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切实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定溶 《农村经济》2004,(12):91-92
农民进城就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城镇化水平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但目前农民进城就业环境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从而制约了农民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与速度。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 ,应以体制改革为先导 ,以完善管理和服务为基础 ,以增加就业岗位的政策促进为前提 ,以城镇化战略的推进为动力 ,由此来降低农民进城就业的风险与成本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向城镇转移。  相似文献   

2.
《农家之友》2003,(12):5-5
广西取消农民进城务工不合理限制,免征用人单位务工费200元,办理民工社会保险,强制保障民工工资发放,子女可入当地学校,不得收回外出务工农民的承包地……到目前为止,广西全区有近900万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但是农民进城务工仍然受到一些不合理限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为此下发文件《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做好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其中有不少新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外,各地设立的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一律取消。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保留的涉及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手续,要按照“规范程序、公开透明、方便办理”的原则进行简化。与此同时,各地还要进一步清理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已明确取消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收费项目,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 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 服务工作的通知已于1月中旬发出。全文如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进城务工就业问题,各地区、各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5.
《农民科技培训》2006,(3):17-18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去年成功组织面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服务“春风行动”的基础上。部署了各地在春节后开展以“进城求职。帮您解难”为主题的“2006春风行动”。要求全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进城求职务工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并推荐一批诚信民办职业中介机构,使进城求职人员能够得到诚信有效的职业介绍服务。据介绍,此项行动将帮助和促进进城农民工就业作为落实中央关于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的一个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9部委近日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会同财政部、公安部、劳动保障部、农业部、卫生部、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人口计生委联合下发通知要求,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外,各地设立的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一律取消。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保留的涉及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手续,要按照“规范程序、公开透明、方便办理”的原则进行简化。  相似文献   

7.
加速农民市民化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琼 《农村经济》2005,(2):103-105
在工业化、城镇化大潮中,农民进入城镇经商、打工或因土地被征用为成为了城里人。然而,在户籍制度、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受教育、住房方面却受到种种限制。为了使进城农民真正享有城市市民待遇,就必须创新户籍管理制度,减少农民进城落户的种种限制,创新就业制度,打破城乡就业壁垒。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将新市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范畴。建立面向城镇所有成员的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创新教育制度,让进城农民的子女入学享有市民子女同等待遇;创新住房保障制度,让新市民能住上经济适用房。  相似文献   

8.
棋子边缘人产业工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民像棋盘上的一颗棋子,被剥夺了自由流动的权利。改革开放以来外出务工就业的农民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但仍处于边缘人状态。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公正对待农民工、让进城农民逐步融入城市的具体政策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2003,(11):7-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日益突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简讯     
陕西计划今年完成90万户农民进城落户今年陕西计划完成90万户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优先解决在城市出生的非城镇户籍少年落户。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切实解决进城农民的社保、住房、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确保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已于1月中旬发出.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进城务工就业问题,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也为促进农民工的合理流动,采取了多种措施,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进城就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给农村和城镇带来了双赢的变化。制度障碍是农民工市民化的最大障碍。这就要大胆创新,打破现行影响农民就业的各种制度限制,尽快制定与完善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相关制度,有效推进和保障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让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步伐,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解决农村收入差距过大最根本的办法是促使农民非农就业迁移,增加其工资性收入.我国目前进城农民已呈现出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对尊重平等和社会承认有更多的企盼.在此过程中,进城农民的人力资本存量对其实现就业,获取收入有较大影响.当前政府对进城农民提供人力资本培育机会非常关键,因为教育机会(同迁移机会、进入市场机会一样)的不公平是造成贫富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一是打造“薪金”农民,即实现农民充分就业,增加工资性“薪金”收入,加快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放宽进城门槛,以转移促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驻敦大企业建立就业联盟,以发展促就业,开展职业资格和技能培训,以培训促就业。  相似文献   

15.
今年陕西计划完成90万户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优先解决在城市出生的非城镇户籍少年落户。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切实解决进城农民的社保、住房、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确保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民就业领域广阔,不仅可以在家耕田种地,也可以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就业多元化,一方面,部分农民离开农业,有利于减少农民数量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较高素质的农民离开农业,又造成农业弱势发展。为促进农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应大力以资本反哺农业。  相似文献   

17.
日前,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长江沿岸29个中心城市达成一致协议,联手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营造和谐大家庭。按照协议要求。各城市将主要做女,三方而的工作:一是加快建立农民工培训与就业的档案制度和服务管理制度,指导解决农民工在劳务合同、工资待遇、社区生活等方面发生的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二是认真落实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项政策,清理对农民务工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推进农民工医疗和工伤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努力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法律救助、劳动争议等问题,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三是要构建起一个公平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建立开放式互动就业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并不能自动解决农民问题,关键是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保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使农民在城乡之间能够“双向”流动,对城市化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社会当前处于加速转型期,农村社会关系正在快速发生变化,且不同地区的变化也不平衡。因人地关系不同,土地产出能力差异也较大,土地回报越少的地区,农民越愿意进城务工经商。如果农民进城失败,还要返回村庄。正是‘空心化’的村庄,为可能进城失败的农民留下了退路,使得他们不至于变为城市贫民。在人地关系紧张的地区,进城务工者若难在城市获得稳定的就业与收入,他们与农村则仍有紧密的联系。而在人地关系较宽松的地区,农村社会结构则较稳定,"空心化"程度也较低,这些地区的农民进城,会将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将继续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2012年计划完成90万人,优先解决在城市出生的非城镇户籍青少年落户。切实解决进城农民在社保、住房、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