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苹果种植户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研究适合苹果种植的农地规模,提高白水县果农苹果种植的经济效益,探索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丰富以果蔬为主的集约型经济作物适度规模经营研究范围。[方法]采用实地调研法,对陕西省白水县230户苹果种植户进行问卷调查,从收益最大化角度,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苹果生产的投入产出进行经济分析,构建收益最大化模型,测算白水县苹果种植的最适规模,分析苹果产量的影响因素,探讨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有效面积和果农参加技术培训对苹果产出的影响和贡献程度,并用钱克明等对农地的适度经营规模定义进行结果验证,最后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结果]经过分析,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有效种植面积、果农参加技术培训的次数对苹果的产出具有显著影响。以农户收益最大化模型测算的劳均经营规模面积在0363~0447hm2(544~670亩)的可视为适度规模,根据钱克明等的适度经营规模目标值的计算,其函数解为550,在适度规模范围之内。即户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0751~0966hm2(1127~1449亩)。目前白水县苹果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农资市场环境和劳动力投入方面仍然存在短板。[结论]建议扩大白水县户均苹果种植面积,提升土地经营效益,从而增加果农收入,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创新发展模式;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促进苹果种植户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非农收入; 从法律上规范农村地区农资市场环境; 规范农户绿色生产经营行为,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和开发新的高效肥料; 政府引导农地的适度规模集中,整合资源进行规模化、现代化的经营。  相似文献   

2.
[目的]化肥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但长期、大量、不合理地施用化肥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文章就水稻种植农户对国家倡导的"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的采纳情况进行调查,主要是依据项目研究小组在湖北省沙洋县所做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结果,对水稻种植农户采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意愿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农户关于过量施肥的认知程度、影响农户化肥种类选择的因素、影响农户化肥施用量的因素及采纳减施新技术的意愿4个方面的分析,[结果]农户对过量施肥造成的不利影响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在肥料种类及施用量选择方面有明显的影响因素、农户选择化肥减量增效新技术的意愿有经济效益前提、农户对政府推动化肥减量增效新技术扩散有更多期待。[结论]政府及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农户宣传培训工作,充分发挥示范户的示范带动效应,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肥料质量管理,为进一步减低化肥施用量及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新技术的推广披荆斩棘。  相似文献   

3.
[目的]稻麦轮作是我国长江下游粮食主产区一种主要的种植制度,系统分析稻麦轮作系统碳足迹构成对于实现该地区低碳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基于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农业碳足迹理论及生命周期法定量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系统碳足迹大小及组成,并进一步分析碳足迹影响因素。[结果](1)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系统单位产量、单位生物量、单位产值碳足迹分别为050kgCO2-eq/kg、022kgCO2-eq/kg 和022kgCO2-eq/CNY。CH4和N2O排放、柴油、肥料为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系统碳排放主要来源,分别占稻麦生产碳足迹的65%、53%、11%~22%和15%~20%。(2)在调研的稻麦田中发现农资投入中氮肥的施用量和柴油消耗量都与碳足迹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种植规模与碳足迹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小规模稻麦种植相比,大规模稻麦种植单位产量碳足迹分别降低了74%和209%。(3)作物生产的碳足迹可能受到农场规模、气候条件以及作物管理实践的影响。[结论]发展稻麦轮作系统节肥、节水及免耕技术,构建规模化的低碳种植模式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模式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环境友好型新型肥料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与农业绿色生产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花生主产区528个花生种植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边际处理效应模型考虑了异质性效应,揭示了农户的决策动机,探讨了新型肥料对成本收益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施用新型肥料增加的成本是影响农户采纳决策的核心要素,农户事前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比较差异、风险偏好、食品安全意识等进一步影响了农户的选择行为;(2)新型肥料减量增效作用显著,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增加了花生单产和收益,但也显著提高了生产成本,改变了要素投入成本,使施肥成本增加一倍以上,同时降低了农药和雇工成本;(3)从作用机制看,新型肥料通过提高单产和收购价格增加了收益,通过“减施效应”减少了施肥成本,但未抵消“价格效应”对施肥成本的推动作用。此外,新型肥料施用的“时间效应”进一步影响了成本收益,短期内经济效益不明显,节本增收效果需要在长期实现,且不同规模农户的成本收益有明显的异质性。基于此,本文认为新型肥料的推广要考虑农户认知和施用后的经济效益,并对此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设施番茄生产中肥料、农药投入状况与产量效益的关系,研究设施蔬菜(以设施番茄生产为例)肥料农药施用的综合效益及主要生产要素效率,评估设施蔬菜减肥减药的经济效益,为科学开展“双减”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设施蔬菜生产的减肥减药效果进行经济评估,现有文献中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和指标。文章采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的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以全国21个省(市、区)设施番茄生产为评价单元; 构建了基于SFA的设施蔬菜要素贡献率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化肥、农药的技术效率; 提出以“双减产量系数”“双减经济系数”为指标,评估设施蔬菜化肥农药“双减”经济效益; 同时,结合设施番茄生产的经济效益,研究了产业各要素综合变化规律; [结果]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中国各省(市、区)之间肥料农药用量差别很大(2015年化肥用量最大相差49倍,农药用量最大相差39倍)。化肥用量呈下降态势,农药使用量呈微增长态势。2015年设施番茄生产的单元技术效率达到很高水平(平均9290%); 化肥、农药投入技术效率下降,农家肥投入技术效率提高。[结论]决策者要分类设定“双减”任务指标,对于山东、内蒙、辽宁、浙江、宁夏等地区,其化肥投入水平很高、化肥技术效率较低,减肥的潜力大,应该加大推进减肥提效的工作力度。对农药技术效率的分析,也同样能够得出相似的结论。生产者应根据不同省市各要素投入效率,合理调配要素投入结构;肥料农药的供应商应根据决策者、生产者的目标调整和要素效率,适时调整资源配置的市场规模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实证分析2017年吉林、河北和四川3个玉米主产省份的玉米生产成本效率,及其与生产要素的相关性,为提高玉米生产成本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研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方法]文章采用2017年吉林、河北和四川3省的玉米生产投入情况的调研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3省的玉米生产成本效率,通过最小二乘法测度要素投入与成本效率的相关性。[结果]吉林省(070)的成本效率远高于河北(039)和四川(035),3省的种子、化肥和机械投入对成本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地区差异。河北省和四川省的劳动力对成本效率的影响较大,吉林省的土地机会成本对成本效率的影响较大。[结论]建议调整种植结构,改善种植方式,整合资源,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吉林省是以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大省,吉林省玉米生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6年国家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行“价补分离”政策(既市场化收购+补贴)。在玉米价格逐步市场化的形势下,为探究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方法]文章利用1985—2015年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玉米平均出售价格、玉米的物质成本投入、玉米与大豆的每667m2收益比值、玉米与水稻的每667m2收益比值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运用Nerlove模型,测算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对价格、物质成本、与大豆和水稻的每667m2收益比值的供给反应。[结果]吉林省玉米的短期供给弹性为049,长期供给弹性为063,短期供给弹性和长期供给弹性均小于1,缺乏弹性,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为迟钝。[结论]提出完善农业耕作制度,推进玉米目标价格制度改革,优化玉米收购市场结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价格政策是影响农户供给行为的重要因素,研究小麦价格政策对小麦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影响,有助于理顺小麦价格形成机制,科学制定补贴方案,合理调控市场供求,确保口粮安全和农民增收。[方法]文章选取小麦产量、播种面积、综合价格政策等指标,分别构建C—D函数模型,以衡量各变量对新疆小麦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影响。[结果](1)对小麦产量有正向影响的指标按其作用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小麦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而农业劳动力和农作物成灾面积对小麦产量具有负影响。(2)有效灌溉面积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影响最大,农作物受灾面积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影响最小,综合价格政策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弹性系数为019。(3)综合价格政策对新疆农户供给行为的影响机制是通过影响小麦播种面积进而影响小麦产量供给。[结论]扩大绿色有机小麦生产规模、增强价格政策调控、提升小麦有效灌溉水平和加强农业科技应用是提升新疆小麦供给水平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东北地区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准确而系统地掌握东北地区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水平,为政府部门精准实施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配套扶持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利用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301个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调研数据,运用交叉列表和多元有序logit模型分析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6312%的粮食型家庭农场有一定风险认知能力,土地经营面积在333~1333hm2(50~200亩)与1333~3333hm2(200~500亩)的家庭农场风险认知处于中等水平, 3333hm2(500亩)以上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低; (2)玉米种植型家庭农场风险认知水平高于水稻种植型家庭农场; (3)年龄、是否村干部、劳动力数量、土地经营规模、是否有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是否“三品一标”认证、金融支持、农推人员技术指导和新型经营主体间合作稳定对东北地区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有影响。[结论]应培养家庭农场主个人特质,鼓励支农惠农政策向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倾斜,从流程入手提高家庭农场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之一,提高小麦的技术效率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测算小麦技术效率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小麦技术效率的关键因素,为保障国家口粮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调研数据,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以及一步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土地细碎化和土地质量对小麦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全部样本的技术效率差距较大,规模经营农户的技术效率高于小农户,农户技术效率最高的种植面积为67~333hm2,代表小麦种植的适宜规模。从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来看,土地细碎化程度和土地质量都对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为了提高小麦的技术效率,应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深入开展土地质量调查,因地制宜地选择土地修复路径; 实行精准补贴,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施土地资源配置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也是保证土地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该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探讨总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指标,引入网络分析法(ANP方法),构建模型,并以焦作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2.
渔业权基本理论研究将有利于推进我国渔业权制度建设。本文试图从物权及其特征的角度,回答渔业权物权化中渔业权应具有哪些特征的问题,并分析得出我国渔业权是兼有用益物权和特许物权的物权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切实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2001—2019年全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动情况,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贡献,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其影响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部分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高以及经营规模的扩大得以实现;不同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和影响路径存在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初期主要通过促进农业生产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提升来推动生产效率增长,后续则表现为规模效应和专业化效应的共同影响。结论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未来应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适度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联系冶金地质各单位多年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对当前如何做好产业定位和升级工作,提出了多方面的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水体季相差异的稻虾共作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稻虾共作因为其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年来种养面积呈持续增长态势。如何准确获取稻虾共作的面积信息与空间分布是当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文章以湖北省潜江市为研究区域,首先根据稻虾共作模式独特的水域变化特征,利用自动水域提取指数(AWEIsh)分别获取不同季节的水体;然后基于水体季相差异提取稻虾共作农田的空间分布。该研究利用Landsat 8 OLI影像提取2017年潜江市的稻虾共作空间分布。[结果] 2017年潜江市稻虾共作主要分布在白鹭湖管理区、运粮湖管理区、熊口镇和龙湾镇等区域,和实际分布情况相吻合。在验证样本的基础上,通过混淆矩阵计算提取结果的精度可达到85. 01%。与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的提取结果相比,基于AWEIsh水体季相差异提取的结果精度更高:稻虾共作农田完整性好,错分情况少。[结论]基于水体季相差异的稻虾共作提取方法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为今后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企业内部问题为前提对企业形象进行自我分析,就显得愈发必需和重要.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对国内现代企业如何分析自身形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土地使用制度从无偿、无期限使用转向有偿、有期限使用;土地有偿使用的主要形式是出让,即"批租制";出让这种有偿使用形式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土地有偿使用应建立并推行"土地租赁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水产品外贸日趋活跃,水产品的进出口代理已成为我国水产品外贸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在代理过程中,欺诈、违法、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双方都带来了一定的损失。本文指在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农业结构调整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重庆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意在改变重庆市大城市、大农村二元结构的现状,优化配置农地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建立目标规划模型,以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为变量设置依据,设置16个变量,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采用单纯形法求解。研究结果:依据3种不同标准的农产品需求量,从时间上、空间上合理配置各项用地比例,提出了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3种配置方案。研究结论:小康型配置方案将土地利用、农业结构现状和数学模型有效结合,并且考虑未来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到2020年重庆市的农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中国农业集聚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分析农业集聚重心与农民收入重心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文章利用了1985~2015年相关农业产量统计数据,运用了重心分析方法。[结果]1985年以来我国农业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南下西进特征,但不同农作物的表现有所不同。谷物1985~2015年整体呈现向东偏北特征,豆类整体呈现向西偏南特征。谷物等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豆类等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而从农民收入重心看,农民收入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北上东进特征,2009年后,呈现南上西进特征。农业集聚重心与农民收入重心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农业集聚对农民收入产生正向影响。[结论]农业集聚程度与农民收入密切相关,通过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集聚程度,可以促进农业发展进而影响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