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使用LMDI分解对1995-2007年上海市的能源终端消耗模式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并与中国按地区的分解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显示,能源强度和生产部门产业结构变动对上海终端能耗起到主要促降作用,而资本深化则发挥主要的促涨作用.同时,上海交通运输产业的终端能耗增长迅速,在节能工作中应该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
3.
能源消耗导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为了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控制住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政府把目光投到了提高能源效率上。鉴于能源强度是能源效率的代表性指标,故需研究2007—2020年我国能源强度变化背后的驱动力。应用分解模型,使用省级能源消耗和产出数据,将能源强度的变化分解为由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分别导致的两部分。分解模型的结果表明,各产业能源效率的提升是近年来整体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的变迁在2015年前导致了能源强度上升,直至2015年才对能源强度下降有正向贡献。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模型进一步分析导致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变迁的原因,以分析各因素对能源强度影响的路径。模型结果表明,收入主要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进而降低能源强度,城镇化主要通过改善产业结构进而降低能源强度;能源价格、外商投资和资本劳动比通过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两方面影响能源强度。而固定资产投资和能源禀赋对能源效率、产业结构都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两个模型的分析结果对如何进一步降低我国能源强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协整理论定量分析新疆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论表明,煤炭占比每增加1%,能源强度就会上升0.258516%;石油天然气水电的占比每增加1%,能源强度分别会下降0.232627%、0.282060%和0.773237%,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对改进新疆能源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利用pearson关联度分析,从可能影响江苏省碳排放强度的七个因素中筛选出与碳排放强度相关度最高的前三个变量:能源强度、第三产业比重和外贸依存度,然后采用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三个变量和碳排放强度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得到协整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同时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结论为江苏省碳排放强度与能源强度、第三产业比重之间存在正向影响关系,碳排放强度与外贸依存度之间存在负向影响关系.鉴于分析结果,建议从提高能源效率、第三产业低碳化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三个方面降低江苏省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建设对能源强度的作用一直存有争议。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信息化发展水平”这一概念,将其与信息化投入分别作为自变量与总体能源强度和不同种类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5-2014年的数据验证结果显示:①能源强度会随着信息化投入的不断加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②能源强度会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③在没有引入“信息化发展水平”要素之前,从曲线的形状来看,煤炭模型的倒“U”型曲线最为矮胖,其次分别是电能、石油、天然气,倒“U”型曲线变得越来越瘦高,天然气模型的倒“U”型曲线最为瘦高。随着信息化投入的不断增加石油能源强度率先步入下降的趋势,而天然气能源强度进入下降趋势较晚;④在引入“信息化发展水平”要素之后,四类能源强度曲线的拐点都发生了向“能源强度”轴的平移,四类能源强度的倒“U”型曲线都往“瘦高”的方向变化。随着信息化投入的不断增加石油能源强度率先步入下降的趋势,而天然气能源强度进入下降趋势较晚。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单位根、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自向量回归模型,利用我国1980~2010年的样本数据,对我国的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城市化和投资对碳排放强度具有长期影响,能源结构和人口规模变化对碳排放强度具有短期效应。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依重要程度排序为:产业结构、城市化、能源结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四川省能源强度,对影响能源强度的因素采用了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来看,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等对能源强度表现为正影响,工业化水平等对能源强度表现为负影响,短期来看,产业结构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剩下依次为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发展、工业化水平、贸易依存度。综上可得出建议,为降低能源强度,需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重视开发新能源,淘汰落后工业产业。  相似文献   

9.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的龙头,大连市近年来能源对外依赖性强,能源效率较低。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乃至能源消费结构、对外贸易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能源效率。因此,通过定量数据、模型分析得到影响能源效率的关键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大连市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升级,能源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的特性具有新的变化。选取2015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建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能源强度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能源强度存在明显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集聚特征,西北地区能源强度较高,东南地区能源强度较低;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水平、外开放程度与能源强度成负相关关系,对能源强度的降低有促进作用;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能源价格与能源强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能源强度演变的视角对我国能源强度差异性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影响我国能源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理论分析结果提出关于我国能耗目标实现和节能减排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琴  袁永科 《特区经济》2012,(10):51-53
北京市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从2000~2010年,工业单位GDP能耗下降了66.83%。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22%,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因此,研究北京工业能源效率提高,即降低工业能源强度的因素,是完成相应目标、制定合理政策的基础,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基于北京市2000、2002、2005、2007年投入产出表及2010年42部门投入产出延长表,在全面分析了工业内24个产业部门的能源强度后发现2000~2002年、2002~2005年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都是有效降低工业能源强度的因素,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因素;2005~2007年结构调整发挥作用;2007-2010年技术进步发挥作用,并简单预测了北京市完成"十二五"规划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就是进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3.
郭蓉  余宇新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2):17-21
文章在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调查问卷的样本基础上,以计量分析方法考察了企业规模、企业市场结构、企业年龄、企业集群和企业所处行业等因素对企业知识产权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知识产权强度之间存在着联系,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有更高的知识产权强度且更注重对知识产权制度的使用;市场力量、企业年龄与知识产权强度之间都呈现倒U型函数关系;拥有集群特征的企业拥有较高的知识产权强度。  相似文献   

14.
能源强度是体现一国经济结构合理性和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能源强度变化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构建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的函数关系,利用1990—2012年中国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影响。结果显示,整体来看,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间存在协整关系;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影响系数为-10.46367,能源结构的影响次于产业结构,影响系数为5.489905;短期来看,能源结构的波动对能源强度的冲击大于产业结构,能源强度的累积效应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如何降低能源强度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课题。中国市场化进程不断地加快,而市场化对能源强度的调节机制作用是一项值得探讨的问题。能源强度空间分布与能源资源禀赋分布十分类似。空间自相关检验揭示了省域能源强度存在着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本文通过引入市场化变量作为调节变量建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源资源越丰沛,能源强度越高"的命题得到了证实;重工业与能源强度成正比关系,技术进步是降低能源强度的有效因素;在市场化调节机制的作用下,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开放明显地改善了能源效率,由于我国能源价格受政府管制,并非真实地反映市场调节行为,因此能源价格未能有效地降低能源强度。最后,本文提出了若干市场经济体制下能源价格改革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芳  董战峰 《改革》2023,(3):76-90
数字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能够通过降低能耗强度、驱动能源结构清洁化调整、加快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等路径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变革。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就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减少碳排放的作用显著,且现阶段主要通过降低能耗强度来实现。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的减碳效应,应积极推动能源的数字化转型,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全面提升数字经济低碳化水平,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以缩小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差距,在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收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假设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是两者之间人均GDP差异的函数,然后在加入了地区和时间虚拟变量后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使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1991~2005年10个发展中国家和10个发达国家进行实证估计。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第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人均GDP差异存在收敛,随着人均GDP的收敛,两者之间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也是收敛的,并且收敛的速度快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第二,所选取的这10个发展中国家在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异过程中,其能源使用效率都在提高,但仍然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其能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础设施会通过溢出效应对能源强度产生非线性影响,但尚缺乏相关的经验证据。本文运用处理非线性关系的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对交通、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上述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基础设施对能源强度确实具有非线性溢出效应并显著为负;(2)三类基础设施的上述溢出效应具有低影响和高影响两种状态,其大小最终会随基础设施规模的增加平滑的转向高影响状态,其中信息基础设施的高、低影响状态间有较大差异;(3)我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上述溢出效应目前仍处于低影响状态。建议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基础设施对能源强度的负向溢出效应,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19.
能源价格是影响能源强度的一个关键变量,通过能源价格的调节,可以实现能源强度的下降,并以此达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10年降低单位GDP能耗20%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胡萌 《北方经济》2009,(18):68-70
2000年以来,青岛市工业能源强度呈现下降趋势。本文利用一个改进的结构分解方法(SDA)分析了青岛市工业所属各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行业结构对其工业能源强度降低的影响程度,发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促进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因素.而行业结构的变化是阻碍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因素,形成效率节能而结构耗能的态势。其中,桌些行业对这种结构耗能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工业节能降耗中,行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