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欣 《珠江经济》2006,(11):16-26
寻求合适的产业配套越来越成为当今产业经济中制约产业转移的瓶颈问题。产业配套是产业转移投资的关键条件。广东同样需要努力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并在配套交易中保持自我创新意识,利用溢出效应吸收和积累技术经验,拉动地区的产业升级发展。近来,随着CEPA协议的签署及泛珠合作的推进,香港与内地经贸联系更加紧密,如何利用粤港合作优势提升广东的产业配套能力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改革的双重作用下,国内各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日益加快,相互之间的经济依存和互动效应逐步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十三五”期间,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改革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以及珠江—西江经济带将成为我国区域发展与合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3.
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估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四大区域经济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也不断发展演变。通过对2000~2006年广东四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区域总体差距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差距的“马太效应”日益突出。针对此情况,提出缩小广东区域经济差距的基本思路,同时建议加大区域性优惠政策的空间转移力度;倾斜公共投资,改善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引导和促进珠三角产业向山区转移;完善和创新珠三角地区与东西两翼、山区的合作机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移是广东经济均衡发展的战略决策,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广东唯一的经济增长极,目前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产业转移形式的经济扩散局限于区域内部及相邻地区。广东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路径在于创建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经济区域经济增长极,以吸引外商投资和发展内源性企业集群,产业转移应着重于珠江三角洲边远和相邻地区。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区际产业转移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群燕  李婉丹 《南方经济》2011,29(12):70-78
摘要: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规律。广东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珠三角地区发展成为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而东翼、西翼和粤北山区,则仍处于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近年来广东开始进行产业转移,以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利用广东省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作为产业转移转出地的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效应明显,而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东西翼和粤北山区的产业结构虽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优化,但效果没有珠三角地区明显;从就业效应看,东、中、西翼均有扩大。同时,产业转移缩小了四个区域间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6.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先进  容宁 《改革与战略》2008,24(4):112-114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与互动合作是当今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由此引发的产业梯度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行区域间差别政策,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努力降低转移的成本,加强产业链培育和配套环境建设,抓住不同时机的产业类型,实现产业有效承接和合作。  相似文献   

7.
当前,两岸经济关系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期,即随着以制造业为主的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步入高平台期,两岸经济关系正逐步由制造业为重心阶段逐步向服务业领域延伸。加快两岸服务业合作将成为未来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新动力,并对建立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机制提出新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从理论走向实践和泛珠合作的逐步深化,广西开始成为我国新兴的经济热点地区之一。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是加快广西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北海作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重要城市,应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实现率先崛起。  相似文献   

9.
路平 《南方经济》2003,(5):10-13
广东民营经济的发展应当走产业地区集群(簇群)的路子。在簇群经济体内建立创新平台,并逐步发展成为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广东产业地区集群(簇群)的创新力、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马幸荣 《特区经济》2010,(12):19-22
随着中国和哈萨克萨坦经济合作的加强,中哈区域经济合作逐步向更高层次迈进。立足于中哈两国经贸合作与区域经济合作,提出了中哈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的模式选择,探讨了中哈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芳 《南方经济》2004,(7):80-80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 ,产业保护与发展、区域分工与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入世后关注的焦点 ,也是广东全面实施区域协调战略、落实CEPA ,加速“9+2” (“泛珠三角”)和“10 +1”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进程 ,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旋律。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 ,广东省社科院联合广东省委党校、暨南大学等有关部门和专家 ,发起组建省一级学会———广东省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会。研究会 6月 6日在广东省社科院一号楼会议厅举行成立大会 ,同时举办了首届“产业&区域发展论坛” ,省政府副秘书长李春洪出席了论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技术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技术转移已经逐步成为消除区域壁垒,推动全球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通过跨国技术转移活动可以有效集聚海外科技创新资源、促进联合研发、实现国际创新成果在江苏产业化。跨国技术转移工作有利于发展江苏高科技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江苏产业高端化、技术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跨国技术转移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急需加强的薄弱环节。近几年,江苏省跨国技术转移中心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在集聚海外优秀创新资源、强化与重点国家的创新合作,引进海外先进技术实现项目对接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实践。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内蒙古加快国内外区域合作步伐,建立健全 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支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此为背景,本文以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理论为指导,在分析内蒙古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内蒙古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总体思路、战略重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马传栋 《山东经济》2008,24(6):131-138
随着“环黄海经济圈”的成长,由山东半岛、韩国西南海岸地区、日本九州地区组成的三角地带跨国城市走廊基本形成。山东东部与韩、日两国自然地理位置相邻、产业发展梯度的有机对接性强、在东北亚经济区域中产业互融性和经济互补性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成为承接日韩国际产业转移、建立鲁韩日跨国城市协作带和经济走廊的有效平台。进一步加强山东半岛与韩国西海岸两大城市群的经济技术合作是当前建设该跨国城市群走廊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战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区域经济重心向北转移,环渤海地区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出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大增长极。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宏观上对环渤海地区发展旅游业所具有的优势和机遇、面临的劣势和威胁的正反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框架构想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谢鹏飞 《现代乡镇》2004,(1):5-5,6-7
在广东经济的发展中,外源型经济始终扮演重要角色。2003年广东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0.8亿美元,同比增长15%。这标志着在世界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广东以其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聚集效应,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为例,探讨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在承接来自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同时,做好本地产业升级的问题.广西要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把承接广东产业转移与本地产业升级相结合,把当前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便宜的静态比较优势,与长期发展需要的动态比较优势相结合,在大力承接广东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同时,大力发展未来可能具有比较优势的冶金、机械制造、船舶等资本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8.
张学刚 《北方经济》2012,(Z1):49-54
正《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内蒙古加快国内外区域合作步伐,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支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此为背景,本文以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理论为指导,在分析内蒙古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内蒙古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总体思路、战略重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姜霞 《开放导报》2012,(6):45-48
当前,城市圈内部不同城市间的产业联动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对武汉城市圈产业联动的基础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城市圈产业联动的模式。分析表明,武汉城市圈产业联动具备了一定基础,且存在资金联结型、优势互补型、产业转移型、产业链延伸型和总部经济型产业联动模式。应进一步加强政府合作、产业错位发展、培育企业集团、壮大产业集群、强化总部效应等,推动城市圈产业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珠三角经济的不断发展,广东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鞋基地,年产量占国内的半壁江山。本文从广东制鞋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入手,对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思考:通过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利用珠三角的区域优势、产业集群优势、区域品牌核心优势,打造出国内外知名品牌,来提升鞋业产业集群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