探寻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方法 文章借助ArcGIS10.2软件、Geo Da软件、EXCEL软件,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算、空间自相关和重心研究模型定量分析了陕甘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重心方法分析三次产业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将传统村落分布与人口、经济、交通等区域发展空间数据叠加,寻求其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有效路径。结果 陕甘宁的传统村落在空间上的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区域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包括榆林延安的陕北片区和渭南关中片区两大核心集中区,其次为白银市、甘南藏族自治区、陇南天水、铜川咸阳、安康5个低密度分布区;分布特征呈现“核心—边缘型”;分布密度上属于典型的分布稀疏省;陕甘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占总数的94.18%;第一产业重心区域间发展趋于平衡,第二、第三产业重心表现为向东北方向集聚趋势。结论 陕甘宁传统村落在市域尺度的分布极不均衡,空间自相关程度显著,依据研究结果可将陕甘宁传统村落区域分为与区域发展吻合较好、与区域发展吻合较差、偏远地区三大类型,并分别从产业、经济、交通、文化、生态等方面与乡村振兴做好衔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时空角度探讨农旅协调发展程度,为河南省农业旅游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从农业发展规模、农业发展保障、农业集约化水平、旅游经济、旅游保障和旅游市场等几个方面构建了农旅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构成的组合法对指标赋权,用改进的TOPSIS法计算协调度,用标准差椭圆法分析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995—2015年河南省农旅协调度从勉强协调向良好协调发展; 2007、2010和2015年各地协调度差异不大,郑州、洛阳和南阳3市的农旅协调度为中度协调,中度协调区域大致呈C字形分布,其余城市为勉强协调; 协调度重心靠近郑州、许昌交界处,分布方向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的方向性和集聚性不是很明显。[结论]根据各地旅游业、农业及农旅协调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差异性的农旅协调发展对策:以旅促农、以农带旅和旅农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