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倩 《理论观察》2011,(4):155-156
充分理解农村文化对于研究农村文化长效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构建的问题逐步得到我国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而新农村文化建设与高度发展的农村经济已不适应,农村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只有农民文化整体素质提高上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远、稳定的进行。我们应该更新我们脑海中的理念,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满足于保证农民生活衣食无忧、更要注重农民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民是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民。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基础力量,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必须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抓好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抓好农村文明新风的培育;抓好农村文化建设等。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才有保障。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不仅是农村经济要得到新的发展,农民生活要实现真正的富裕,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体制得到完善,生态意识得到提高。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生态意识薄弱、生态制度缺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生态问题。为此,必须从转变生产方式、合理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增加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投入以及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和监督等方面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4.
加强乡镇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经济建设,也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农村乡土文化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重要内容,是培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文化一直处于欠账状态。在统筹城乡发展、共享改革成果的战略思路下,新农村建设正在试图构建一个新的文化体系。送书进农村,用知识改变农村和农民,无疑是推动文化兴农的便捷之路。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调节城乡差距的一项重大决策。广西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农民文化水平整体较低、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农民的商品意识淡薄以及农村文化生活设备缺乏、文化生活形式和种类极为简单等问题。新农村建设需要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后盾,把文化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一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二是提升农村的教育条件;三是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四是改善农村文化生活设施。  相似文献   

7.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农民群众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一分重要意义,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新文化建设。一是坚特城乡统筹,明确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政府职责。把新农村文化建设融人到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大市战略目标之中,结合农村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和中心城镇建设等有利契机,加强科学论证,抓好规划落实。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制订出台与建设文化大市战略目标相配套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月标,进一步完善农村文…  相似文献   

8.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投入明显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管理体制不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是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主要因素;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培养人才、创新活动,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范柏乃 《浙江经济》2006,(10):21-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全面推进浙江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提升农民的素质,培育新农民: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直接决定着浙江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成败。“十一五”时期,浙江要把农民的素质提升摆在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和培训,大力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着力培养和建立四支高素质的农民骨干队伍,即乡村干部队伍、农村科技队伍、自主创业队伍和农民企业家(农场主)队伍,使他们成为全面推进浙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詹学德 《特区经济》2006,(9):146-149
当前我国农村思想文化现状已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障碍,主要表现在农村主要居民文化素质偏低,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农村思想文化教育基础设施整体薄弱,严重束缚了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农民思想文化教育方式和途径单一,影响了农民素质的提高;部分农村基层组织涣散,无力领导农民进行思想文化建设,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跨越这些障碍。  相似文献   

11.
李文政 《特区经济》2009,(7):165-167
农村人才资源管理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农村人才队伍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应充分认识农村人才资源管理面临的难题,强化农村人才资源管理实现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周业柱 《乡镇经济》2009,25(7):61-65
文章较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构成与作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系统地阐述了,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必须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源观念,高度重视优秀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健全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积极创造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拓宽系统的人才培养渠道,努力改善农村人力资本的整体结构;积极引进短缺的尖端人力资本,着力推动农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积极探索体制创新,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结构等主要途径与措施,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和咨询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杨  童举希 《乡镇经济》2008,24(11):71-73
做好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开发农民(农村人力资源)这项“综合工程”,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也是各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在剖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意义的基础上,明确地方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职能定位,提出地方政府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任务,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背景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其主体是农民,客体是体现时代特征的先进村庄文化,内容包括正确的道德观念、良好的精神面貌、较高的文化素养、健康的生活风尚等。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导向和行为指南。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乡风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农村实际,真情投入,坚持以经济发展为后盾、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李春明 《特区经济》2012,(4):159-161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不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较落后、农村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多影响着当前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幸福。基层组织薄弱和人才短缺制约着新农村建设进程。引导组织农民走产业化道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力度、强化乡村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实施农村人才工程应成为解决当前农村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对策之举。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视角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兵  胡丹 《乡镇经济》2007,(11):42-44
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文章从乡村旅游的视角,具体分析了这类旅游开发方式在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价值体现和体制环境,提出要在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教育、农民利益维护和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的制度建设三方面,积极有效地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论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彬 《乡镇经济》2009,25(8):28-31
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包括内力和外力。新农村建设需要外力来推动,但不能完全依靠外力。建设新农村更需要挖掘农村内部的动力因素,调动农村内部的一切积极力量。新型农民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8.
陈闻君 《改革与战略》2009,25(6):100-10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就业机会带来的收入增长,但目前面临的困境制约着转移大军就业机会的获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就业机会之间的均衡应是工业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包括大力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现代化,而不是一味地向城市转移或者表面城镇化。当务之急是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提高人力资本含量,增强就业机会的主动创造能力,实现农民从贫困落后向现代生活方式与观念转变的文明转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型城镇化是在新时期对城镇化的新提法,文章中论述了城镇化与人的发展的密切关系,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同时人的发展又促进城镇化的建设。城镇化建设通过新农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新的途径,同时会促进人的发展,并为实现进一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谢廷文 《特区经济》2007,225(10):142-143
新时期如何推进我国农村的政治经济发展及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笔者认为:完善村民自治是推进农村政治发展的基础工程,大力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实现农村富裕的必然选择,培养现代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推进城镇化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