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要求,各地政府纷纷响应国家号召,逐渐放宽对地摊经济的管控,并巧妙利用大数据,完成“线下+线上”新模式的转变。地摊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年轻人的创业热潮。但随之而来的交通、环境、防疫等方面的问题也给政府治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本文以青岛市台东夜市为例,从政策转变、互联网发展、治理措施、未来展望等方面来阐述政府在地摊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各地为保证低收入群体的生计问题,纷纷出台放开“地摊经济”,解决当下就业难的问题。天津作为一个生活气息浓厚的北方沿海城市,市井文化、码头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地摊经济可以说是一种充满回忆的旧时符号,是百姓心里的城市烟火气,但天津并不属于劳动力大量流出城市,“地摊经济”的放开并不迫在眉睫。现在重提地摊,绝不是过去野蛮拓荒式的重来,而应是管理下的有序进行,是合法给予小商贩群体低成本的存量空间。鉴于这样的现状,管理部门在“地摊经济”的开放问题上需要顶层设计,综合文化、环境等因素,让“地摊经济”与时代接轨,发挥它保民生、稳就业、促消费的作用,又尽量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关部门需要转变以前的工作思路,变“管理”为“规划+统筹+帮扶”,让“地摊经济”成为有温度有品质的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城市应该有地摊经济吗?答案是肯定的。古今中外,小摊点流传已久,尤其是中国的地摊经济,多年来在城管部门的围追堵截下,虽经风雨飘摇、命运多舛,但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近期甚至还有了上海、重庆等地关于有条件解禁地摊经济的文件出台。这,不能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这种古老而又有生命力的经济形式了。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政策放松对地摊经济的管制后,地摊经济以点向面大范围扩散发展.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地摊经济"相关政策梳理,寻找政府对"地摊经济"管制和放松管制的问题及原因.管制是因为地摊经济本身的缺陷、保护有证个体工商户是城市管理的需要,地方政府追求利益体现.放松管制是为了稳定就业、城市管理能力提高、激发市场活动.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定合法合理政策、政府规划引导、提高基层行政能力、加强部门合作等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在许多城市里都存在着"地摊经济"。近几年,许多城市都依据它们影响市容、阻塞交通、造成了城市的环境污染等各种理由来对地摊进行一律封杀,不允许摆摊,然而几年的时间里城市里的地摊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不要继续对地摊进行封杀?几个月前,在"两会"期间就有人大代表提交对北京城市路边摆摊解禁的提议(其实不仅仅是北京市,其他城市也应该对  相似文献   

6.
沈北大学城的形成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8月中国第一座大学城--坐落于河北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方大学城开工建设以来,全国各地已经建成大学城达五十多个.伴随大学城建设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学正在逐渐地从一种边缘性或适应性组织走向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成为一种核心组织和主导力量,大学城的建设必将实现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城的产生迅速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产生了外部经济的作用。但是彼此适应度不佳,大学城潜在的推动力和周边经济的发展力未得到充分发挥。对此,文章提出了措施,并浅析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邓晶 《特区经济》2008,(9):276-278
大学城集聚经济效应的发挥是高校、企业、政府、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发挥重庆大学城的集聚经济效应,对周边区域发挥辐射带动功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可采取"校企强强联手,重视技术市场化,区域广泛融资,地区结构优化,高素质人才助力"的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城市应该有地摊经济吗?答案是肯定的。古今中外,小摊点流传已久,尤其是中国的地摊经济,多年来在城管部门的围追堵截下,虽经风雨飘摇、命运多舛,但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近期甚至还有了上海、重庆等地关于有条件解禁地摊经济的文件出台。这,不能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这种古老而又有生命力的经济形式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末,大学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全国迎来了大学校园建设的高潮。经过高等教育急剧扩张之后,大学城逐渐回归理性。而今时代赋予大学城崭新的含义:一方面大学城已经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方重要阵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整合的主要形式之一;另一方面,这些大学城与城市密不可分,成为城市整体功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李志刚 《中国经贸》2012,(16):101-101
研究大学城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的有关调查和现象分析,得出大学城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富裕,精神提升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吴思 《走向世界》2011,(33):106-107
从中世纪时诞生开始.大学已经历了近800年发展。大学的功能在不断变化.规模也越来越大。有的大学聚集在一地.大学周围或大学校园本身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便被称为大学城或大学区。著名的大学城有英国的牛津大学城、剑桥大学城.美国波士顿市坎布里奇镇的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大学城等。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中,几乎没有哪一所名牌大学是孤零零地存在于某个区域,往往是不同类型的大学聚集在一起,互动发展,共生共荣,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通常被人们称为“大学城”,如美国的波士顿大学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等大学城,日本的筑波大学城等。从国外大学城的经验看,大学城是大学群集约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阐述经济结构一般概念入手 ,分析了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速度、方式、质量、周期以及稳定性的影响 ,同时也分析了影响经济结构变化的一般性因素 ,如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准、科技创新、政府政策、域外需求及经济变化等。针对香港属高度开放、自由经济等特点 ,从香港经济结构的缺项性对香港经济增长点分布的影响 ,从经济结构快速转换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影响 ,从经济结构演化的阶段性对经济增长阶段性的影响 ,从经济结构的开放性对经济增长波幅的影响 ,从经济结构吸纳资源的偏好性对经济增长的导向性影响 ,从经济结构的趋软性对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影响等六方面探讨香港经济结构变化对香港经济增长的不同方面作用 ;文章最后则分析了影响香港经济结构变化的八方面因素 :社会票赋资源、地理位置、需求因素、供给因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政府政策、城市规模、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中心城区高校的扩张建设,大学城大量涌现,共青科教城就是典型产物。本文将从现实情况出发,从经济、交通、就业、教育等方面阐述共青科教城给地区经济带来的影响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支持科教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当前"大学城"热看我国教育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明  马智胜 《辽宁经济》2002,(11):18-19
近几年,我国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兴起创建大学城的势头,如已建成的北京东方大学城,广东珠海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城,以及规划中的广州大学城、深圳大学城、上海闵行大学城、合肥大学城、武汉大学城等等。大学城的热潮是迎合我国教育产业化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及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的新举措,也是21世纪中国高校董事会运行模式与实践的新尝试。一、大学城的综述及基本评价“什么是大学城”,不少对这一新生事物予以密切关注的专家学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看法有两种。其一,是从大学城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影响的角度来看,大学城是一个以多所大学为核心而构成的,具有特定教育整体功能和环境功能的新型社区;  相似文献   

17.
文章依据虚拟经济的特点,从银行、证券公司和开放式基金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虚拟经济规模化效应的存在性和可行性。通过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论证了虚拟经济的规模经济效益,提出了我国虚拟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大学城发展的基本情况,大学城作为城市文化重镇对城市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从狭义文化层面,大学城对城市文化起到继承与推动的作用,但也造成了中心城市文化的疏离与流失。从广义文化层面,大学城有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同时也带来了城郊景观趋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从现阶段我国经济循环的基本结构和机制出发,分析了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和机制,新一轮经济增长已经和将会呈现的重要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如何认识通货膨胀、经济泡沫、重复建设等问题,提出了保护和发展良好经济态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城高校群体性事件研究——以福州大学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城高校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校园乃至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置大学城高校群体性事件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以福州大学城为例,概括了大学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分析了高校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构建预防和处置大学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