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弥补竞争力与驱动力同时对某一区域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不足,以期为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构建河南省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驱动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指标的重要值,据此权衡河南省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及驱动因素。[结果]竞争力分析表明:经营管理水平>产业规模>可持续性>农业旅游资源,是构成河南省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体因素;驱动力分析表明:居民旅游需求>经济利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户土地流转,是构成河南省休闲农业产业集群驱动力的主要因素。[结论]虽然河南省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较好,但集群竞争优势不明显,潜力空间巨大;河南省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内部驱动力高于外部驱动力,但旅游需求、社会经济水平等外部因素仍然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2.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甘肃省主要畜产品生产区域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科学评价甘肃省主要畜产品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方法]文章运用资源禀赋指数法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甘肃省主要畜产品牛肉、羊肉、猪肉、禽肉和牛奶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平凉市、甘南州、庆阳市、临夏州和张掖市肉牛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 临夏州、张掖市、武威市、酒泉市和白银市羊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 甘南州、张掖市、临夏州、金昌市和酒泉市牛奶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 定西市、陇南市、天水市、白银市和武威市生猪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 酒泉市、张掖市、白银市和天水市家禽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结论](1)甘肃省目前主要畜产品生产布局基本符合比较优势原则,各优势产区可依托资源、技术集聚要素,使区域内畜牧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提高畜产品竞争力,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充分发挥特色品牌优势,积极走好产业化之路。(2)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发展草食畜产品具有绝对的资源优势,应充分结合区域自然、气候、草原、牲畜等资源禀赋,实现产业的科学合理布局,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努力打造民族特色牛羊肉品牌,促进畜牧产业跨越式发展,带动少数民族贫困区农牧民增收脱贫。  相似文献   

3.
以小规模农户地理集聚生产为表现形式、以专业村为基本构成单元的主产地连片发展模式,是中国农业产业格局的重要特征。本研究基于黄淮海与环渤海的设施蔬菜优势主产区的蔬菜专业村级调研数据,以产业集聚理论为支撑,利用空间Durbin模型、两部制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空间相关性及空间异质性的视角考察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形成的马歇尔外部性显著提高本地农民收入;周边专业村的产业集聚与地理距离共同作用对本地农民收入产生空间溢出,并具有地理距离递减性特征;产业集聚程度不同的专业村对彼此溢出关系的反应具有空间非对称性,容易形成专业村发展的"极化效应";另外,产业集聚、技术指导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淘宝村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在电商平台驱动下由外围地区要素从无到有形成的后发淘宝村产业集聚为研究对象,构建理论模型比较静态地分析其形成和发展机制:(1)电商平台不对称地改变消费者购买中心城市和外围农村商品的交易成本,扩大了农村商品需求,是淘宝村集聚形成的外生驱动条件;(2)外围地区低成本劳动力和特色要素构成淘宝村集聚形成和发展的要素禀赋;(3) Marshall外部性推动淘宝村集聚规模扩大,拥塞效应和外部同业竞争制约着集聚规模上限;(4)电商平台需求侧扩大商品需求、供给侧降低生产成本的二重性所蕴含的产业集聚能力是淘宝村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本文为互联网条件下政府制定积极有效的农村产业集聚政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探究中国水稻加工环节成本结构及影响因素,对促进我国农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实现农业价值链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农产价值链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通过微观调研数据,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和要素需求函数,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法(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实证分析我国水稻加工厂的成本及要素投入的影响因素。[结果](1)稻米加工厂存在规模报酬经济,扩大规模可以降低稻米加工平均成本。(2)建立品牌、与农户形成合同关系、鼓励多元主体经营、公司成立时间、企业能够获得政府支持对降低加工厂的平均加工成本具有正向显著影响。(3)建立品牌、与稻农签订合同、企业负责人的年龄、受教育年限越高对提高加工厂资本投入,促进结构升级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应采取相关政策措施鼓励稻米加工产扩大加工规模,与上下游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加强稻米加工企业的品牌意识进而提高我国稻米加工产业的成本竞争力,并鼓励具有更为丰富管理经验、接受更高教育水平的管理者担任企业负责人,在促进我国稻米加工行业的升级转型的同时,提高我国稻米副产品的深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往对产业集聚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研究较多,对结果研究较少,文章基于作用结果的角度,综合评价河南省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贡献。[方法]该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产业集聚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入手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评价。[结果](1)经济助推城镇化是基于产业集聚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评价因素,其次是社会助推城镇化、环境助推城镇化和科技助推城镇化;(2)从经济和社会城镇化而言,基于产业集聚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上升阶段;(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能耗降低率(E1)以及单位土地使用面积SO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E2)是评价不同区域产业集聚对当地环境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指标;(4)而集聚区每万从业人员有效发明专利数是评价产业集聚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科技推动作用的重要指标。[结论]产业集聚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在经济和社会城镇化方面表现为一定的助推作用,对环境和科技城镇化的影响与各地域集聚区发展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一、运用产业集聚获取竞争优势产业集聚理论的崛起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难以相比的。产业集聚的优势在于把价值链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然资源优势观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资源比较优势观是引发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处于“西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和因西部经济发展过缓而使东部产业升级速度放缓”的“两难境地”的主要原因。因而要破除传统自然资源比较优势观,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自然资源竞争优势观。构建自然资源优势观的过程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自然资源价值观在人们思维中逐渐形成;②自然资源增值观的形成;③资源要素的经济系统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试论国有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的企业定位战略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和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企业的定位战略该如何?我们试图从企业乃至国家的竞争优势出发,作一些有益的思考。迈克尔·波特教授把国际竞争力归因于四个基本要素: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需求,包括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需求;产业配套及由此形成“聚合”效应;最后是企业战略和政府政策等“软件”因素。(一)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是我国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所在在自然资源领域,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可利用资源乏善可呈。一方面由于粗放式的开采使有效的资源得不到高效率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县域作为中国最基本经济单元,县域经济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基础性地位; 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指导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以中部地区安徽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6年县域人均GDP数据,运用变异系数、锡尔指数等定量分析安徽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差异及其不平衡性; 通过空间自相关模型描述2000—2016年安徽县域经济差异格局动态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解释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成因。[结果](1)2000年以来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不断在显著,具有“阶段性”特征(缓慢上升期、快速上升期、平稳增长期),四大区域间差异及皖江地区、皖中地区、皖北地区内部差异是研究期间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贡献力。(2)县域经济发展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增强,县域经济局部形成“合肥—芜湖—马鞍山”集聚热点区,以及“宿州—阜阳—亳州”哑铃型塌陷冷点区。(3)资源禀赋差异、交通条件改善及区域发展政策是造成研究期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主要因素。[结论]从制定扶持皖北政策、合理布局县域产业及推动城镇化的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确立为旅游业增添了新的旅游吸引模式,成为新时期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方法]文章利用ArcGIS102,运用最邻近距离法、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标记在地图上的500个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究其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1)示范区空间分布不均衡,呈典型的聚集型分布,从区域角度来看,西部地区示范区数量多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相对较少,与传统认知上的示范区分布格局存在一定错位; (2)示范区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江浙皖、湘赣交界、晋豫交界、陕渝交界等地区示范区聚集最多,形成显著的高密度区; (3)示范区规模度差距较大,上海、北京、江苏、天津等省市规模度较大,其他省市规模度较小; (4)示范区空间分布受到资源禀赋、区位交通、社会经济、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呈现“傍景”“环路”的分布格局。[结论]全域旅游示范区空间分布不均衡,各省市既要挖掘自身核心竞争力,也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突出示范区模范带头作用,达到辐射周边市县的效果,实现全域旅游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奶业国际竞争力:基于RCA和"钻石"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计算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显现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奶业国际竞争力上的差距;利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从中国奶业的要素禀赋、国内需求、相关产业和产业组织4个方面,分析在竞争力上形成差距的原因;并提出提高中国奶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全国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地区)、自然资源依赖度高的地区和自然资源依赖度低的地区,从整体和分区域研究自然资源依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探究不同区域其影响程度的差异性,进而为弱化各区域城乡收入差距,解决由城乡收入差距拉大造成的各类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自然资源依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利用1999—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从全国和分区域实证分析了自然资源依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针对全国,自然资源依赖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分区域结果,针对自然资源依赖度高的地区,自然资源依赖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针对自然资源依赖度低的地区,自然资源依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结论]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降低经济体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针对自然资源依赖度高的地区,政府通过将部分自然资源收益转化为农业创新基金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促进自然资源收益向农村公共资本转化,完善现有的自然资源收益分配及转化制度; 鼓励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延长资源产业链;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升农村人力资本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评价北京市“一村一品”的发展竞争力,明确北京市“一村一品”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北京市“一村一品”更好发展提供依据,也为其他地区“一村一品”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文章选取质量因子、规模因子、效益因子3个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指标构建北京市“一村一品”发展竞争力评价体系,利用2017年北京市9个区县的“一村一品”发展情况的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各区县“一村一品”发展竞争力进行评价,对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密云区、大兴区和延庆县在“一村一品”发展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区县; 在“一村一品”发展规模及潜力方面,平谷区、顺义区和密云区优于其他区县; 而在“一村一品”发展效益及潜力方面,房山区、延庆县、顺义区较其他区县有更好的优势。[结论]北京市各个区县“一村一品”在发展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研究指出北京9个区县“一村一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北京市郊区“一村一品”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苏省绿色食品产业蓬勃发展,为了解江苏省各地绿色食品产业集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利用2016—2020年江苏省各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区位熵测度江苏省各市的绿色食品产业集聚水平,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江苏省绿色食品产业集聚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具有空间异质性。苏北的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形势较好,发展潜力也较大;苏中的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实力较强,但是发展速度有所减缓;苏南的绿色食品产业集聚潜力较大。(2)技术优势、市场需求、人力资本和产业规模对江苏省绿色食品产业集聚有积极正向的作用,自然条件对江苏省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呈现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国的重大战略之一。农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村人力资本状况关系到农村产业融合的人才建设,关系到农民增收的实现。文章力图探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融合、人力资本与农民增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以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PVAR模型,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及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农村产业融合及人力资本构成农民增收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两者都对农民增收产生显著影响,且人力资本影响效应更大。农民增收及人力资本对农村产业融合没有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结论]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培育农村产业融合复合型人才及加强宣传引导工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农村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7.
菠萝是我国重要的热带水果,菠萝种植也是我国热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该文借助比较优 势理论和钻石模型,分别从结果和原因两个角度对我国菠萝主产区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效率 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和效益优势指数,对我国五大菠萝主产区———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的 生产资料利用率、种植专业化程度以及经济效益等进行了评定,从而确定了我国各菠萝主产区的综合比较 优势及其各自不足之处,明确了海南、广东两大产区在我国菠萝产业中的优势地位。利用钻石模型,从资 源禀赋,市场需求及偏好、相关产业情况、产区间竞争力、机遇与政府6个方面,对我国菠萝主产区综合 优势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和广东皆为我国菠萝资源禀赋丰富区域,而且两产区已经构 成强烈的竞争关系,但是由于市场对鲜食菠萝的偏好,广东具有更好的效益优势。另外,与世界菠萝优势 产区相比,我国菠萝产业在种植和加工等相关科技领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的境外农业合作区主要位于非洲的大部分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西亚、中亚、东南亚和俄罗斯,采取的是 “国家政策引导+企业为投资主体+市场化运作” “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采用了“骨干带动,一区多园”的总体布局模式,主要有 “农业资源+资金+技术”型、“市场+政策”型和“产能合作互补”型三种类型。境外农业合作区以两国优惠政策为基础,共享合作国丰富的资源禀赋和资金管理优势,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成本优势,形成区域增长极增强集聚和辐射效应。境外农业合作区的建立为中小企业搭建起产业集聚的投资平台,在推动中国农业企业“抱团出海”、规避贸易壁垒、形成海外产业集聚、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中小企业集群及其营销管理企业集群指的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这种产业组织介于纯市场和科层组织之间,中小企业借助于这种产业组织形式可以获得集群外的企业所没有的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国内外垂直一体化“航空母舰”(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在技术、资金、规模、品牌上的优势,中小企业单打独斗是难以取胜的。若众多中小企业组合成一个“联合舰队”(企业集群),联手与大型企业相抗衡,则企业集群将成为…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聚形成机理及其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产业集聚理论不同程度地强调了集聚是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以此观点为基础从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层面入手,按照经济学上对"理性人"假设的逻辑判断,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的决策模型和产业集聚竞争力分析模型,分别对产业集聚行为产生的内在机理和产业集聚竞争力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最后得出行业的附加值、技术增长率和集聚内厂家数量的年增长率是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关键影响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