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权激励是一种缓解因两权分离所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的长期激励机制。而以民营上市公司为主的浙江地区,股权激励的实施对民营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两种股权激励模式相比较哪种激励模式的激励效果更显著?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是股权激励的实施对浙江民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具有一定的提升效果,但效果不显著;二是针对浙江民营上市公司而言,限制性股票的实施效果要好于股票期权。  相似文献   

2.
管理层股权激励模式主要有股票期权激励和限制性股票激励两种,论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确实激励了业绩增长,其中限制性股票激励的激励效果尤其突出,而股票期权激励的激励效果就不是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3.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采用三种股权激励模式:股票期权模式、限制性股票模式以及员工持股计划模式。文章通过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1~2015年股权激励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我国创业板市场中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呈现出阶段性偏好,即2013年以前偏向于股票期权模式,2013~2014年偏向采用限制性股票模式,而2015年员工持股计划模式更受欢迎。通过构建多元logistic模型,发现公司成长性、盈利能力和资本结构是造成激励模式选择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陈平进 《新财经》2005,(10):74-76
在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有了一个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便于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股票期权与员工持股计划是国外上市公司较为常用的一种激励制度,笔者通过分析现行政策环境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状况,认为股权分置解决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ESOP)是较为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张华 《中国集体经济》2012,(8S):113-116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主要采用了股票期权模式与限制性股票模式。文章分析了股权激励的两种主要模式——股票期权模式和限制性股票模式的特点,结合市场情况实证比较它们对公司市场绩效与会计经营绩效等方面影响的差异,并对不同激励模式所适合的公司特征进行建议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是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两种主要方式,文章着重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区别,认为这两种激励方式在受赠物、获赠股票数量以及权利义务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就企业选择股权激励的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世界级宝钢     
刘虹 《上海国资》2007,(2):32-34
除了对八钢集团的成功并购外,一连串大动作使得岁末年初的宝钢,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2006年12月79日,宝钢公布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由此成为国资委公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以来首家正式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央企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8.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有效激励方式,已经在我国的部分企业中实施,并发挥了显著作用。尽管我国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已经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但股权激励制度还不完善,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股权激励作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有益补充,应该从恰当设计股权激励数量、科学确定行权期与行权价格、合理设置股权激励行权要件以及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促进股权激励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罗静  李麟达 《中国经贸》2010,(14):133-134
本文介绍了股权激励的基本概念,并从我国相关法律所允许的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激励方法入手,利用EVA方法,通过划分经理人收益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出台后,经理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有了法规的指导,但这种理论上激励相容的机制设计现实中可能由于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无效。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2006—2007年的经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首次披露事件为样本,分析了经理利用信息优势选择信息披露内容和时间影响股价,进而影响股票期权行权价格确定的机会主义行为,实证研究的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借此提出对我国经理股票期权实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提 《辽宁经济》2007,(9):46-47
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及证券市场的稳步发展,一些上市公司开始引进股权激励机制,制定和实施了以经理股票期权激励为主要方式的股权激励计划。本文对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代理理论、金融结构、公司治理角度研究了我国管理层股票期权激励实施的影响因素,提出国有控股是解释目前股票期权激励决定因素实证结论相互矛盾的关键因素。文章以2006~2012年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同时期、同行业、同数量的未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作为控制样本,研究发现:国有上市公司规模、公司风险同股票期权激励实施正相关,民营上市公司公司规模、公司风险以及债务比重同股票期权激励实施负相关;流动性约束与股权集中度与股票期权激励实施不相关。  相似文献   

13.
运用粗糙集理论,从公司治理角度对20个林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中股权激励方式决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性质,董事长和总经理职责关系,董事会独立性对股权激励方式选择均有影响。另外,近2/3的林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选择了限制性股票作为激励方式,这其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机会主义行为。林业上市公司应通过规范薪酬委员会的运作、发挥独立董事作用和强化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等措施来选择恰当的股权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14.
张延杰 《北方经济》2008,(14):74-75
股权分置改革并未涉及股权激励机制,但其实质是对股权结构的再调整,从而使得引入对高管进行长期的股权激励成为可能.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和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实施,解决了股票期权激励股份的来源、流通和行权价格等问题,为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扫除了障碍,使得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更加关注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因此,有必要明确后股权分置时代,实施股票期权应具备的条件,以保证股票期权的长期激励效果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改革并未涉及股权激励机制,但其实质是对股权结构的再调整,从而使得引入对高管进行长期的股权激励成为可能。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和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实施,解决了股票期权激励股份的来源、流通和行权价格等问题,为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扫除了障碍,使得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更加关注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因此,有必要明确后股权分置时代,实施股票期权应具备的条件,以保证股票期权的长期激励效果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6.
继2009年2月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旗下的上市公司烽火通信首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获国资委批准和证监会备案后,4月9日,该计划又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这是去年12月国资委与财政部联合发文规范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后首个央企股权激励计划获股东大会通过,这也意味着A股市场停滞近2年的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再度开闸。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制造业企业的股权激励强度,激励模式和业绩评价标准的严格程度三个方面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把2014~2016年A股市场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当作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的股权激励强度与盈余管理正相关。不同激励方式对盈余管理有不同的影响,与股票期权模型相比,限制性股票模式下企业盈余管理水平更高。股权激励业绩衡量标准的严重程度与盈余管理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论民营企业股权激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激励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旧金山的一名叫路易斯凯尔索的律师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份员工持股计划,到了70年代,一种新的股权激励方式棗股票期权又应运而生.股票期权是一种主要针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新技术骨干人员而实施的高级激励方式,由于它有效地解决了"内部人控制"和"人力资源资本化、证券化"的问题,所以一诞生便备受瞩目和推崇.员工持股计划和股票期权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推广和应用,迄今为止,美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达到了20000余家,有3000多万企业员工参加了各种持股计划,全球工业企业500强中90%都实施了股票期权制度.  相似文献   

19.
自2006年有了政策支持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实施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股权激励方式是股权激励契约的关键问题。文章首先对股权激励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总体的统计分析,进而从行业和实际控制人角度对其实施进一步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方式的选择有一个演化,发生时间是2012—2013年间;另外,就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而言,并未发现这两个行业对哪一种股权激励方式有特别的偏好;最后,国有上市公司对股票期权的应用相较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和总体略有偏好。  相似文献   

20.
从事公司高层管理者股权激励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广泛注意到相对绩效评估(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这种现象,或者说授予的股票和股票期权的价值增长可能来源于市场因素而并非公司绩效的提高。本文借鉴国内外对股权激励RPE以及与指数挂钩股票期权的研究,为以后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