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解决"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需求、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责任、社会保障制度资源的支撑能力"三个命题.提出构建"广覆盖、多元化、高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模式,实现完善的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认为建设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应当建立不同的社会保障群体的制度平台,实现社会保障政策之间的转移过渡,建立不同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群体的政策通道,促进城乡社会保险体系、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等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取得不少成绩。为了迎接新时期的挑战,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总体目标。这一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同步,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实力,有利于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中,要明确形成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障制度规范,这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障体系的突破口。能否坚持“三个有利于”是衡量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成败的标准。推行“一卡通”是实现全国共担养老风险路径的最佳选择。组建社会保障政策银行,是实现养老保障基金持续安全运转的组织保证。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工作地和户籍所在地政府在养老保障方面的责任,是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政府对养老保障事业的投入,形成养老保障的公平效率机制,变“养老保险缴费”为“养老保险投资”,变“要我缴费”为“我要缴费”,是形成养老保障事业发展内在激励机制的应有之举。  相似文献   

4.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符合农户的期望和意愿,但在运行的过程中显现出了一些问题。要保证该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定位,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相对接融合;缴费、给付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整合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政府转移性支付理论上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手段,但是实践效果上却扩大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国现实中的政府转移性支付在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失灵,主要源于其规模不适度、城乡不均衡、区域不合理和环节不合适。要缩小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距.必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粮食风险基金政策和农业补贴方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8—2014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动态高斯混合模型,可实证考察福利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医疗卫生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果最大,社会保障的影响效果次之,教育支出的影响效果最小。其中,医疗卫生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正相关,而教育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负相关。政府应从供给侧角度完善福利性财政支出结构,变城市偏向为城乡均等协调发展,从而相对提升农村需求侧消费水平,同时,引导优化消费需求结构。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与扩大和城市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密切相关.城市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反映在社会保障的模式、管理体制、覆盖面和水平等方面.这种城市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了城镇居民的隐性收入,降低了农民抑制因灾致贫的能力,降低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阻碍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而最终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必须改变城市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协整估计方法,在城乡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支出、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率4个变量框架内考察了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保障支出、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率均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以国企职工和城镇居民为主要对象的社会保障支出的提高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则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据此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社会保障支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泰尔指数、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测算了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状况,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经济发展水平、二元经济结构、政府政策、农民因素、制度因素等5个方面因素对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加大财政三农支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和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甘肃省为例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应指标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别对影响甘肃省城镇和农村居民储蓄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不同因素对甘肃省城镇和农村居民储蓄的影响,然后提出相应的建议。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建设,促进城乡居民社会闲散资金寻找更多的投资渠道;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下,着力做好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谨慎使用利率工具来调节储蓄。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的绝对差距一直呈扩大态势,相对差距呈现降—升—降的变化趋势,且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区域差异还很大。这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相悖。采用ARMA模型,利用Eviews6.0软件对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的绝对差距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13年至2015年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绝对差距仍会保持扩大趋势。政府应在完善户籍制度立法,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建设城乡就业平台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陈凡 《全国商情》2012,(24):90-92
通过对四起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分析,显示社会保障执法、司法中的某些法律问题,根据现行法提出意见,并根据十八大的精神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3.
"善治"理念主张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强调政府与公民的共同参与,这为实现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因此,针对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将"善治"理念融入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中,要充分发挥政府、公民个人等多方主体在其可持续性发展中的作用,通过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实现城乡养老保险体系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是实现居民收入再次分配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虽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本文利用近年来武汉地区社会保障统计数据和调查资料,从深入分析城乡社会保障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入手,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武汉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泰尔指数,对2000~2010年间福建省城乡居民收入的非均衡程度进行了测量。通过考察福建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整体变动状况、了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程度之后,对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人力资本差异、城乡社会保障差异以及城乡财政支持力度差异四方面提出缩小福建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和建设"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遏制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首先需要搞清楚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文章在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国家政策、经济、社会人文等角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进行了系统综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分析视角,为相关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作为一项重大惠民政策,新农保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和难题。为了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能力,实现新农保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持续进行政策创新,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信息化建设、法制化建设、基金建设和社会保障网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来,福州市虽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城乡分割、区域分割、群体分割等制度碎片化问题,降低了制度实施的效率和效果,不利于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基本社会保障项目的城乡一体化势在必行。必须整合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及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在筹资、补偿和管理体制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建立起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综合社会救助在内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民众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9.
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客观存在的逆向分配,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城乡居民收入的逆向分配源于商品要素市场的失灵、城乡博弈力量的悬殊、城市偏向路径的持续和制度体系缺陷的存在。要扭转逆向分配,必须完善商品要素市场,增强农民博弈力量,落实"三农"倾斜政策,创建公平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0.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年来,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其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也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本文通过现状分析和实证分析,从地域特色、城乡差异和结构内部"三个层面"入手,总结出影响食品结构变化的"四方面"因素,即在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和技术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江苏省城乡居民主食消费稳中有降,副食品消费、超市零售和在外饮食支出迅速增加,其食品消费结构不断趋于多样化,营养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