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第10期<西安金融·钱币研究>上刊登一篇<唐钱重大发现:乾元通宝>,文章认为"乾元通宝者必是铸于代宗令乾元大小钱一当一用之后",而且还强调,"这枚乾元通宝,无论其是当时官铸或民间私铸,作为孤品,其文史意义和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实际上,乾元通宝钱不是我国唐代钱币,而是越南(安南)仿中国铸钱,国内众多越南古钱币爱好者大都清楚这一点,而且这种钱币在我国时有发现,目前亦不仅一枚.  相似文献   

2.
近期拜读<钱币研究>2002年第10期林染先生大作<唐钱重大发现:乾元通宝>一文(下称林文),林文将乾元通宝说成"孤品",并定为唐铸.此论似有证据不足,难以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3.
<陕西金融·钱币研究>2000年第6期刊发张凤坤先生<也说大观通宝平钱版别>一文,……是据一般的"广穿"大观通宝平钱穿径最大不超过6.6CM…….笔者再翻旧藏,找出一枚大观通宝平钱,该钱径2.45,面穿0.68,背穿0.58,厚0.17CM,重4克(见图).该钱钱文俊秀纤细,铸造规整,特别是"通"字犹狭短.所袁林先生等著<大观通宝平钱刍议>一文(见<陕西金融·钱币研究>1993年第12期)9,小通版类:<大全>中的"小字广穿"版(图38)……钱文"通"字、"观"字犹显狭小,故名.这类钱边缘一般较宽,制作虽多有不精整,但钱肉较厚,重量合乎常制,出于官炉所铸无疑.  相似文献   

4.
近读<钱币研究>今年第八期汪有民先生<崇祯通宝人足祯钱>一文,检查自己所藏之人足祯钱,发现除与汪先生一文所介绍之人足祯钱之外,另有一种版别的人足祯钱,如图(1),崇祯通宝四字书写大方规范;崇字的"示"都第一横较长,祯字上点为一横,写作"祯".  相似文献   

5.
(一)"万历·通宝"异面钱 "万历·通宝"异面钱是指:一面上下"万历"另一面左右"通宝"之钱,其图见<历代古钱图说>一百六十二页,标价大洋"五元"(图一).此钱可疑,值得研究. 戴葆庭遗著<(历代古钱图说)校正>一文,对此钱未作校正;马定祥批注<历代古钱图说>,对此钱未作批注,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大观通宝"大"字分一书中(原文如此)说,首见于1993年12月钱币研究袁林等同志的<大观通宝平版钱刍议>一文.但经同刊1994年5月林子同志写文更正后,原刊所说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7.
1998年秋,笔者在一堆杂钱中挑得一枚同治通宝背满汉"宁"字钱(见图),该钱径26、穿5、厚1.6毫米,重5.1克,宽缘大字,笔划粗壮,铸造精美,青铜质.关于同治通宝背满汉记局钱,钱币界大多认为"系后期仿康熙制补铸",且多定为未见传世.近年多有发现.此品的发现为同治通宝背满汉记局钱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  相似文献   

8.
笔者集有两枚洪武通宝背记值钱,现拓图介绍如下: 图一,洪武通宝背"五钱",直径4.1、穿径0.9、厚0.4厘米,重24克;图二,洪武通宝背"三钱",直径3.2、穿径0.7、厚0.19厘米,重11克.上述两枚记值钱皆为红铜质,钱体厚重,包浆自然.钱文为真书顺读,字体粗壮工整,字迹清秀遒劲,笔划清晰,字口深峻,品相极佳.  相似文献   

9.
2002年3月份,咸阳市对渭河河堤进行拓宽改建,在基建工地常有古钱币出土.有一位民工就挖出一些古钱,在这些古钱中有一串锈结成棍状物的大钱,他们将其砸开后发现均为"永昌通宝"钱,有60多枚,另外还有部分零散钱币,经过清理,它们分别是"正德通宝"大花钱、"永昌通宝"、"崇祯通宝"小平钱,共有4枚.从这些钱的内容来看,最早的是明"正德通宝"钱,最晚的是明末农民起义军建立的大顺政权货币"永昌通宝"钱.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02年1期,刊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成都市南郊桂溪乡梓林村发掘一座唐墓,名为<成都市南郊唐代爨公墓清理简报>,经考古发掘,计有瓷器、陶器、铜器、铁器、铜钱墓志等,并清理出铜钱126枚,计有"开元通宝"、"乾元重宝"两种.  相似文献   

11.
<钱币研究>2000年第2期刊王军、喻战勇先生<浅议"宣统通宝"大样钱>一文(以下简称"一文").文中关于宣统大样钱"……双点通版式单一",和"……双点通满文‘宝'字出头等"的论述,笔者对宣统钱并无专题研究,见"文中"详细介绍宣统大样钱各版式的区分,给我很大启发.我也将收集的四枚宣统大样钱逐一与"文中(图一)"进行对照,发现我的四枚钱全是双点通,其中,三枚版式与"文中(图一)"各不一样.  相似文献   

12.
高汉铭编著的<简明古钱辞典>载:宣和通宝,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铸……"铜、铁小平背'陕'者为徽宗御书钱,精美难求."昔年笔者有幸收藏了一枚铜质是钱,爱不释手,把玩不已.是钱径24毫米,穿边长7毫米,厚约1毫米,黑漆古兼绿锈.在<简明古钱辞典>中只有一宣和通宝小平背"陕"拓片,且与拙藏不符.是钱后来在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中才对号入了座,应是枚稀罕的徽宗御书背"陕"异书钱,评定为二级,足见其珍.  相似文献   

13.
笔者据收藏的两枚雍正通宝钱发现,雍正通宝钱中的宝源、宝云二局铸币存在汉文字错版钱.其错误都出在汉字"雍"字的"乡"部.  相似文献   

14.
民国重宝当十钱最早披露于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据<上海钱币通讯>第40期徐渊、徐晓岳的<"民国重宝"背直读"当十"钱>文章介绍,现存世多见的民国通宝当十和民国通宝背东川小钱都是民国初年时云南东川矿业公司所铸,系就地取滇铜提炼浇铸而成,作为该公司发放工资之用.  相似文献   

15.
<钱币研究>第二期刊载邬纪宝同志的大作<两枚开元通宝"开裆元"版别钱>,将元字的第二笔定为"开裆元",并且定为一种新版式.  相似文献   

16.
明朝(公元1368--1644年)建国初期,社会较前安定,于建国前在部分地区已铸行"大中通宝"钱,明朝建立后,铸行"洪武通宝"币值五等钱币.<明会典>记载"洪武通宝每文含铜只二分,且为纯铜所铸."经测定3枚洪武通宝,含铜72.14--82.71%,锡7.73--8.72%,铅7.56 --16.63%,其成分均为锡铅青铜,非纯铜所铸.和同时铸行的"大中通宝"合金成分相同.这与历朝历代为补充铜料供应不足,回笼前代旧钱熔化改铸本朝新钱有关.  相似文献   

17.
"乾元重宝"铸行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七月.当时"安史之乱"已波及到中原地区,乾元二年(759年)正月.史思明称燕帝,年号应天,四月改为顺天,进兵河南,取洛阳.由于连年战争,国库空虚,为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方造乾元重宝钱.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御史中丞第五琦奏请改钱,以一当十,别为新铸,不废旧钱,冀实三官之资,用收十倍之利,所谓于人不扰,从古有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货币的失蜡法铸造工艺,早在唐人郑虔<会粹>一书中已有记载:"欧阳询初进蜡样之日,文德皇后掐一甲迹,故开元通宝钱上有掐文."<唐会要><通篮考异>也说:"为铸钱进蜡样."郑虔<会粹>成书之时距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不足百年,当有可信之处.  相似文献   

19.
1999年3月<杭州钱币>刊有笔者<"开元通宝"背涡纹钱>一文,文中介绍说: "1994年我县高阳桥出土一罐古钱,以开元钱为多,下限为会昌开元,其中有枚开元钱背有'涡'纹,该钱直径2.44、穿6.5、厚0.17(厘米)、重3.8克.  相似文献   

20.
1998年秋我在北京什刹海古钱摊上购得"开元通宝"、"乾元重宝"等唐钱十多枚.摊主是刚从修路市政工人手里收购的.出土地点正是北海后门唐代古村"龙道古原"旧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