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建立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风景名胜区也名列其中。坐落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风景名胜区在诞生起源、演进主线、认识论与方法论、核心价值与功能特征等诸多方面,有着自身内在的特质。只有建立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出中国的景观生态资源特征优势,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近40年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历程,以及全国9批共24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案例,从理论层面探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时空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风景名胜区以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为根本,以“自然和人文交融”为特色;不同地区、不同批次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数量上东多南少,面积上西阔东疏,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有重要的空间对应关系。进而提出了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布局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3.
旅游资源     
《经济师》2001,(6)
构成吸引和满足旅游者参观游览要求为旅游业所利用并对旅游业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 ,包括已经开发和尚待开发的自然和历史景观 ,既可以包括有形物质的内容 ,也可以包括无形精神的内容。就其客体属性来说 ,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前者主要指山水名胜、自然风光 ,如风景区、珍贵动植物的生息地、特殊的地质构造等。后者主要指历史古迹、文物遗址 ,以及文化艺术、民族习俗、城乡建设等。在发展旅游经济中 ,旅游资源占有重要地位 ,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自然风景和文物古迹一般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1 )具有…  相似文献   

4.
《宏观经济研究》2007,(5):F0003-F0003
黄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黄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的保护管理以及开发利用备受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黄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切实做好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相继获得国家级“卫生山”、“安全山”.“文明山”称号,1998年荣登国家首批“全国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榜首;  相似文献   

5.
风景名胜区不仅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已基本形成规模,具有相对稳定的客源市场,为周边逐渐兴起的乡村生态旅游提供了机遇。乡村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为风景名胜区的深度开发提供了旅游产品延伸的空间。本文以宁波市东吴镇天童风景名胜区和周边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为例,对风景名胜区与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风景名胜区与乡村生态旅游的结合,通过资源互补、客源共享的联动开发模式,将会稳定已有的客源市场,开拓新的客源地,实现互补发展、共同促进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一员,已存在数千年,总结了风景名胜区的历史基因、当代特征和新时代重要作用,以传承历史、面向未来的眼光,明确了风景名胜区是新时代最具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的定位,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应以生态保护下的展示利用作为其优先管理目标,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风景名胜区为特色、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风景名胜区依托于数千年演化发展的名山大川而形成,于改革开放初期建立了风景名胜区制度。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改革的背景中,梳理了风景名胜区制度的起源,主要指改革开放初期至《风景名胜区暂行管理条例》颁布这一历史时期的制度形成过程。认为风景名胜区制度缘起于当时我国众多著名山川面临破坏而无人管理的现象,管理议题最早由建设部门提出,1979年正式由国务院确定归口管理部门。制度设计阶段与国内各部门进行了充分而有效的沟通,也较为全面地研究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制度形成的过程反映出当时的决策者和研究者对我国风景资源本质特征的充分认识和积极开放的心态;快速开始的法制化进程大力推动了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宏观经济研究》2005,(6):F002-F002
黄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黄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备受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黄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台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切实做好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9.
苏婕  郝关彬  陈东田 《城市建设》2010,(3):383-384,386
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有“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崂山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风景,而且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道教园林景观则是崂山人文景观的重要代表。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是崂山风景的特色,也为崂山道教园林增添了独特之美。本文重点分析了崂山自然景观与崂山道教园林之间的关系、崂山道教园林的特点、崂山道教园林的开发保护等内容,为崂山道教园林的进一步开发、管理和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18年3月,为深化改革,国务院机构进行了大调整。国家在新成立的自然资源部内设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并将国务院原各部委办分别管理的专类公园,包括原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划归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至此中国的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在行政上得到了统一管理。作为该体系中的一员,统一管理后的专类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该如何发展,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阐述了风景名胜区发展40年的历程,论述了风景名胜区4个不同发展时期的国家方针政策,通过对经验与教训、成功与败笔的再认识,证明“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观及其指导下的“人与自然和谐为本”的发展思想是促进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并流"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面临着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艰难抉择.本文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十大核心景区之一--月亮山景区为例,研究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景观生态规划模式、规划与管理结合的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景观旅游资源具有多方面的独特价值,但目前人们更多地关心的是其旅游观光价值。而忽视了其更深层次的经济价值、化价值、社会价值及景观资源的保护,影响了景观旅游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今后,必须正确处理景观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树立新的旅游发展观,转变旅游开发思路;加快景观旅游资源立法保护,坚持立法治旅,以法兴施;坚持功能分区原则,严格执行风景名胜区管理与经营角色的分离。  相似文献   

13.
西安市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区域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  李同 《经济导刊》2010,(5):74-75
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风景名胜区旅游并称为三大旅游类型;西安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同样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是在乡村地域范围内能够被利用的景观及景观资源;  相似文献   

14.
董杰  杨达源  王鹏  蒋晓伟 《经济地理》2006,26(1):137-139
近城风景名胜区与所依托的城市关系密切,其保护对于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了近城风景名胜区的区位及其功能变化,认为钟山风景名胜区逐渐由城郊、城缘走进了城内,其功能除了原来单纯的风景区文物保护、环境保护和发展旅游等内容外,尚具有“南京市区维护生态平衡基地、国际旅游圣地、全市主要文化娱乐园地、古都风貌维护核心”的独特功能。因此,钟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意义和价值即是南京历史的见证、古城的象征、创建最佳人居环境的基础和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2014,(17):F0002-F0002
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天津市蓟县西北15公里处,有“京东第一山”之誉。盘山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是自然山水与名胜古迹并著,佛教寺院与皇家园林共称的旅游用地。盘山,犹如十里锦屏,巍然屹立于京东,历史上被列为中国十五大名胜之一,以“京东第一山”驰名中外。  相似文献   

16.
冀中明珠野三坡野三坡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就是一个“野”字。总面积520平方公里,分为六个景区,即百里峡自然风景游览区、佛洞塔奇泉怪洞游览区、龙门峡长城文物保护区、金华山寻奇狩猎游览区、白草畔原始森林保护区及拒马河疗养避暑游乐区。在六个景区内,分布着72...  相似文献   

17.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资源数量丰,种类多,价值突出,可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圈保护区建设、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建设等很多高级别项目中进行利用和保护,但这种复杂的利用与保护网络也会带来多头管理、利益分割、重利用而轻保护等问题。本文在对“三江并流”旅游资源价值及其利用与保护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空间优化、管理经营整合、规划整合、生态特区建设等方面入手,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为主线,科学统筹地质公园、生物圈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大香格里拉建设等资源利用与保护工作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提出应紧抓目标导向,以系统性思路布局体系建设,针对实践中的矛盾问题提出了全面评估自然文化资源、严格执行“三个不”、充分论证类型整合、以实效看待类型归并、科学确定范围调整5个方面的技术应对措施,对风景名胜区、三条控制线、分区管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努力探索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东江湖风景名胜区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了东江湖风景名胜区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笔联系其丰富的人旅游资源,提出了开发东江湖风景名胜区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迅速,除风景名胜区外,还先后设立了自然保护区等14类保护地,实际上形成了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但由于各类保护地在空间和权责上的重叠,国家决定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并对各类保护地进行重组。在此背景下,比照世界遗产、国家公园等国际上的保护地体系建设经验,梳理了中国风景名胜价值演进和利用发展的3个阶段,解说了世界遗产与中国风景名胜资源的对应关系。并在目前风景名胜区体系整体保留的情况下,尝试借鉴世界遗产价值评估对中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分类分级进行完善,识别风景名胜区强调自然和文化相结合的价值和特色,指明国家公园体制下的风景名胜区保护资源并带动地区发展的潜力与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