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岗·轮岗·软下岗──枣阳市粮食局妥善安排富余职工张运国湖北省枣阳市粮食局广开再就业门路,采用转岗、轮岗和软下岗形式,妥善安排本系统富余职工。据统计,目前全系统分流下岗的1100多名职工,90%以上实现了再就业和其他形式的妥善安置,职工人心稳定。转岗...  相似文献   

2.
营造职工就业空间合理转岗分流富余人员●何新文安徽省颍上县粮食系统有48个独立核算单位,2500多人,其中退离休职工427人。近几年来,系统上下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上马多种经营项目100多个,转岗分流富余职工1000多人,实施下岗再就业75人...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4—2017年对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的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全面停伐政策对国有林区居民家庭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面停伐政策的实施对林区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和人均收入均存在消极影响;家中有人在其他企事业单位上班有利于促进国有林区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和人均收入的增长;从事农林经营不利于国有林区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虽然通过获得农林经营收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工资性收入的减少,但是对家庭人均收入无显著消极影响。因此,建议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对国有林区居民家庭进行专项资金扶持;转岗分流安排富余劳动力;改变国有林区居民保守的就业观念并鼓励自主创业等。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停伐背景下,基于伊春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的实证调查数据,使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东北国有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的回归模型,从而分析东北国有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模型结果可以看出:人口统计变量是影响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性别和岗位类型对伊春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影响最为显著;学习发展能力、工作沟通能力、组织融合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对东北国有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都有正相关的影响;学习发展能力、工作沟通能力是东北国有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龙江森工集团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及所属6个林业局、12个山上林场及6个山下社区中的180户职工家庭以及508个家庭成员的调查发现,林区停伐试点后林区森林资源状况明显改善,经济结构有所优化,但职工家庭就业困难。国有林区改革进展各地情况有所不同,当前改革面临问题及困难主要有:改革经济成本过高,改革转型阻力较大。进一步推进国有林区改革,需要合理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安置富余分流人员,加大财政支持,适度产权创新。  相似文献   

6.
基于《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启动实施后,产生的大量林业职工脱离原有的就业岗位转入其他岗位,影响到职工生活、社会稳定现象,分析实施再就业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资金短缺;转岗职工再就业观念陈旧;转岗职工的技术单一、业务素质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落实比较困难。提出了实施再就业工程中的基本对策:加强宏观政策引导,提高对实施再就业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做好转产项目选择和论证,加大再就业工程投入力度;教育和引导下岗职工转变再就业的择业观念;建立和健全再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 多种经营是林业企业的一条重要战线。近年来,林区多种经营发展很快,已由补助菜粮,改善职工生活单一的自给性生产,向多项目、多品种和商品化生产方向发展,成了林区一大经济支柱,它对改变产业经济结构,减少森林资源消耗,安排林区青年就业,安置富余劳力,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繁荣林区经济起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根据林业发展的自然规  相似文献   

8.
1998年试点启动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对长期以来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经营格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因木材停伐减产而导致的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成为这场变革成败的关键。云南省丽江县通过短短几年的实践,已经顺利地实现了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林区呈现出新的发展活力,林业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发展家庭经济能够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使职工脱贫致富,促进林区经济发展。因此,要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帮助职工掌握专业技术知识,从而加快小康林区建设步伐。同时提出了在发展家庭经济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7年国家林业局和东北林业大学联合开展的"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监测"项目的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因子分析验证了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模型的合理性;全面停伐政策满意度是影响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的重要因素;个体状况、社会状况、家庭关系满意度、邻里关系满意度、个体满意度、社会保障变化和生活水平变化都对国有林区居民的主观福祉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收入和就业仍然是影响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的关键因素。全面"停伐"政策对国有林区居民的影响主要不是现实的,而是心理上潜在的。因此,建议重点关注转岗分流职工,消除其对就业、保险的担忧;特别要关注在册不在岗职工的就业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保障其就业;通过社区平台加强国有林区管理部门与国有林区居民的沟通,以便增强国有林区居民未来生活信心。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发展家庭经济能够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使职工脱贫致富,促进林区经济发展。因此,要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帮助职工掌握专业技术知识,从而加快小康林区建设步伐。同时提出了在发展家庭经济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富余职工的安置关系到天保工程的成败,关系到林区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林区的社会稳定。从几年来的内蒙古林区的实践看,天保工程富余职工的安置政策对于安置林区富余人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有些政策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以确保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富余职工的安置关系到天保工程的成败,关系到林区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林区的社会稳定。从几年来的内蒙古林区的实践看,天保工程富余职工的安置政策对于安置林区富余人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有些政策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以确保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保护国有天然林资源 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国有林区多年来对天然林资源超强度开采,导致了国有林区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环境危急,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已受到了严重威胁,保护天然林资源刻不容缓。为了保护国有天然林资源必须采取大幅度减少天然林采伐量、变革天然林经营方式、推行林业分类经营、调整林区产业结构、稳妥分流林业富余人员等措施。理顺管理体制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运营机制,完善保护国有天然林工程的服务体系,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利用各产业对人力资源配置的贡献率和协调适配度评价模型对国有林区人力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测度的结果表明:国有林区人力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处于初级协同适配阶段,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源在产业部门中的配置不尽合理且层次较低,职工主要集中于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基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不具规模,吸纳富余职工的能力有限;而第三产业发展效率呈现逐渐提高的态势,后续吸纳富余职工的潜力较大。进一步对各具体森工林区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人力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协调适配性最好的是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其次是龙江森工和内蒙古森工集团,最后是吉林森工集团。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1144个样本职工家庭调查数据,分析了森林抚育补贴政策对职工家庭收入的影响。描述性分析表明森林抚育补贴政策的覆盖面较小,在当前情况下该政策并不能提高职工家庭收入;OLS和PSM估计结果也表明森林抚育补贴政策没有提高职工家庭收入的效应。建议有关部门将低收入家庭、转岗分流安置人员优先作为森林抚育政策受益的目标群体,使得森林抚育补贴政策能够尽快惠及这部分群体,进而显著提高其家庭收入。  相似文献   

17.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后,国有林区林业第一、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第二产业发展迟缓。林区传统就业形式逐渐过渡为绿色就业形式,绿色就业规模逐渐扩大,但是林区经济发展与绿色就业发展趋势并不匹配。基于天保工程后林区发展状况,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制约林区绿色就业规模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林业产业发展不均衡、职工受教育程度不足和缺乏绿色技术人才以及资金和法律保障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发展新型绿色产业、提高职工受教育程度和绿色技能水平、加强金融资金和法律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逐步深入 ,为了管护好森林资源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妥善安排转岗富余人员 ,黑龙江省许多森工企业纷纷推行了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参加管护经营的承包职工在管护好森林资源的同时 ,可以在自己承包的经营责任区内 ,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发展多种经营项目 ,进而达到企活、林旺、个人富的目的。但是 ,对于承包职工来说 ,怎样选择和发展多种经营项目 ,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试从这个角度提出如下看法。1 发展多种经营项目的条件(1)有利条件。①资源优势。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施业区面积达到1000万hm2,约占全…  相似文献   

19.
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完成后面临经济社会转型的复杂形势,林业职工老龄化趋势必然引发林区经济社会结构与功能、林区生态建设实践方面的深刻变化。首先,从林区人口流动发展历程出发,归纳演绎林业职工老龄化发展趋势与典型特征,包括林业职工老龄化风险较高、老龄化林业职工陷入多重生计困境、住房风险依然存在、家庭财产性收入不足;然后,深入分析林业职工老龄化趋势的潜在影响,如不利于多种经营下的产业转型、生态资源保护质量难以保证、家庭生计持续脆弱风险加剧;最后,提出应对林区林业职工老龄化趋势的措施机制,包括多元化产业发展机制、现代化技术支持机制、专业化职工培育机制、持续化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推进粮食企业减员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扎实细致地做好工作。()顾全大局,准备分流。粮食部门人员多,亏损大,包袱沉,企业不堪重负、难以养活职工。因此,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加入分流行列。(2)提供条件,鼓励分流。要制订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鼓励职工下岗分流。(3)开拓新业,整体分流。粮食企业在保留少数人员坚守阵地,搞好主渠道经营业务外,把富余人员组织起来,大力开辟多种经营新门路,成建制地实行大转移、大转业、大转岗,减员分流再就业。分流不分心 就业再创业@程中杰!湖北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