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周刊》2014,(7):13-15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一直在进行,许多地方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河北、辽宁等lO多个省区市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之分,统一称为居民户口。  相似文献   

2.
朱明 《光彩》2014,(9):10-11
正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应该消除真正意义上的身份歧视,让城乡居民享受同样的社会服务和福利,让失去土地的农民不至于成为二等公民7月30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今后建制镇和小城市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中等城市将有序放开落户限制,以推动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此次户籍制度改革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建立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区别,建立居住证制度,子女可有条件在当地参加高考,特大城市积分入户……这一系列变化将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带着这个问题,本刊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农民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朱明。  相似文献   

3.
2016年,多个省市相继出台关于取消城市与农村户口限制,特别是当上海近期发布了户籍制度改革意见之后,中国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份已经有29个之多。将各个省份方案整理后不难看出,各省市普遍提出将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大部分省份降低了落户门槛,放宽了落户条件,引起了教育、经济、住房等诸多方面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我听在浙江务工的姐姐说,浙江省现在已取消了暂住证,改发居住证。我务工的城市离浙江不远,但还使用暂住证,这是为什么?读者吴冰吴冰读者:据了解,公安部已经上报国务院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即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以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是指导我国下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不少地方已经出台或正在着手制定具体改革实施办法,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这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有利于消除身份歧视。但是,上述文件只是重点强调户籍改革要以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和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  相似文献   

6.
鉴于目前中国户籍制度承载了太多的附加功能,应改变城乡二元体制不平等状况的户籍法,明确迁移自由作为基本权利,规范户籍登记管理机关的职权和责任,完善户口登记制度实行户籍与口籍并存,以口籍管理为主的模式。同时修改相关法规,完善户口法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7.
《都市快报》报道:日前,浙江省嘉兴市出台《关于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意见(试行)》。这意味着从今年10月1日起,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称谓正式告别历史舞台,全市城乡居民户口统一称为“居民户口”。  相似文献   

8.
《财经界(学术)》2014,(25):83-84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明确了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政策措施和实现路径,要求适应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9.
《华商》2014,(15):6-9
总体要求适应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由资源分配不均、利益驱动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户口迁移及相关行政争议案件逐渐增多。户口迁移类行政案件具有地域性、政策相关性、影响广泛性等诸多特点,在审判中反映出一些问题,如户口迁移法律规范效力层次低,户口的工具性价值和利益性特征明显,行政机关在户口迁移审批过程中执法程序不严格等。通过提升立法层次、完善执法程序以及注重协调化解在行政审判中的侧重适用是解决户口迁移行政争议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户籍改革     
王芳宜 《光彩》2016,(3):14-15
日前,公安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国公安机关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会议指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事关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不管无户口人员问题是哪个年代、什么原因产生的,都要及时办理落户,同时健全制度防止产生新的无户口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户籍制度在中国由来已久,据考证,商王朝时期已存在人口登记制度,这就是户籍制度的雏形。历经朝代更迭,户籍制度不断发展完善。1958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标志着中国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正式建立。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在当下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桎梏,改革势在必行。2014年7月30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得以面世,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3.
朱宇 《人口与发展》2012,18(2):24-25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城市的落户条件,尤其是为农民工进入设区市安家落户作了较为宽松的具体规定,标志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在户口迁移政策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笔者认为,这一文件还有着同样值得关注的另一重要特点,即同时顾及具备和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需要,把分类明确户口迁移政策与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着力解决农民工实际问题一起作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相关政策措施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把尊重农民意愿作为今后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4.
政策     
《销售与管理》2005,(12):6-6
中国拟取消户口界限 建立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新公司法重点开“禁” 明年一人可开公司,直销四大法规全部面世 12月1日起同步实施,我国加快循环经济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15.
王春雷 《商业时代》2013,(3):106-10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选择了重化工优先发展战略,资本的高投入使对农业剥夺实现以农养工成为必然。为限制农村人口在城乡比较利益诱致下向城市迁移,制定了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客观上起到对城市资源的社会屏蔽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户籍制度开始出现松动并逐渐放开,从二元户籍制度向城乡户口一体化方向发展。户籍制度所附加的福利功能,使建立其上的城乡二元体制依然顽固地制约着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计划经济时期户籍制度中城乡分治的历史合理性早已丧失,但长期城乡分治所形成的社会利益集团却依然对城市资源发挥着强大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元代的户口管理的基础上,论述了元代户口的调查、登记和分类,指出元代建立与完善一套严密户籍管理制度,强化国家的赋役征派,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和巩固元代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海淀区居民与来自其他省市区的人结婚的现象越来越多.但来自其他省市区的人很难在结婚的同时将户口迁入到海淀区,这样就形成了规模日益扩大的"夫妻户口异地"家庭.本文对海淀区"夫妻户口异地"家庭的变动趋势、形成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海淀区居民与来自其他省市区的人结婚的现象越来越多.但来自其他省市区的人很难在结婚的同时将户口迁入到海淀区,这样就形成了规模日益扩大的"夫妻户口异地"家庭.本文对海淀区"夫妻户口异地"家庭的变动趋势、形成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户籍管理本质上属于民事登记和人口动态统计的一部分。新中国的户籍制度以严格限制公民自由迁移和设置城市准入资格为鲜明特征,是政府发展经济和调控社会的政策手段。改革开放以后,户籍制度在限制人口迁移方面有所松动,但户口归属仍然是城市外来人群的隐痛,并成为影响社会分层的隐性力量。新中国的户籍制度一直与社会公共产品的分享体制有紧密的联系。户籍改革与社会公共产品分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户籍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有相应的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户籍制度:基本价值、异化功能与改革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户籍管理本质上属于民事登记和人口动态统计的一部分.新中国的户籍制度以严格限制公民自由迁移和设置城市准入资格为鲜明特征,是政府发展经济和调控社会的政策手段.改革开放以后,户籍制度在限制人口迁移方面有所松动,但户口归属仍然是城市外来人群的隐痛,并成为影响社会分层的隐性力量.新中国的户籍制度一直与社会公共产品的分享体制有紧密的联系.户籍改革与社会公共产品分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户籍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有相应的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