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方金融监管是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地方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变迁、形势变化与现状问题、改革路径与政策建议等方面展开了研究。研究发现,地方金融监管从基础逻辑、国际经验与制度变迁的角度上应该回归“监管”理性;由于地方金融监管面临金融科技新挑战、新兴金融新风险、监管调整新格局与风险处置新任务,存在监管法治建设滞后、监管基础设施落后、监管理念工具陈旧以及监管分权协同不足等问题,须从金融与实体、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监管与创新四大关系和制度、技术、组织、方法、协同五个层面重新明确地方金融监管改革的方向与路径。因此,应遵循地方金融发展规律与监管改革方向路径,加快地方金融监管法治进程、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基础设施、转变地方金融监管理念方式与建立地方金融监管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2.
全球视野中的金融创新:动向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全球金融创新的最新动向包括金融机构的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金融监管的创新等.根据世界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我国金融业必须迅速调整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战略,积极推进金融工具、金融技术、金融服务项目及服务方式、金融体系、金融监管、金融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金融创新的产生对宏观政策的制定、金融市场运行、商业银行透明度都有影响,金融创新能够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也能加剧金融风险的扩大,对金融稳定性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的金融监管应建立健全银行、证券、保险监管机构间以及同宏观调控部门的协调机制,通过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准则的制定,借鉴国外金融监管经验,不断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创新的产生对宏观政策的制定、金融市场运行、商业银行透明度都有影响,金融创新能够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也能加剧金融风险的扩大,对金融稳定性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的金融监管应建立健全银行、证券、保险监管机构间以及同宏观调控部门的协调机制,通过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准则的制定,借鉴国外金融监管经验,不断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以混业经营和金融创新为趋势,功能性金融监管因其顺应了这一发展潮流,在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基础上,更加侧重金融效率与金融机构的协调.从而成为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我国应强化对金融业的功能性监管,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针对金融创新不断调整功能性金融监管结构,以最大程度地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次贷危机谈金融创新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理好创新与监管的关系,是推动金融业稳健发展的重要课题。在金融创新的同时缺乏相应有效的监管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矛盾的统一体,具有统一性和对立性,两者相互影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起着推动作用,监管是金融发展的引导力量和有力保障,金融监管能支持和引导创新,能消除创新的负面效应,科学有效的监管可以促进金融健康发展。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创新和监管都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积极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加强金融监管,才能实现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我国金融行业无论从盈利水平和风险控制技术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近来频出的金融产品滥用和违规操作的丑闻,又凸显出研究金融创新对金融安全影响的必要性。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它与金融安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合理利用金融创新,有效完善金融监管,是保证我国金融业良好发展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创新:特点分析与推进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金融创新的特点表现为:以政府权力为中心的政府供给主导型;触及传统体制与金融运行中主要矛盾的深层次金融创新较少;缺少明晰目标,随意性较大;以吸纳型金融创新为主;发展进程不平衡;管制较为严厉等。针对这些特点,应采取以下推进对策:强化微观金融主体在金融创新供给中的作用;转变回避矛盾、不敢碰硬的创新思维,把制度创新放在首要位置;政府应尽快制定明晰的金融政策;处理和协调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加强金融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融业要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绿色金融"、"碳金融"是必经之路。绿色金融在低碳经济下发展势头迅猛,碳金融交易市场成为低碳经济制高点。中国碳金融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应积极发展碳金融,获得主动权,即要积极制定碳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健全碳金融监管和法律框架;培育碳金融创新机制,完善碳金融中介服务;创新和发展多样化的碳金融工具;建立统一的碳金融市场;积极推动碳交易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进程;等等。  相似文献   

10.
金融消费者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维护金融稳定的国际共识,加强对消费者金融权益保护的立法与监管迫在眉睫。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是我国金融监管的核心内容,需要在鼓励创新和强化监管之间取得平衡,需要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1.
信托制度是一种基于信任而委托他人管理财产的法律制度,作为英美法系的一种特殊的财产制度安排,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是确保信托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所在,其也决定了信托公示制度设立的必要性。然而,我国信托立法中对信托公示制度的规定相当粗糙模糊。本文通过对信托制度基本制度的剖析,立足于我国现行立法,提出了构建我国信托公示制度的现实方案。  相似文献   

12.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中国技术引进的目的、方式、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动力、能力和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各阶段宏观经济工作质量、技术创新体系的变动使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成效呈现阶段性差异;计划经济体制对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产生了双刃剑的作用;这些与国际关系等非经济因素交织在一起使1949—1978年中国工业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创新之间,是一种相互决定、相互促进的关系。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制造产业冲击,让我们看到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创新良性互动的关系,折射出我国促进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在我国立法史上是全新的创举,彰显了中国坚定不移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草案赋予了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就贸易、投资及相关管理活动制定法规的权力,这是创新性的授权立法。草案需要增加对自由贸易港的定义,以法律明确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最高开放形态的定位。在框架结构上需借鉴通行国际经贸规则,调整数字贸易条款和金融服务条款的内容。在管理职权、清单制定的主动权等方面,要遵循充分赋予海南改革自主权原则,通过法律方式将行政许可权下放给海南。在税费征收问题上,明确税费的底线与上限,给市场主体以明确的预期。同时增加评估条款,将行之有效的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行评估的做法予以制度固化。通过对草案的这些修改,以期未来通过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法律体系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的金融机构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其首要问题是熟悉掌握和正确运用WTO金融法律规则,然后逐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现代化的金融法律体系,这种改革应以入世规则为基准,从立、改、废、创新四个层面同时展开。  相似文献   

16.
属于微观经济范畴的体育产业结构升级问题,是促进中国体育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将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体育经济的增长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创新和市场创新方面探讨研究了中国体育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正确的体育产业结构规划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目标以及"后世博"时代上海城市的内涵发展对商务立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加快地方商务立法,完善商务法治建设,充分发挥商务立法在内贸和外贸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对"十二五"时期上海商务立法发展的机遇与要求、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率先应用游客教育来管理游憩冲击。但时至如今,国内外还没有一部明确的法律保障有关部门依法行使游客教育权力。从分析游客教育的概念入手,明确了游客教育立法的内涵,阐述了游客教育立法的必要性、游客教育立法范围和游客教育立法的结构体系。指出游客教育立法是公民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提高国民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旅游公共价值的根本保障;它的立法范围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和旅游地干预体系等四大领域;在旅游生产力有了全面快速的发展、配套程度明显改善的当前,应该建立以游客教育法为核心,游客教育行政法规、旅游及相关部门规章、地方性游客教育法规为辅的游客教育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物权法》对于遗失物拾得人权利义务的规定不够细致和完善。现行法律对拾得人与遗失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规定不对等,忽略了对拾得人的利益兼顾,其产生的法律后果违背了立法者初衷。  相似文献   

20.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是强化科技与经济联系,完善创新体系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论文选取1996—2017年中国中央政府及各部委所发布的85篇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政策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演进趋势及内在规律分析,得出政策制定部门参与水平上升、政策工具搭配组合日益多元、重视提升政策客体转化积极性的结论,并对未来政策发展方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