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计算与分析:1952-2005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利用国民统计成果,通过对1952-2005年福建省经济运行数据的整理,并利用经济统计软件对其回归分析得出福建省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并利用索洛余值法求出1952-2005年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其指数。对福建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在改革开放前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很大,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要素生产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并趋于稳定。同时指出福建省经济增长属于资本和技术双推动型。  相似文献   

2.
全要素生产率对上海市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效率的重要指标,文章运用索洛残差法估算出上海市1979-2011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对上海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发现1992-2011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6.06%,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0.56%;说明全要素生产率对上海经济增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Hsieh(2009)构建的理论框架为基础,进一步推导出要素扭曲程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并以2015年全国各省市的截面数据为研究样本,用索洛残差法计算出各地区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根据生产函数法计算出2015年各省市要素扭曲程度数据,加入适当的控制变量,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实证检验,随后对各省市要素扭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要素扭曲程度及其方差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各省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要素扭曲和资源错配问题。文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民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C-D生产函数理论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索洛残值法的理论模型,通过实证分析,计算1985~2014年中国平均资本产出份额α,进而估算期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表明:1985~2014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涨跌互现态势;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为要素投入型增长。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文章基于研究提出,应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孟文波 《科技和产业》2011,11(12):12-15
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2001—2008年我国东部地区10个省份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东部地区服务业经济增长效率在这段时间是逐步提升的,技术进步是主要的推动力,而技术效率贡献微乎其微,要提高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需要在注重技术进步的同时也要注重技术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索洛余值法和基于生产角度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江西省及11设区市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显示江西省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1989~1993年和2004~2008年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高的两个时期,2000年后稳定3%左右。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1979~2000年对江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30%~40%,2000年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20%~30%。11设区市的测算结果显示新余市、南昌市全要素生产率最高,但各市均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78-2006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olow残差法在计量全要素生产率时忽略了制度因素,为此本文在构建模型时增加制度虚拟变量。通过用修正后的模型估计中国1978年以采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发现:1978年以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很显著;但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却在低位徘徊。文章认为,应该加强教育投入、切实推动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以及加快立法,以保证市场经济秩序的公平和公正。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2—2020年京津冀3地宏观数据,利用索洛余值法、隐性变量法和数据包络分析3种方法,测算京津冀3地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增长率以及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等重要指标。结果显示:北京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明显高于天津、河北;不同方法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具有相同变化趋势,天津、河北两地的增长率变化趋势较一致,但与北京的增长率变化趋势不一致;京津冀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乏力,增长出现放缓甚至略微下降的局面;京津冀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要素投入而非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非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出口影响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利用历史数据估算了我国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然后作者又对历年的出口数据和所估算的全要素指数进行了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通过分析,文章发现中国的出口贸易实际上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后,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出口贸易可能通过那些途径来促进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   总被引:135,自引:0,他引:135  
本文通过对1952-1998年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计算了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作者发现,在改革前,中国经济的TFP波动很大,1978年的TFP水平与1952年相比,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所退步。但是在改革后,中国经济的TFP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朱青  刘生龙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24-28
文章首先对影响TFP的几个因素在东西部地区进行比较,得出上海的TFP应高于湖北和四川;然后引进索洛模型和收集三个地区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通过检验证实了这一点,但同时发现通过索洛剩余计算出的TFP就全国而言是相当低的;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和提高西部地区TFP的政策建议:结论是通过索洛剩余计算出的TFP在不发达地区会被低估,政策建议是提高西部地区的TFP要注重平均人力资本的提高和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考虑地区间生产效率差异的基础上,利用C-D函数测算出农垦经济的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用索洛余值法估算出中国农垦各垦区"十五"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并做简要分析,结果发现环境条件是农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推动农垦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再测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文献入手,综述并总结出测算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公式,并利用历年统计数据得出中国1952~2006年的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借助科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对服务业产出率的贡献进行了纵向的时序分析,并与国外经验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对服务业产出的贡献在1980年前波动较大,1980年后渐趋平稳,但总体水平偏低,以要素(资本)推动为主的服务业发展与中国居民的低收入状态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魏宏耀 《发展》2013,(3):84-84,117
本文运用索洛残差法估算了1979-2010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并分别测算了资本、劳动投入要素的贡献比重,结果显示,中国的TFP增长率较低,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驱动,缺乏活力和可持续性,这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教育、科研投入的质量,提高劳动者收入,将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集约型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王永静  王艳 《乡镇经济》2008,24(7):93-96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采用索洛余值法对1979—200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素投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测算,对此期间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判断,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非常低,兵团经济长期处于粗放增长状态。要改变兵团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其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彭民  李永超 《科技和产业》2022,22(10):28-33
基于东部地区装备制造业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以2010—2020年为研究时段,采用LP法与Kernel密度估计法测算其全要素生产率(TFP)及演进特征,使用传统Markov链法和空间Markov链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预测该地区的TFP演进趋势。研究表明:东部地区装备制造业TFP水平及集聚程度在上升,差异程度和极化趋势有所下降;TFP水平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并呈现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移的发展趋势,在地理空间因素影响下,TFP水平存在显著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8.
李昭琴 《特区经济》2020,(8):105-108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及贡献率进行测算,并比较分析广东省内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情况,以及比较分析广东与江苏、浙江等兄弟省份全要素生产率情况,结果显示:一是从广东自身看,当前广东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居主导地位;二是从广东内部区域看,珠三角全要素生产率最高,其次为粤东、粤西、粤北;三是从省际对比看,广东全要素生产率低于江苏,高于浙江,未来有很大提升空间。最后针对广东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熊华林  李应春 《科技和产业》2010,10(5):62-65,69
运用索洛模型对三明市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三明市的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资本驱动的外延式增长,新世纪以来这种趋势更明显,2000-2007年期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负值。因此,本文提出,三明市应当在注重加大投入的同时,也应当注意提高投入的效益,注重科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尤其对于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那些主导产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这些产业的生产率,加强这些产业的产业竞争力,实现全市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建华 《北方经济》2012,(21):68-70
一、引言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经济增长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尤其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福建省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有了大幅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逐渐显现。1957年罗伯特·索洛发表的《技术进步与总量生产函数》一文第一次将技术进步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开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