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两地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剖析了中央投资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机制,包括\"资本增量效应\"和\"互补替代效应\";并基于1997—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以上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中国大部分省份而言,中央投资对进入地的资本产生了\"挤入效应\",但是对北京、内蒙古、黑龙江、青海和新疆产生了\"挤出效应\",对天津的影响为中性;\"挤入效应\"与地区经济市场化程度正相关;内蒙古、黑龙江、青海和新疆等地产生\"挤出效应\"的原因在于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中央投资抢夺了地区资本的投资机会,而北京和天津主要由于政府投资过量。该研究对确定中央投资的区域投资方向和反思西部大开发战略有所启示:在保障投资效率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高\"挤入效应\"地区的中央投资;应控制对北京、天津的政策性投资规模;若忽略了对西部地区市场软环境的培育,中央投资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产生负面作用,这意味着在这些地区\"改革\"应先行于\"投资\"。 相似文献
2.
赵春明;钟晓欢;班元浩 《中国工业经济》2025,(3):154-173
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保障供应链安全是百年变局下的重大现实问题,然而,全球供应链风险加剧背景下本土供应的替代效应却受制于国内市场分割格局。本文旨在寻找全球供应链风险与国内循环不畅双重约束下中国企业的突破路径,并通过构建Bartik式外生指标识别全球供应链风险对国内资本要素流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面临的全球供应链风险上升将增加异地企业前往此地设立子公司的数量和概率,国内资本空间再配置成为市场分割背景下缓解全球供应链危机的重要形式。这一效应主要源于:全球供应链风险强化了中间品投入内向化调整趋势,本地供应需求释放,吸引异地企业设立子公司以布局潜在市场份额。靠近主要客户进行投资、受影响地区政府应急补贴增加及母公司管理层的长期主义发挥了放大作用。城市面临技术密集型供应链风险将吸引更多异地投资,在政府财政分权程度较高、母公司数字化进程较快的组别中,全球供应链风险对异地资本的吸引作用更强。拓展分析表明,全球供应链风险下国内资本流动不仅具有双向流动的特征,而且能突破省级行政边界和区域循环边界,推动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本文发现了打破中国外循环受阻、内循环不畅困境的政策支点,为把握全球供应链调整和重构的机遇、推进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提供了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3.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国有经济投资额,国内贷款投资额,房地产投资额与GDP存在协整关系,私营经济投资对经济的影响不明显.同时看到国内贷款投资额,房地产投资额是GDP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在检验我国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存在顺周期性特点的同时,引入带有随机波动时变参数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基于历史数据研究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冲击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跨境资本规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数的冲击响应方向在样本观察期内均为负向,并且响应程度随时间推移逐渐趋于弱化。随后,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在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冲击传导的过程中,进一步探讨货币政策因素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因素是否对其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方式与效果。研究发现:跨境资本流动通过推高M2增速使得系统性金融风险攀升。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其作用原理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削弱M2增速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抵偿作用,进而减少跨境资本流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负向冲击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5年初,人民币投资理财类产品的卖方市场一片火热,从股票,基金,投资连结险到人民币理财产品,资产管理计划,针对中高端用户推出的理财新品层出不穷,面对如此繁荣的景象,客户群体到底表现如何呢? 相似文献
7.
很多研究表明,FDI(外商直接投资)是导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FDI的增长对GDP的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搜集了河南省从1985年—2005年的GDP和FDI的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从另外一个方面论证河南省GDP的增长对FDI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储蓄国债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已经有很多年历史,虽然其占有的投资市场份额并不大,但由于其品种设计能够满足本国个人投资者的需要、降低发行人的筹资成本而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并通过不断创新逐渐演变出多种类型的投资品种。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扩大内需来实现的。本文选取2000~2012年的数据,利用面板协整分析、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从中国省级层面对城镇化与内需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动态计量分析。研究发现:长期来看,城镇化与内需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从短期来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格兰杰原因,但扩大内需不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民营资本投资公路建设等基础设施的法律依据、现实意义与存在问题的分析,肯定了积极推动民营资本投资公路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2000—2009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R&D投入和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D投入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R&D人员投入的产出弹性大于R&D经费投入的产出弹性;在两种R&D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中,北京、四川、吉林、广东呈现双高特征,青海、宁夏和新疆则呈现双低特征,其他省份则表现为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投入的弹性系数此高彼低的特点。面板误差修正模型(PVECM)的实证结果表明:R&D投入的短期波动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有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创投机构投资阶段选择及其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创投市场不断繁荣但投资阶段显著后移的背景下,本研究就创投机构投资阶段选择的绩效影响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利用2003—2008年我国创投产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早期投资和后期投资两种投资阶段选择正向影响创投机构绩效的可能性与边界条件。具体而言,当创投机构关联网络开放时,高声誉创投机构的早期投资较后期投资利于投资绩效,低声誉创投机构的后期投资较早期投资利于投资绩效;当创投机构关联网络封闭时,后期投资较早期投资利于创投机构绩效,且声誉资本强化后期投资的绩效影响。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我国创投机构的实践及引导基金的运作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创投产业的有序发展与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3.
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民间资本参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效果并不乐观,各种障碍限制了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文章分析了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企业创新投资决策的资本结构条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专门考察资本结构是否以及如何对企业的创新投资产生影响,这对探寻企业融资与企业产品市场表现之间的关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论文以一个两阶段的最优化模型为分析工具,结果表明:高负债的企业将会做出相对谨慎的创新投资决策,而这会导致它在于对手的“产品差异化”竞争中居于劣势。本文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两个前提:一是当企业的经营环境较好时,创新投资的边际收益较低;二是有限责任公司制度下公司对其负债承担有限清偿责任。模型的分析结果与该领域内的经验研究结论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5.
不同资本结构与所有权安排下的投资效率测度——来自我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不同资本结构和所有权安排对投资收益和投资效率的影响,并就我国企业过度投资现象进行了测算和说明。实证结果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水平显著影响着公司投资效率和投资收益,但在影响方式上却因所有权安排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财务杠杆水平的提高对地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投资收益影响不大,但显著降低了这两类企业的投资效率;中央国有企业财务杠杆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投资收益,但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并不敏感。研究还发现,低杠杆水平的非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几乎不存在过度投资情况,高杠杆组该类企业过度投资却很严重;而对于中央国有企业来说,无论财务杠杆水平如何,投资效率均十分低下,过度投资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6.
隐性契约、专用性投资与资本结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隐性契约以商品所有权分割为存在前提。专用性投资是企业传递履约动机与履约能力信息的重要通道,受资产专用性与隐性负债导致较高债务融资成本的双重约束,专用性投资应主要依靠权益融资。实证研究表明,专用性投资强度与资本结构呈负相关,隐性契约对资本结构产生影响。本文研究结论为企业融资政策选择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湖南省1988~2008年的人力资本存量。然后基于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两个模型,利用Johansen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VEC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比较分析了包含工业化程度和不包含工业化程度的条件下,湖南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作用并不显著,而短期内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效应;工业化程度影响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且推动了经济增长,但短期内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plores market share instability as a measure of market mobility. Using a newly constructed panel data set, we examine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market share instability of leading firms in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entration and market share instability, and the market shares of leading firms are more stable in highly concentrated industries. We also provide evidence that industry growth h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market share instability.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draws on strategic factor market theory and argues that acquirers' decisions regarding whether to bid for a firm reflect their expectations about employee departure from the firm post‐acquisition, suggesting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ticipated employee departure from a firm and the likelihood of the firm becoming an acquisition target. Using a natural experiment and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pproach, we find causal evidence that constraints on employee mobility raise the likelihood of a firm becoming an acquisition target. The causal effect is stronger when a firm employs more knowledge workers in its workforce and when it faces greater in‐state competition; by contrast, the effect is weaker when a firm is protected by a strong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gime that mitigates the consequences of employee mobility.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对2000年~2007年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区域投资、消费、出口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的统计分析表明,西部地区是最为典型的投资驱动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因为西部地区特殊的区情而必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持续下去。继续加大资本投入仍然是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现实选择。与人们普遍的主观判断不同,实证分析显示,西部地区虽然在整体投资收益方面较东部地区低,但在许多具体的产业运行效益方面,西部地区则有着显著的比较优势。然而这些产业仍然面临着资本瓶颈制约的难题,形成了与传统资本流动规律的悖论。在实证数量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从拓展资本投入来源、优化投资方式、建设投资长效机制、创立投资瞄准机制、创新投资收益回报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