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韦尔(Will Durant)在教了15年康德哲学后,通过写作脍炙人口的《哲学简史》才弄清楚康德的意思。笔者作为一个旅游学的教师,是通过5年《休闲学》课程来深化对旅游的认识的。就好像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不断扩展一样,对于旅游学者来说,如果不理解休闲,他对旅游也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想做点交代,笔者是经济管理学科出身,这种背景在旅游学界较少,因此笔者对旅游与休闲的理解有所不同。对于笔者来说,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与继续深造、旅游学的利益与地位,比旅游者的需求和行为重要得多,旅游业应该作为有自己产品、技术和领域的创造者和引领者的部门,而不应该是手无寸铁、无立锥之地的依附者和迎合者的部门。  相似文献   

2.
旅游资源的认识和评价问题是旅游规划研究的基础性课题,它决定了区域旅游开发的方向和重点.<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以下简称<国标>)作为国家标准颁布以来,在旅游规划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该说,<国标>的颁布对于各地区摸清资源家底,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旅游规划实践中,<国标>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也受到了一些质疑.笔者曾在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从事旅游规划研究工作多年,对于<国标>的局限性也深有体会,笔者认为,要科学认识<国标>的应用价值应首先确立四个命题:  相似文献   

3.
2004年10月到2005年6月,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承担了大连市政府资助的<大连市旅游资源详查、分类和评价>项目.可以说,本次普查--以及在河南等地进行的其他普查--都是对<国标>(即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以下简称<国标>)的一次深刻的检验和实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的体会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休闲:“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拥有14亿人口、一年享有115天假日、社会进步的国家,如何让民众"聪明地"用闲,引导民众享受健康、积极、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意义重大.<于光远马惠娣十年对话--关于休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通过对休闲实践领域所蕴含的"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的核心价值的阐述,为我国正在兴起的休闲经济、休闲消费、休闲产业和休闲旅游提供了及时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标在浙江旅游资源普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资源普查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浙江省于2003年以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以下简称<国标>)为依据对全省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普查.笔者作为省专家组指导成员,有机会经历普查的全过程.在指导和实际普查中,我们发现国标在操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限于学科专业,这里只提一些笔者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赖坤 《旅游学刊》2016,(4):33-41
尽管旅游哲学研究兴趣已经出现十余年(据保守估计),但是关于旅游哲学到底是什么,我们还缺乏深入的理解.该研究从演绎、归纳与融合视角对旅游哲学的实质做了新的探讨,提出了广义和狭义两种见解.广义而言,旅游哲学是一个由5个层次组成的有机系统:内在精神、外在行为、直接结果、间接结果以及非专业感受.狭义而言,旅游哲学是该系统的局部性要素或者这些要素的非完全组合,而具体偏好因人而异.该研究倾向于将狭义旅游哲学理解为一种对智慧的探索活动.此种探索以旅游活动及其伴生现象的普遍、基本、整体状况为主要认识对象,以逻辑论证为主要认识方法,以获得具有根本、深刻、完整、规律等性质的信念为主要认识目的,以是否合理作为主要判断标准.该研究更系统、完整地廓清了旅游哲学的实质,拓展了其实际存在的范围与时间,提出了一些今后需要进一步探究的议题.  相似文献   

7.
体验化是休闲时代旅游发展的基本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璧属 《旅游学刊》2006,21(11):10-11
休闲生活是小康社会逐步发展的一种主要的社会生活形态.迄今为止,已有众多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休闲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有人将其归结为一种活动,有人归结为一种不被社会必要劳动吸收的时间,有人归结为一种精神态度,也有人倾向于体验.在探讨休闲时代的旅游业发展问题时,笔者认为体验化是休闲时代旅游发展的基本取向,可以从体验的角度来诠释休闲时代的旅游特征.  相似文献   

8.
范式是研究者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世界观,决定着知识生产的过程.方法论是某一种研究范式的体现,也是方法的理论.文章对建构主义范式在社会科学中的演进逻辑进行简要分析,并通过分析旅游世界的本质指出其方法论的合法性基础.从康德和李凯尔特哲学出发,文章指出,旅游世界是一个具有价值建构和带有主观体验的现象和意识的双重世界.旅游世界的本质决定了旅游研究的范式和方法论不能在本体论上化约人的主观意识;同时指出科学主义立场和价值中立应用于旅游研究的挑战和问题.最后概括阐释了建构主义运用的两大类方法:理解释义法以及表征研究法.  相似文献   

9.
也论休闲与旅游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德谦 《旅游学刊》2006,21(10):12-19
本文是一篇属于基础理论研究的文章.由于前驱者的开拓与努力,近年,中国的休闲研究和旅游研究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近一两年,却出现了一种舆论过热的现象,甚至有媒体炒作出了中国进入休闲时代的"新闻".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休闲、Leisure和Recreation等基本概念出发,寻找着国内外研究者的视野,从而提出应该加深对休闲内涵的理解的主张,其中包括如何根据UNWTO关于旅游的定义来认识休闲与旅游的异同等.在廓清了一些模糊概念之后,本论文便转入了中国是否进入了休闲时代的讨论,作者的观点是,判断是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必须有重大的标志或衡量的标准,而就目前中国居民真正拥有的休闲时间、经济实力及其消费趋向来考察,说中国进入休闲时代还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成都市旅游局、大邑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成都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四川大学中国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承办,<旅游学刊>编辑部、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旅游学会、青岛大学旅游学院等单位协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于2010年10月26日至28日在成都市大邑县花水湾温泉小镇召开.  相似文献   

11.
《旅游学刊》2008,23(7)
现代休闲方式与旅游发展研究所是北京联合大学的一个校级科研机构,设立在旅游学院。它是由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和休闲与旅游管理系“国际休闲与旅游发展研究所”合并而成的,成立于2007年5月。它是北京联合大学的北京市级重点建设学科——旅游管理学科的主要科研平台。中国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的学术处设立在该所。  相似文献   

12.
休闲、旅游及其相关概念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旅游及其相关概念是休闲学与旅游学研究的理论基石.而目前国内对于休闲、旅游及其相关概念的认识不仅没有统一,而且还相当混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休闲学与旅游学的健康发展.有关研究指出,一个学科之所以迟迟不能达到规范化,其研究水平之所以很难提高,至为关键的问题是作为学科基础的方法论落后.要想提高学科研究的理论分析水平,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在基础理论上下工夫,夯实学科的理论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1998).鉴于此,笔者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试图对休闲、旅游及其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3.
旅游资源调查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于2003年颁布实施.考虑到标准在实际运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一些简要的说明.这些问题包括对调查所依据的旅游资源定义的认识、对旅游资源调查对象的甄别,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的要点、旅游资源调查成果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朱波  陈鹏委 《旅游学刊》2006,21(4):94-95
在<旅游学刊>2005年第3期上发表了<世界遗产地内索道乘客的特征、满意度及其影响--武陵源案例研究>(作者:张朝枝,徐红罡,保继刚)一文,通过对旅客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SPSS10.0软件,对索道等设施建设是否增加游客满意度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笔者对作者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得出的结论存有一些疑问,特此提出,以便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5.
简议我国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方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我国旅游学界许多同仁一样,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问题是笔者多年教学科研工作中接触最多的问题之一.到目前为止,关于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的方案已有多个,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成果,郭来喜、吴必虎等的<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以及一些专项旅游资源如地质旅游资源、海洋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资源、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等的分类与评价方案.综观这些方案,笔者以为,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是前面两个方案:郭来喜、吴必虎等的方案,可以认为是学术研究型方案的典型代表,而国家标准则是国家规范性质的实战操作型方案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6.
两类乡村旅游地的分类模式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最近乡村旅游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理论界出现了一系列研究乡村旅游的论文;旅游实践界出台了不少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及产品的规划方案和广告型介绍材料.我国在乡村旅游方面能形成这种快速发展的火热局面,其原因主要是与国家的提倡、旅行社的推广、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扶持以及各开发商的积极响应分不开的.刘德谦教授2006年1月20日在<中国旅游报>发表的<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一文中对乡村旅游概念及分类作了精辟的论述,其中许多观点笔者都非常赞成,特别是从游客需求方面,将乡村旅游分成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两大部分.本文拟从其划分的传统与现代两大类乡村旅游作进一步细分和发展趋势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产业经济与战略管理理论,并参照笔者主持<浦东新区"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和从事<浦东新区"十二五"会展与旅游业发展研究>课题的经验,提出我国旅游来"十二五"规划编制需要研究的战略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我国旅游法制建设开始起步并快速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在短时间内初步形成旅游法体系,但目前旅游法规立法层次偏低,法律法规的效力受限.针对这一情况,不少业界专家认为应尽快制定旅游基本法以推动旅游法制建设,然而至今旅游基本法的立法前景仍不明朗.笔者认为,从立法传统上讲,我国的旅游基本法不可能是日本的<观光立国推进基本法>和美国的<美国全国旅游政策法>式的政策昭示类型的法律,如果没有比较成熟的基本理论研究结论支撑,旅游基本法很难出台.  相似文献   

19.
<正>伴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满足之后,对休闲和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多,休闲和旅游逐渐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年来,北京市休闲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各类产品与服务不断丰富,适应了市内外游客休闲和旅游体验的需要。提高休闲和旅游产业竞争力不仅有利于产业发展,还可进一步发挥产业促经济、惠民生的作用,充分满足人们的休闲和旅游需要。休闲和旅游产业竞争力,指休闲和旅游产业以综合效益最优化为目的,通过合理开发、利用、配置当地休闲和旅游资源而形成的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20.
基本概念的明晰是旅游立法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旅游法"的制定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开始.1982年国家旅游局组织专家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起草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于1985年年底提交了第一稿.此后进行了10多次的修改.1991年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实施细则>送审稿,上报国务院等有关部门审议,并于1992年被列入了国务院的立法工作计划.孕育25年的"旅游法"似乎踪影难觅了,这让期待已久的旅游界有点失望,甚至有点愤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