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目标以来,历经5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取得长足进步。2020年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两会一局"、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助推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笔者认为,下一步,应该把握好历史机遇,从五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快推进上海国际一流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课题遵循结合中国国情、灵活借鉴国际经验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围绕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系,提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应设定如下战略:以长三角地区经济乃至整个大陆经济为依托,以人民币产品中心尤其是固定收益产品中心为突破口,逐步推进人民币的结算、投资和储备功能的实现,使上海从国内金融中心加速迈向亚太区域金融中心,最终成为全球性金融中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健 《中国金融》2020,(5):36-37
2019年1月,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决胜年之际,2020年2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冲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随着金融开放创新的深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望再上新台阶,商业银行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4.
关于金融中心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融中心与金融发达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分析了金融中心功能、区位与数量的关系,提出了金融发达城市的判断标准,认为在一国范围内金融中心并不是越多越好,但金融发达城市却是多多益善.建设金融中心固然能够带来多个方面的收益,但同时也需要承担多种风险.并且,金融机构也毋需把大量人员和所有业务都安置在金融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5.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定位应该是以国内经济发展为依托,从制度设计上服务于国内市场的功能型国际金融中心。受制于各种条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路径依赖和渐进性的特征,必然遵循国内金融中心——区域(亚洲)金融中心——全球金融中心这一发展路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中央大政策的支持,需要上海地方政府提供舞台,需要全国的协作,更需要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是一个金融中心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目前,上海在金融服务意识、能力和水平上,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并成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最大瓶颈。应从金融资源聚集与扩散、金融服务业引进与提升、监管与创新等三个方面,着力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2009年4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明显加快。本文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方面会通过集聚效应,提升长三角区域金融能级和整体金融地位。另一方面会通过辐射效应,引起长三角内部金融发展格局变化,逐步形成以上海为核心、长三角其它各主要城市发展特色各异、功能衔接互补的多层次金融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概要 1、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30年代,上海不仅是国内当之无愧的金融中心,也是远东国际金融中心,甚至还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在那特殊的历史时期,上海汇集了全国金融首脑机关和著名大银行的总部,  相似文献   

9.
秦士由 《保险研究》2009,(12):87-91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重庆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是国家战略的充分体现。促进东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互动,将不断提升我国金融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统筹发展,增强金融业抗风险能力。本文对上海、重庆金融中心自身建设以及互动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而推动"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则是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作为重要的国家经济金融发展战略,如何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长三角"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良性互动的局面,是本文重点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作者从"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现状、"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两项国家战略的结合、"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效互动的重要意义、推进"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等方面做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1.
人物·观点     
《证券导刊》2012,(25):7-7
龚方雄:救港股更要救A股,韩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在2012陆家嘴论坛上,上海市市长韩正围绕“金融中心如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大机遇”两个核心议题,与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地区银行合作和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长三角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迫切需要金融资源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自由流动.由于行政区划、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内部垂直管理等多种原因导致金融资源流动受阻碍,或者说行政壁垒.破除行政壁垒,加强合作,才能共同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长三角金融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多种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基于IFCD指标体系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FCD指标体系是全面、综合、科学分析金融中心排名的指标体系。通过运用IFCD指标体系,我们可以比较不同金融中心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预测金融中心的发展潜力,规划金融中心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距离成熟发达金融中心,上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和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出台《意见》,进一步凸显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再保险中心建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研究国内外再保险市场情况,研究部署再保险中心建设有关工作,推动抓好落实,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关键支撑之一。笔者作为一名曾在中资保险公司海外机构和国家保险监管部门工作多年的参与者,结合曾在上海工作的经验,尝试就这个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山 《福建金融》2010,(1):44-46
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取决于人才的竞争。要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人才无疑将发挥首要作用。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上海应建立起与金融中心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引进机制,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各方面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是金融要素市场体系的建设。在这个市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过程中,服务长三角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全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加强长三角地区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速推进,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市场要素更加完备、金融机构类型更加多元化,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6)排名中已跻身第五位。从当今全球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看,如果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欲进一步提升,必须明确地将建立全球绿色金融中心纳入战略规划与行动之中。而作为上海对标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最佳实践者,伦敦与香港均致力于成为全球绿色金融中心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8.
章壮本 《新金融》2007,(11):56-57
国家批复重庆城乡总体规划,确立了重庆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等五大定位,包括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经济中心孕育金融中心,重庆建成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即是题中之义。如果我们依此定位优化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生态环境,着重在改进地区硬件环境、维护金融信用环境、优化金融中介环境三个方面做好文章,重庆必将早日成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定义了金融中心层级体系的概念,将金融中心划分为四个层级,并通过实证的方法,建立金融中心层级和金融辐射力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认为,中国金融中心的建设应该遵循金融中心层级论,形成点状散布型的金融中心层级体系,并对中国7个城市的金融中心定级定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广州和深圳两市各自制定金融业发展规划,互不协调,将会延缓广东省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进程.本‘文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金融集聚作为切入点,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对广东各城市的金融集聚与辐射能力进行实证分析,以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为分析框架,比较广州和深圳两市的金融集聚特征,进而提出了建设穗、深双核型区域金融中心的构想,并对穗、深区域金融中心的合理定位和布局、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口选择,政府推动模式等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