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金融发展相当于优化完善金融市场,减轻了银行信贷渠道传导"中介"的金融摩擦为逻辑出发,文章阐述了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的历程与现状,在当前我国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将极大影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结构,改变了市场主体对于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程度,讨论了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效果的问题。重新审视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存在一定必要性,把握现今金融态势与经济状况,谨慎制定金融发展计划,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需协调运行才能使国民经济达到均衡状态。本文分析了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在协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自清 《北方经济》2006,(22):57-58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政策工具,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又互为条件、相互补充.二者协调运行才能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的调控作用,但在我国,两大政策在协调与配合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要加强两大政策的协调运行,必须强化财政调控的力度,改变货币政策独木撑天的局面;明确财政、货币政策的各自侧重点;把搞好国有企业,重构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作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运行的基本出发点;做好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寻找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4.
陈自清 《北方经济》2006,(11):57-58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政策工具,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又互为条件、相互补充。二者协调运行才能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的调控作用,但在我国,两大政策在协调与配合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要加强两大政策的协调运行,必须强化财政调控的力度.改变货币政策独木撑天的局面;明确财政、货币政策的各自侧重点;把搞好国有企业,重构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作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运行的基本出发点;做好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寻找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等方面协调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完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机制的政策建议,即建立和完善规划、财政、货币的配合机制,优化国家宏观调控体系;适度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领域;慎用财政化的货币政策,控制基础货币投入,通过市场约束防范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中的道德风险;进一步加大投融资改革的力度,明确财政融资与商业银行融资的界限。  相似文献   

6.
资产价格波动、银行不稳健与宏观经济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价格波动通过影响"融资约束"进而影响消费,通过影响企业资产净值和银行信贷可获得性进而影响投资.资产价格波动导致的银行不稳健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实际部门、货币政策、财政、对外部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财政、货币政策及协调配合的有关理论;对理论界提出的关于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模式进行了简要归纳;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经验教训;最后针对我国经济目前的现实情况,剖析了现阶段我国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8.
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只不过是2009年下半年银行信贷已经开始收紧政策的延伸,让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回归到常态  相似文献   

9.
正2003年以来,在经济运行出现转折的关键时刻,财政、货币政策都做出了相应调整。政策调整的取向和政策搭配,基本契合经济周期不同发展阶段稳定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体现了财政、货币政策各自的特点。今后一段时应从五方面着手,完善财政、货币政策操作:综合利用多方面经济信息,实施区间管理;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提高货币政策灵活性;建立统一全面的预算制度,消除内在不一致性;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其他政策间的协调;提高政策设计水平,提高政策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科学运用,以及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是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我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加强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以日本银行为典型的"定量宽松"政策和以美联储为典型的"信贷宽松"政策在操作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的量化宽松政策,其目标指向不同,应根据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选择不同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我国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应建立在对经济基本面的科学判断基础上,考虑金融体系和市场结构的特殊性,合理借鉴其他国家实践中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应该目标明确、操作审慎、可预期性强,并且前瞻性地考虑政策的退出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沿银行信贷、资产负债表和相对价格三条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从理论上分析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并基于30个典型行业月度面板数据、分四个递进层次建立实证模型检验理论结果。研究发现,行业间特征差异显著,货币政策冲击经传导后对各行业影响程度差别非常之大;行业运营资本比重、银行信贷依赖程度、财务杠杆水平和劳动密集程度越高以及行业内公司的平均规模越小,受货币政策的冲击越大。把握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的规律并发挥政策在调结构方面的作用,对于中央银行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中小型公司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受政策影响最大,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加剧中国的失业问题。中央银行应尽可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配合信贷政策在总量和结构上调控经济。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信贷行为反应与分布特征,发现货币政策仅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有显著影响,且规模越大、股权资本越多的银行对货币紧缩姿态有更大的信贷行为反应,这隐含当银行业结构高度集中或监管当局实施严格的监管资本约束时,货币紧缩政策能较大地降低银行业的信贷供给。在政府普遍的隐性保险保护或支持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储蓄资金均由准备性的"保险"储蓄构成,货币紧缩未能显著降低或改变其储蓄基础与构成,其信贷缩减与银行借贷渠道隐含的微观传导机制有所不同。在央行货币政策的冲击下,即使市场观测到的银行信贷供给有重大调整或变动,那很可能是在央行货币政策姿态的暗示或督导下,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其信贷供给计划的主动调适,而非对其资金来源结构进行被动调整以适应信贷供给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信贷行为反应与分布特征,发现货币政策仅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有显著影响,且规模越大、股权资本越多的银行对货币紧缩姿态有更大的信贷行为反应,这隐含当银行业结构高度集中或监管当局实施严格的监管资本约束时,货币紧缩政策能较大地降低银行业的信贷供给。在政府普遍的隐性保险保护或支持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储蓄资金均由准备性的"保险"储蓄构成,货币紧缩未能显著降低或改变其储蓄基础与构成,其信贷缩减与银行借贷渠道隐含的微观传导机制有所不同。在央行货币政策的冲击下,即使市场观测到的银行信贷供给有重大调整或变动,那很可能是在央行货币政策姿态的暗示或督导下,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其信贷供给计划的主动调适,而非对其资金来源结构进行被动调整以适应信贷供给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唐元蕙 《特区经济》2013,(12):11-15
本文对美国次贷危机和债务危机进行相同的政策因素解读。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与泰勒规则的比较发现,不恰当的货币政策扭曲了市场基准利率,释放出错误的资源配置信号。危机前的低利率政策助长了房地产信贷的过度膨胀,成为次贷危机的政策因素;而后危机时代,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再次扭曲了市场的基准利率,没有达到银行信贷和经济增长的目的,而是将美国政府拖入了债务泥潭。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货币政策影响投资的渠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对投资的影响有利率和信贷两渠道,本文拟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当前我国贷币政策是通过利率渠道还是银行信贷渠道对投资产生影响,并对其成因作了简要分析,同时还对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及今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展取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调节和干预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一国宏观经济运行是否正常,或经济运行出现了问题能否顺利而有效地得以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货币政策的制定或实施以及这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本文运用IS—LM模型在理论基础分析财政货币政策与社会总供需之间的关系,并回顾与评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两大政策协调配合运用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国债、财政赤字、财政风险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手段,财政赤字规模和国债发行规模必须适度,否则,会引发财政风险."九五"期间,我国实施了以增发国债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扩大了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从国债负担率,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国债清偿率等相关指标分析看,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的交互增长,不断扩大趋势,已隐含了财政风险."十五"期间,我国国债政策的取向应当是:①实施适度的国债控制政策.②加强国债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③适应加入WTO,完善国债管理制度.④适应市场经济法则,优化国债结构.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要从过去的"扩张型"演化为"双稳健型",即由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向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转变.在双稳健的政策下,我国就业如何进一步拓展,首先要对当前的失业问题和中国经济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9,(30):18-19
【美国《世界日报》7月19日】为因应金融海啸,各国政府均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扩张的财政政策。日前在八大工业国家(G8)的财长会议中,德国财政部长力主要研拟这些政策的“退场机制”,一时之间使民众对今后的财政、货币政策走向相当迷惑,不知是会松还是紧?这当中,中国政府的政策态度当然受到相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