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翔 《中国企业家》2014,(5):115-115
我经常会被人问及对一些商业明星们的看法。有一阵,在被问到刘强东时.我的答案是:“他给我的感觉是非常年轻非常有活力”。听者对这个回答往往不会满意,经常会抱怨说,这个答案也太笼统了。  相似文献   

2.
杜利平 《乡镇论坛》2011,(18):18-18
一位朋友向我抱怨.说她的公婆特别会享福。缺乏一般为人父母者所具备的爱心。朋友的孩子出生后.本想请婆婆进城帮忙照看一年孩子。被婆婆用在城里住不惯为由拒绝了。  相似文献   

3.
《财会通讯》2007,(B12):34-34
不少父母提到:“我的孩子太任性,应该怎样教育他?”有的家长甚至说:“我的孩子是天生的拧种,真没办法。”就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任性不会是天生的毛病。那么,孩子任性是怎样造成的呢?可能有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4.
感受幸福     
儿子上小学了,进了一所比较不错的学校。同事们时常会说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家长想方设法托人、请客、送礼,争着抢着花钱把孩子送进一所师资、环境、硬件设施都不错的学校,想让孩子受到最好最完美的教育。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陪送、陪读、陪吃、陪学……我也是凡夫俗子,没能逃出这样的怪固。可总觉现  相似文献   

5.
秋安 《中外企业文化》2011,(9):I0041-I0041
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关键是要会教育孩子。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早就告诫过父母们:“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外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人中人”就是“平常人”。“平常人”就是心地平和、能与人和谐相处的心理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管理者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什么培训,培训讲的那套早就过时了,对我没有什么帮助。““讲的都是理论知识,没有一点实际操作性。““我的领导要我来参加,我没多大兴趣,培训了又怎样,又不会升官,也不会加薪。“从员工的这些抱怨中,反映出很多企业的培训体系在理念上没有正确的引导,内容上  相似文献   

7.
治家有方     
教孩子健康的生活①快乐。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孩子有了自己支配的机会,会过的非常愉快。父母应对生活充满无限热爱,孩子就能从你身上得到许多乐趣。愉快的经历能培养开朗的性格,给生活留下美好的记忆。②热爱。孩子不是一生下来就具有爱心。孩子一会儿会说:“我爱你,妈妈。”一会儿又说:“我恨你。”要将孩子身上爱的萌芽培养成永久、成熟的爱的果实。要孩子每天都和一位具有持久爱心的成人在一起。这成人不是别人,就是父母本人。③诚实。正直与诚实是一种可以被人信任的品质。教会孩子诚实的最好办法是交给他事情去做,并要求他去…  相似文献   

8.
对于孩子犯错,一般情况下家长们都在研究该如何惩罚。但我认为更应该研究,在他犯错后如何激励。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影响,父母的欣赏、鼓励和支持会形成孩子乐观、开放的沟通方式,而恐吓、惩罚也会使孩子形成沉默、怯懦的性格。  相似文献   

9.
如果把企业比喻成孩子的话,谁是孩子的父母呢?显然是那些投了钱的家族企业的创业者们。父母养孩子,一般来说,即使要饭也会把孩子养大。但职业经理人的角色更像阿姨,阿姨是来挣劳务费的,不发钱一定会走。“那么,家族企业到底让阿姨来管好,还是让父母来管好?不用讨论,一定是父母来管好”  相似文献   

10.
陈昌玥 《财会月刊》2010,(9):I0026-I0026
误区一 夸奖太多或太少 “你把你的脏衣服放到提篮里了?嘿,你干得太好了!”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尊,父母们有时会把孩子变成受表扬成瘾的人。靠表扬鼓劲的孩子不会为了自己满意而追求实现各种目标。他会因很平常的杂事而期待别人的溢美之词,否则他就可能会不想去完成自己分内的事。同样道理,过分批评也是十分有害的。如果你只是指出孩子是如何失败的,而且在他失败之后一味批评说教,失败就会成为他的心理阴影。  相似文献   

11.
迟到的乡情     
快过春节了,本不打算回家过节。我觉得父母一辈子不容易,便买了一箱比较高档的白酒送回了家,怕父母心疼花钱,我故意把价格说低了很多。过了几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你买的酒真好喝,乡亲们想  相似文献   

12.
晓阳 《乡镇论坛》2011,(11):20-20
在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总以为教育孩子就是板起面孔来说教,甚至是训斥孩子。这样会使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很大的心理距离,所以孩子对家长的说教,也往往是这只耳朵听,那只耳朵冒,有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难怪常听家长说:“这孩子怎么就这么不听话,我拿他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相似文献   

13.
和老公去德国旅游,顺便看望了在柏林生活的表姐。到表姐家是在晚饭后,表姐戴着耳机在上网,表姐夫在看书,他们读五年级的儿子凯文在做作业。这静谧的氛围让我们不敢大声说话。我好奇地看着凯文,心想:德国孩子做作业怎么不用作业本?看着我诧异的表情,表姐说:“凯文在给我们评分。”“评分?”我不解地问:“孩子给父母评分?”表姐点点头,说:“是的,每逢月末,凯文都会对我和他爸爸的行为进行评分。我们看到这份‘父母成绩单’要签署意见,再由凯文交给老师。”  相似文献   

14.
那是我坐公共汽车去博物馆的路上,我旁边坐着母女二人,听说话知道那个女孩在读高中,她对妈妈抱怨自己长得不漂亮,身体不够修长,皮肤不够白皙。她说女孩如果不漂亮,将来就不会找到好的工作,自己这样,将来会有好的运气吗?她说现在“人造美女”很多,  相似文献   

15.
生活之友     
善待爱顶嘴的孩子对待孩子的顶嘴,不少家长采取了专制的作风。这样下去,只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首先,产生逆反心理。生活中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试图找出理由为自己辩护,其目的无非是为求得父母对自己的谅解。如果父母武断地加以"狙击",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对父母的这种"蛮横"做法,孩子虽不敢言,但心不服,以后孩子即便有更充足的理由也不会再申辩了。  相似文献   

16.
《巴蜀质量跟踪》2001,(12):34-36
做人父母的,总会心疼下一代,希望尽己所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而且随着生活水准提高,父母们更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买漂亮衣服,为他们报读各样兴趣课程……看街上愈来愈多以儿童为对象的商店就知道,现在赚大人钱不容易,  相似文献   

17.
邓晓燕 《新前程》2006,(11):1-1
前不久,一个做人力资源的朋友向我抱怨,那些直线经理们总是提些让她无法完成的要求。“一个经理,让我招一个会讲广东话的日本人,而且还要懂IT(朋友所说的IT,是某项新的IT技术)。时间是一个星期内。你说,我可能找到吗?”  相似文献   

18.
《中外企业文化》2011,(7):I0036-I0037
大多数父母都有过这样的苦恼:孩子经常拒绝跟他们对话,尤其讨厌说教、批评。他们觉得父母根本不理解他、不爱他。小家伙们有什么事都喜欢跟自己的小伙伴分享,也不愿跟父母诉说。当父母遇到这样的尴尬时,时常也会反省自己,如何才能与孩子实现真正有效的沟通。从以前的“棍棒之下出孝子”到与孩子讲道理,然而这种讲道理往往又被孩子认为是无休止的说教。在“对牛弹琴”之后又是一次大打出手。这样的反省与沟通只会适得其反,反而加大与孩子的距离,产生更大的怨恨。  相似文献   

19.
荷航慢慢来     
《英才》2003,(2):40-41
会说八种语言的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董丽丝,给自己起了个很中国化的名字。“我的名‘丽丝’是英文的音译,翻译得很贴切。我很喜欢丝绸之路,所以本来想叫爱丝的,我丈夫说不好,就改了。”这位有三个孩子,嫁了位中国先生的荷兰女人抱怨说:“北京的空气太干燥,有灰和沙子,对呼吸不好。今儿早上,他们全病了。”几句话拉近了距离。  相似文献   

20.
可怜天下父母心!下面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位家长多年倾心培育孩子的经历和心得。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苗",父母盼子女成才,人之常情。面对近乎残酷的竞争环境,父母该做些什么,如何培养孩子,其中大有文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东西靠花钱是买不来的,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这也许是1加1大于2的道理所在。——主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