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91年4月15日,《日本工业新闻》发表了日本特巴伊公司总经理小山荣一所写的一篇文章。作者引用日本庆应大学管理学教授关本昌秀的话指出,对未来企业而言,只有“建立尊重人、尊重个性的经营哲学,并将这种思想渗透到企业的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中去”,才能人尽其才,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而著名的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董事长约翰·威尔奇更是明  相似文献   

2.
日本人最敬佩的是哪家公司 ?人们无疑会想到松下、丰田 ,抑或是索尼、三菱 ,然而 ,日本经济新闻社每年一次的评价表明 ,这项殊荣属于京都陶瓷公司。京陶公司创立于1959年 ,当初只有资本300万日元 ,职工26人 ,从生产电子工业的陶瓷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开始 ,30年后的销售额就达到了25亿美元。产品从电子陶瓷发展到机械陶瓷、生物陶瓷 ,从一般元件发展到生产摄象机、个人电脑 ,一举跻身于日本高技术大企业之中。在以善于经营著称的日本人心目中 ,京陶之所以能“一花独秀” ,原因还在于它在管理上“技压群芳” :熔经济与…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的世界顶级企业松下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松下幸之助,可谓天下闻名,然而,其门下也有“跳槽”。那么,他是如何对待“跳槽”员工的呢?惯于听取逆耳之言的松下幸之助认为,“跳槽”的员工总是希望到更好、更强、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的企业就职,这是有进取心的一种表现,这些人往往已经发现公司的某些弊端。  相似文献   

4.
黄蜂与蚂蚁     
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世界顶级企业松下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松下幸之助之名,可谓天下尽知。然而,其门下也有“跳槽”者。那么,他是如何对待“跳槽”员工的呢?惯于听取逆耳之言的松下幸之助认为,“跳槽”的员工总是希望到更好、更强、更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企业就职,这是有进取心的一种表现,而且这些人往往已经发现公司的某些弊端。为此,  相似文献   

5.
日本人最敬佩的是哪家公司?人们无疑会想到松下、丰田,或者是索尼、三菱。而日本经济新闻社每年一次的评价表明,这项殊荣属于京都陶瓷公司。 京陶公司创立于1959年,当初只有资本300万日元,职工26人,从生产电子工业的陶瓷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开始,30年后的销售额达到了25亿美元。产品从电子陶瓷发展到机械陶瓷、生物陶瓷,从一般元件发展到生产摄像机、个人电脑,一举跻身于日本高技术大企业之中。在以善于经营著称的日本人心目中,京陶之所以能“一花独秀”,原因还在于它在管理上“技压群芳”:熔经济与文化于一炉,集科学与艺术于一身,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  相似文献   

6.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创业50年来,先后经历过多次经济危机,而每次危机后,他的企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他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经验一一萧条是成长的机会;应对萧条最高明的一招,是在平日里打造企业的经营体质。这个“体质”,我理解的就是实力。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华东有位老板非常苦恼地对我说,他的企业待遇高过同行业的水平,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他的公司订单多得做不完,合作的企业在业内也是数一数二的,产品利润空间也大,但却留不住人才。他说,人家经营企业越做越有经验,自己却越做越觉得无奈。经过调研发现,这家企业问题如下:由于老板身体欠佳,每天上班时间有限(下午才能到厂),虽然他也授权给三个副手,但由于三人各自为政,而三人又没有一个是通才,  相似文献   

8.
百事可乐公司几乎无人不晓。当有人询问该公司总裁卡洛乐,公司为何取得这样大的成就,他就会立即谈起他的三“P”:People、People、People,即人、人、人,也就是把人放在最先位置。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只有重视人的管理,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企业发展才能有后劲,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而我们有些企业组织的业绩不佳,固然是多因素的综合,但员工素质不高当是关节点,包括我们企业经营队伍素质,管理队伍素质以及一线操作人员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9.
日本见闻     
日本见闻大连亿达公司陈逊1995年12月,我去日本学习研修一年。刚和日本人接触时,觉得他们的礼节太多,“有些虚”。有一次,我去商场买东西,一不小心碰撞到一位日本青年,刚想赔礼,没想到他却随口先向我道歉。我回到“团地”向日本朋友大鼓先生请教:“为什么他...  相似文献   

10.
美国研究日本式经营的经营学家詹姆斯·阿贝格林(JamesC.Abegglen)在1958年出版的《日本企业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日本式经营”一词。当时他将战后日本的工业化道路视为完全不同于欧美和苏联的第三条路。后来管理学界不断深入研究,从“精益生产”到“全面质量控制”,从“零缺陷”到“阿米巴经营”,都是日本式...  相似文献   

11.
从政界到商界,糸山英太郎似乎总与“幸运”相伴。当他30岁时就拥有几十亿资产,经营着18家公司;当日本经济低迷不前时,系山英太郎的事业却如日中天。他是日本航空的最大股东,三菱重工最大个人股东。  相似文献   

12.
“吝啬”出效益晓园号称“经营之神”的日本上光敏夫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他的企业曾被一些人称为“吝啬的企业”。土光敏夫有一次要求各部门把传票或收据统统送到社长办公室来,同时,召来各部门的负责人。虽然上光敏夫请各部门负责人到办公室去,只是为了共同讨论改善公司...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语“三十六计走为上”,说的是兵家在无法与敌人对抗之时,最好一走了之,避开强敌,不作困兽斗。兵法上的这一“走”策,运用到当前的企业经营竞争中,往往也能见奇效。日本有一家名叫“尼西奇”的公司,原是一家生产雨衣的小厂,因产品滞销而濒临破产。一天,公司董事长从人口普查材料中发现,日本每年出生婴儿250万,这一信息立即引起他的深思:尿布这一不显眼的小商品,大企业不屑为之,但却是婴儿的必需品,就算每个婴儿每年只用两条,一年就是500万条,何况还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可供开发呢!于是,他当机立断,采用商战“走”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食品市场,从早年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转变为如今以消费者为主导地位的买方市场,市场竞争的环境、手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这复杂多变的市场中,浙江小王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王子公司”)完成了他的蜕变过程,由一个县粮食局属下的小小粮贸公司发展成拥有固定资产6000余万元,员工上千人,下属四个子公司,具有较高水准的集食品研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新型强势企业,这样的快速发展是与小王子公司坚持常抓不懈的名牌战略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5.
松下幸之助是日本现代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他经营的电器产品公司在日本同行业中居第一位,在全世界居第三位。他创造了电器行业的奇迹,被誉为“经营之神”,日本的“国民英雄”。他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原因很多,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他有一套独特的选才、育才、用才的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人以会赚钱、善经营而著称于世,他们在定价策略上高招、绝招层出不穷。日本人为占领市场而采取的多种价格策略,使他们在经营上取得成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愿日本人的成功经验,能为我们的企业家及经营者在定价策略上拓展思路起积极的作用。原价雄霸术岛村芳雄是日本东京岛村产业公司的董事长,他原先是在一家包装材料厂当店员,后来改行做麻绳生意,就在他做麻绳生意时,创出商界著名的“原价销售术”。岛村的原价销售术很简单,首先他以每条5角钱的价格到麻绳厂大量购进麻绳,然后按原价卖给东京一带的工厂。完全无利的生意…  相似文献   

17.
心胸有多宽广,舞台就有多宽大。对一个人而言,心胸的宽广度往往会影响到他学习和进步的潜力,从而影响到他的竞争力。 由于中国的历史,导致我以前对日本人一直很讨厌,几乎没有好感,对日本企业也有很强烈的排斥感,但在34岁以后,我的观念发生了转变。那时我经历了一个特殊的阶段,我在一家做精密马达的公司工作,公司的技术指导都是日本人。由于日本人当时有世界最先进的精密马达的生产技术和  相似文献   

18.
以研究微观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闻名于世的斯坦福大学教授青木吕彦先生在深入研究了硅谷的“模块设计”原理在产品创新能力上的重要优势之后,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美国在汽车和电子制造业落伍于日本之后,美国的新产业却走在了日本的前头。他说:20世纪90年代,我在硅谷,那里是“模块化”的先锋——大量的风险企业的主要“战场”,从那里观察日本,我看到其实是日本人自己制造了“失去的十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已走进世贸组织的大门。今天,在管理经营的脑海里,涌动得最多的词汇,莫过于“机遇”、“挑战”、“联合”“重组”一类。成千上万的人在思索,自己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求得发展?柳继泽也是一样。还在1998年当上芙蓉区城建开发公司总经理时,他就常常在想:作为一个国家二级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加快发展,不断壮大。现在,新的冲击已经来临,更加得奋发图强,有“航母”才能迎击大的风浪。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保证。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是充分地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充分发挥每一个职工的聪明才智、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其次是搞智力投资,大力培养新型人才。据统计,美国现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额,大约有一半是由于改善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取得的,这是美国高新技术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原因。美国著名的企业管理专家托马斯认为:“出色的经营管理不能离开人,要以感人的纯朴,真诚美好的价值观念去激发人的热情”。美国许多权威管理专家公认:日本的成功奥秘不在于惊人的生产效率,而在于日本员工的忠心耿耿及和公司患难与共的感情。日本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指出:“在日本企业里,那些经营最成功的公司往往不是利润最多的公司,而是命运共同体意识扎根最深的公司。”一个参观日本汽车业的美国教授惊奇地发现:“我以为日本有巨大的成本优势和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原来关键不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