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政策可信度是指经济主体相信中央银行采取系统性的行动以最终达到所承诺的政策目标.如果公众相信中央银行将言行一致地进行货币政策操作,那么这样的货币政策就是可信的.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的可信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效率.因此,明确货币政策可信度的涵义,分析货币政策可信度的影响因素,致力于提高货币政策可信度的制度建设,对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天量"信贷政策的效应及其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上半年中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保增长,货币信贷投放激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演变为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短期通缩和长期通胀预期并存的尴尬局面.为了确保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和发挥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适度宽松是货币当局的理性选择.但是,在执行货币政策中应掌控货币政策的宽松度,理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加强对银行信贷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深入分析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于不同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在紧缩性货币政策背景下,表外业务扩张迅速,其业务扩张会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扩张性货币政策背景下,表外业务发展缓慢,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影响不明显.为此,本文对实施货币政策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的意义在于货币当局通过改变一定的经济参数,达到影响实体经济活动的目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描述了货币政策如何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实体经济的变动及其实施影响所依赖的路径,它是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债券市场发达,能够比较灵敏、有效地传导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因而成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场所.而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在债券市场遇到了阻碍.如何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高债券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是摆在我国中央银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金融监管职能已被分离出去,而货币政策职能被定位为人民银行“三大“职能的首要职能.这就要求处于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终端末梢地位的县支行,必须把认真贯彻执行货币政策,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其基层央行的工作重心.然而,在现行的制度安排下,由于货币政策在县域金融传导乏力,使得人民银行县支行货币政策职能弱化.其主要原因就是货币政策对县域金融存在着传导缺失.本文拟从当前货币政策在县域金融存在传导缺失的原因着手,就人行县支行履行货币政策职能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原因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效果,即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依赖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强度,而且依赖经济周期的具体阶段.一般认为,在经济收缩阶段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加速作用小于经济扩张阶段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减速作用.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应对资产价格做出反应吗——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是否应对资产价格做出反应这一问题颇具争议.在目前主要以通货膨胀为治理目标的货币政策体系下,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尤为重要.如果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作用无法达到预期目的,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做出反应亦无从说起,因此货币政策通过资产价格的传导机制也是必须考虑的内容.本文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关于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波动的无...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但目前在县域经济这个传导链条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货币政策在县域受到障碍.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在县域经济传导中的障碍分析,提出相关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其成功的实施依赖于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通过构建以货币政策操作主体、金融中介、金融市场、企业和个人行为、经济对外开放度以及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为指标体系的货币政策环境指数,量化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环境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环境不断优化,这也提高了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但是我国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阻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货币政策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忽视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货币政策的不同需求,从而可能会出现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以及脉冲相应函数,采用1978年至2007年的年度样本数据,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对货币政策响应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确实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本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来研究区域效应,从而提出顺畅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减缓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名义锚"作为保证国内货币价值长期稳定的约束机制,对于锁定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减弱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降低通货膨胀偏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西方国家实践中的三大货币政策"名义锚",认为中国目前可采用货币供应量目标.在货币政策操作中,应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增强中央银行长期内稳定物价的责任感,并随着货币政策操作环境的改善,不断提高货币政策操作技巧与水平.  相似文献   

12.
1998-2000年间,我国货币政策较为积极,但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不敏感,国有企业行为与货币政策信号不匹配.2000-2005年,货币政策较为稳健,商业银行及国有企业对货币政策反应的敏感度趋于提高,2003年以后更为明显.居民个人对货币政策信号极度不敏感,其行为与商业银行信号背离.为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需要调整经济主体的行为,使其与货币政策信号相匹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货币政策透明性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表明,货币政策透明性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责任性、可靠性;货币政策透明性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践中,货币政策透明性还面临着三大主要争论.  相似文献   

14.
郑伟东 《浙江金融》2004,(11):11-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货币化程度显著提高,金融运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作用明显加强,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政策中的地位急剧上升.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货币政策方式正在逐步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货币政策方式转化,而新的货币政策措施作用的发挥还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于是,货币政策常常不能达到预定的政策目标,形成货币政策的调控信号失真,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目标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实现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使用的各种策略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多种多样,各有其特点和适用条件,可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三类.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政策的有效发挥依赖于一套健全的信用制度,因为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调控、货币政策的顺畅传导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都以健全的信用制度为基础.在转轨时期,我国信用制度的缺失严重地制约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只有尽快健全信用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信用制度的宏观功能,为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实践表明,社区银行是货币政策行动影响经济的一条重要渠道.这一方面体现在货币政策的改变对其贷款活动带来相比于其他银行机构更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经由其将不属于资本市场"活跃的参与者"的小企业也纳入货币政策显著影响的范围.鉴于我国货币政策在基层的传导效果不够理想,社区银行的发展可以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提供基层承载体.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本文对国内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应对金融危机:货币政策无能为力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贷币政策应对金融危机无效的观点不仅荒谬,更严重的是会延误治理经济衰退的时机.由于激进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具有抑制负反馈循环形成的效果,危机时期的货币政策效果反而会比正常时期更为显著.货币政策能够在金融危机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我们提供了治理因危机而引发的经济衰退风险的基本思路.应对金融危机,货币政策不应无所作为,而应担当重要角色.货币政策的作用不仅在于可以通过常规和非常规的政策工具来防止危机时期经济过度下滑,还在于当金融市场开始恢复或出现通胀风险时,货币政策可及时给予快速反应,改变货币政策方向,必要时进行反向操作.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职能和银行监管职能分立的同时,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问题开始显现.在众多的银行业监管指标中,贷存比监管弱化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贷存比对信贷增长的紧缩效应,并从宏观层面讨论了贷存比监管对货币政策的复杂影响.研究认为,贷存比监管不能随经济形势而进行逆周期调整,其货币政策效应缺乏弹性,即在货币政策需要宽松时,贷存比约束仍可能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扩张的制约因素,从而使货币政策调控的效力打折.同时,贷存比监管还会干扰货币信贷统计、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对存款利率管制产生冲击,并阻滞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结合贷存比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我们认为目前不宜废除贷存比监管,但应当对贷存比指标统计口径进行调整,并根据经济形势构建逆周期的贷存比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