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新旧动能转换内涵认识出发,分析新旧动能提出背景、特征以及对煤炭企业发展的启示,探讨煤炭企业立足煤炭主业,从旧动能改造和新动能培育两个方面推动新旧转换的基本思路,提出了科技创新驱动、装备升级加力、内部管控强基、融资渠道扩展、优质资源获取、跨界多元发展、资本优化推动等措施,并对新旧动能转化相关优惠政策进行梳理,为煤炭企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宏源科技砥砺六十载,始终以“树立民族品牌、打造百年宏源”为愿景,以人才为本,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代生产力转化,高度重视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制造工艺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多年来,宏源科技党委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认真履行党建工作责任,把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依托“江苏工匠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平台,着力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素质、优化高技能人才结构,逐渐形成“强化育人荐才,全力打造工匠型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特色党建品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人才已经成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塑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我市是制造业大市,人才需求量大,为此,我们立足工作职能,通过狠抓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建设、强化企业家在人才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构筑全方位引才用才平台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城市提供了人才支撑。本文从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的人才工作经验入手,介绍了我市加强制造业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并针对我市与先进发达地区在人才工作的差距,提出了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在研判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新旧动能转换新要求的基础上,介绍了山东能源枣矿集团的基本概况和发展成效,按照稳固传统动能、培育新动能的发展要求,从优化实体经济、推动产销协同、培育新兴业态、推动生产变革、强化创新驱动等方面,阐述枣矿集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典型做法,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和发展的方向,为国有煤炭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创新工作室是当前工会组织的一种全新的工作形式,是近年来工会组织在探索企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种管理创新举措。劳模或工匠人才是创新工作室的灵魂。组织劳模或工匠人才作为职工创新工作室的"领头羊",不仅可以发挥劳模、工匠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传、帮、带"为企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而且通过劳模品牌效应的不断放大,可以形成助推企业转型发展的创新动能。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会议中首次提及"新旧动能转换"概念,传统增长结构和动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经济增长,而新的增长结构和动能在某些方面正发挥着突出作用,经济处于新旧动能关键换挡期。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  相似文献   

7.
王伟为 《中国纺织》2022,(Z1):106-107
<正>宏源科技砥砺六十载,始终以"树立民族品牌、打造百年宏源"为愿景,以人才为本,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代生产力转化,高度重视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制造工艺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多年来,宏源科技党委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认真履行党建工作责任,把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依托"江苏工匠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平台,着力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素质、优化高技能人才结构,逐渐形成"强化育人荐才,全力打造工匠型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特色党建品牌。  相似文献   

8.
结合济宁市煤炭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从现代产业体系、绿色生态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政策保障体系4个方面,提出济宁市煤炭工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的总体方向,并从煤炭主业发展、非煤产业突破以及创新体系建设,进行济宁市煤炭工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国内主要矛盾的改变,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由此,中央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产业转型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供给端进行改革,提供优质产品以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所以,新旧动能转换被提上日程,新动能需替换旧动能以支撑未来经济发展。文章对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文献进行梳理以展示目前的研究进展状况以及评述现有研究过程中存在优势与不足以及对新旧动能转换的必要性进行论述。通过梳理工作以达到让读者理解新旧动能目前的发展态势,从而对未来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在方向上有较为清晰地把握。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结构性矛盾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牢牢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努力推动产业升级,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源头创新主力军作用,促进产学研用贯通,以跨界融合推动产业模式创新。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认真研究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高校必须加强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为依托,从"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和优化校企合作"等有效路径着手,促进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旧动能转换是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推动山东省煤炭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基于对山东省煤炭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集聚新动能的分析,提出了山东省煤炭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路径:建设智慧型矿山,加大洗选力度,发展现代煤化工;由开采型向技术装备研发型转变,建设新技术试场;发展煤炭工程技术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球能源电力行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能源结构呈现低碳化、清洁化趋势,能源价值格局由电力价值链向能源价值网转变。能源电力公司纷纷寻求转型突破,大力推动管理变革,以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培育新动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西班牙伊贝德拉电力公司是一家公共跨国电力公司,为超过1亿的用户提供能源服务。  相似文献   

13.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企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必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相似文献   

14.
2009年7月我随国资委“中央企业优秀班组长高技能人才赴德培训”赴德国考察,收获颇丰。在企业基层组织建设、加速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德国的经验给了我很多启示和帮助,为我在班组建设工作中提供了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顶层设计是基础;流程再造是关键;业财融合是手段;人才选用是保障;管控服务是需求。近年来,国资委、财政部通过对各大中型央企的实地调研考察,针对各中央企业在提质增效、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多次召开工作会,并出台了《企业会计信息工作规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意见,一针见血地提出管理指导意见和建议,明确要求有条件的中央企业开展会计集中核算,推进业财资税融合,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山东各级把抓项目、稳投资、强运营、保增长作为今年“重点工作落实年”的重中之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和项目建设,让更多项目早落地、早达产。《山东省优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山东省化工投资项目管理规定》等系列制度的出台,确保符合产业升级方向、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尽快上马,推动山东化工产业“腾笼换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相似文献   

17.
<正>建设新型电力市场的首要任务,需要深刻认识和理解电力系统和能源系统“变”在哪里,从而进一步探索市场改革如何谋“新”。在全球碳中和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提档升级的形势下,我国电力系统变革和电力市场建设,无不围绕“新型”二字破题。电力市场化改革并非新的课题,1998年,我国先后开展了6个省级电力市场的建设,2022年5号文出台后,东北、华北、华东和南方区域开展了电力市场试点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旧动能转换既是国家战略的重大考量,也是山东省发展的重大机遇,在全面分析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总体方案、实施规划、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认清新旧动能转换对企业的重要战略意义和面临问题,系统介绍了企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创新性提出企业旧动能转换和新动能培育的路径,并提出了保障措施和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电力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电力行业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电力行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同中电联一道,共同实施电力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为电力行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一、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抓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任务,并将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中,这既是对高技能人才工作强有力的支持和推动,同时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任务要求。当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分析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通过山东能源集团改革创新、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为例分析,认为煤炭产业只有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顺应新旧动能转换要求,完成三大任务:优化产能结构,发展先进产能;集约高效生产,变革作业方式;清洁利用煤炭,提升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