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重载车辆发动机润滑油为研究对象,分析油液失效机理,针对常规检测方法的不足,提出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某型重载车辆发动机进行润滑油检测与故障诊断后表明,红外光谱技术适用于重载车辆发动机润滑油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HCS-140红外CS(碳硫)仪,上海德凯公司生产,用于测定金属、矿石、陶瓷等物质中所含的碳、硫成分。其工作原理是利用CO2和SO2分别在4.26μm及7.4μm处,具有较强的特征吸收带这一特性,通过测量气体吸收光强,分析CO2及SO2含量,间接确定被测样品中碳、硫元素的百分含量。测定过程是:先在电子天平上称得样品的重量并输入计算机,然后在富氧条件下由高频炉加热样品至燃烧,使碳、硫氧化成CO2和SO2气体。该气体经处理后进入吸收池,对相应的红外辐射进行吸收,再由探测器  相似文献   

3.
对润滑油进行色泽、水分、元素光谱、红外光谱及铁谱分析,找出风机轴承润滑油变质原因,提出建议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傅立叶红外光谱法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傅立叶红外光谱在润滑油分析与检测之中的应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呈现出了无法提点的作用,而本文则主要是对傅立叶红外光谱在润滑油分析与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以此来更好地帮助相关群众了解这一知识点,同时将则以技术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5.
钟捷 《化工管理》2013,(18):137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门发展迅猛的高新技术,在气体检测分析领域里被誉为分析“巨人”,它的出现掀起了一场分析技术革命.本文阐述了红外光谱技术吸收原理及优点,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在气体检测分析中的应用.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对样品无损伤等优点,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对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临床疾病检测、微生物研究及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红外光谱(IR)分析技术是一门发展迅猛的高新技术,与传统分析技术相比,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无破坏无污染等特点。红外光谱作为一门先进的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渐引入矿山应用。了解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应用的意义以及这门技术的优缺点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红外测硫仪是一种以红外光谱吸收法为原理,对煤样进行完全燃烧后来测试其含硫量的煤质分析仪器。本文运用了红外测硫仪来测定煤中含硫量,。这种测试方法具有较高的便捷性和准确性,适合用于煤中含硫量的测定。获得了令人满意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为快速鉴别杜仲不同炮制品配方颗粒,建立了红外光谱法,结合二阶导数光谱及二维相关光谱法,分析不同炮制品配方颗粒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杜仲不同炮制品配方颗粒的红外光谱基本相似,仅在1 603,1 514,1 420cm~(-1)处出现位置变化;在800~1 600cm~(-1)范围内,二阶导数光谱吸收峰有明显的强度、形状、位置变化;1 800~1 000cm~(-1)范围内,二维相关光谱差异明显。通过比较杜仲不同炮制品的红外光谱图、二阶导数光谱图及二维相关光谱图,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别杜仲不同炮制品配方颗粒。  相似文献   

10.
五、红外辐射对实体的作用 当红外辐射到达物体表面时,一般要产生三种现象,即透射、吸收、反射.即入射辐射的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透射,这三种过程使真实物体不可能起到黑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检验同类书写纸中无机成分的检验方法,通过分析红外光谱图中特征吸收峰的归属对同类纸张进行总结和分类以达到比对认定的目的,方法的重现性好,随机抽样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检材用量少,为实际案件中纸张物证的认定提供一个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黄海亮  钟柳 《化工管理》2022,(1):144-148
为了研究不同批次PVC管道抗冲助剂的差异性,本文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傅里变换叶红外光谱(FT-IR)、马弗炉以及转矩流变仪对四个不同批次PVC抗冲助剂进行表征。从XRF、FT-IR以及灰分测试的数据可以看出,样品1的无机盐(包括硬脂酸钙)含量与其他三个样品存在明显差异。从转矩流变试验的结果显示,样品1在塑化时间以及塑化速度方面与其他三个样品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梁亚辉 《化工管理》2013,(12):90-91
本文介绍了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测定聚丙烯共聚物中乙烯含量的新方法。采集样品的红外光谱图,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光谱数据和样品中的乙烯含量的相关模型,应用所建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预测所建模型的回归系数,(R2)达到0.9959,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为0.23。结论所建模型预测精确,可作为乙烯含量检测和在线质量监控的方法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印刷油墨在近红外波长区域的响应是不同的,不能用CIELAB、sRGB或HSB这些基于可见光颜色理论建立的色彩系统参数来描述。用来描述人眼接收图像的RGB加色呈色系统与可以覆盖几乎全部可见光谱内印刷品的C0M0Y0色料减色呈色系统相对应。加入对红外波谱有着极佳响应的黑色油墨,配上CMY减色油墨,就可以使每一种色调有着无数种配比方法。CMYK印刷油墨的特性是得到独立图像两种外观表现响应算法的基础,一种是日光下的图像外观,一种是红外光下的图像外观。预设算法基于两个图像,即原始图像X0和在蒙版F基础上生成的印刷图像X。此举的目的是通过对红外图像检测实现文件防伪。在仪器帮助下,700~1000nm波长范围内的图像元素为可见,使只用原色油墨印刷图像进行信息选择成为可能。每个原色油墨的特性用于向为生成红外图像而进行的RGB/CMYK图像分离过程中引入新的标准。这种图像分离称为CMYKIR图像分离,并用其来设计红外响应图像的油墨用量,这种红外响应包括IR效果的产生和消除。CMYKIR印刷的目的在于,引入可见光谱下无法观察到的红外图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原位动态红外光谱和广角X射线衍射的方法,研究了尼龙12在升温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等温结晶的尼龙12为γ晶型,该晶型对应的红外吸收谱带为1 340 cm-1、1 327 cm-1、1 308 cm-1和979 cm-1。热历史对尼龙12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大,150℃等温结晶样品和自然冷却样品的结晶度先增大后减小,90℃时结晶度达到最大值,而室温淬火样品的结晶度则呈现减增减的趋势;晶粒尺寸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自然冷却样品的晶粒尺寸比室温淬火和等温结晶样品的尺寸要大,并且出现两个峰值;晶面间距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室温淬火样品在120℃时有二次结晶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废润滑油的回收再生利用,不仅可以防止废油污染,保护环境,同时可以节约人类有限的石油资源。在对当前国内外废润滑油再生吸附工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多孔纳米添加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废润滑油再生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7.
第二讲 红外诊断基础知识 (续 )  五、红外辐射对实体的作用当红外辐射到达物体表面时 ,一般要产生三种现象 ,即透射、吸收、反射。即入射辐射的一部分被吸收 ,一部分被反射 ,一部分被透射 ,这三种过程使真实物体不可能起到黑体的作用。设入射功率为Pi,透射功率为Pτ,吸收功率为Pα,反射功率为Pρ,则  Pi=Pτ+Pα+Pρ设透射功率、吸收功率和反射功率与入射功率之比分别为透射率τ、吸收率α和反射率 ρ。即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Pi,得 :  τ +α +ρ =1则透明体的透射率τ =1,α +ρ =0 ;不透明体的透射率τ =0 ,α+ρ =1。通过此公…  相似文献   

18.
近红外光谱是一种分辨率高、速度快、检测容易的新型分析技术,可以根据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定性和强度定量进行检测。利用化学计量方法将检测物的成分浓度或性质和近红外光谱关联建立光谱数据库,从而实现近红外光谱无损快速检测和在线分析的应用。目前在工业、农业、医药、食品等领域,近红外光谱设备都有了广泛的应用。对我国近红外光谱设备的应用进行综述,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现代油液分析技术对两台斗轮机的行走减速箱实施监测与诊断。为了获取两台减速器的有关润滑油及摩擦副表面的磨损有关信息,对该两台关键设备的润滑油的理化指标、磨屑指数、光谱元素和磨粒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该齿轮箱轴承已经发生严重磨损,其原因是齿轮箱密封垫老化,外界污染物进入齿轮箱,导致润滑失效。分析应用证实使用综合油液分析技术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一方面可以进行事故预防,另一方面当已经发生故障时,还能进行故障诊断,查出故障部位及故障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红外气体分析仪检测与活性炭防护氯乙烷检测方法进行比对分析,通过试验数据研究,得出传统的活性炭吸附法对检测氯乙烷浓度方面的偏离值很大,准确性不足,不具有先进性。红外气体分析仪检测具有非常高的准确度。试验过程自动化检测程度高,测定快捷、简单,验证了红外吸收法的可行性和可以广泛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