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经营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已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发展方向。中资企业成长于香港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中,发展较早的中银、招商局、中旅、华润等在香港已有几十年以至上百年的历史,不过绝大部分中资企业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经过一、二十年的迅速发展,截至2006年底,香港中资企业总数达2905家,在港雇员已达4.56万人,在海内外拥有总资产36033亿港元,2006年,实现税前利润2614亿港元,香港中资企业已经成为香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香港简讯     
中资企业总资产超过13000亿港元 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协调管理部主任石纪杨表示,香港中资企业现有总资产超过13000亿港元,在香港外来资本中,仅次于英资居第2位。股市方面,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28家企业和香港具中资背景的红筹股上市公司的股票总市值也超过5127亿港元,占香港股市总市值的13%以上。他表示,目前中资企业正致力谋求多元化经营。总市值超过100亿港元的上市中资公司,基本上是香港中国企业协会的会员公司。  相似文献   

3.
中资企业在港居第二位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协调管理部主任石纪杨日前披露,香港中资企业现有总资产超过13000亿港元,在香港外来资本中仅次于英资居第二位。而股市方面,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28家企业和香港具有中资背景的红筹股上市公司的股票总市值亦超过5127亿港元,占香港股市总市值的13%以上。他表示,目前中资企业正致力谋求多元化和向集团化经营方向发展。现在,总市值超过100亿港元的上市中资公司,基本上是香港中国企业协会的会员公司。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中资企业在香港的经营可以追溯到1949年之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银、招商局、华润、中旅四大老牌中资企业。在1949~1979年的30年间,香港中资企业发展缓慢,数量仅十几家,而且业务一直限在进行及与国内有关的贸易、航运、旅游等方面。1979年以后,中资企业在港发展迅速,中央各部委、各省市、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纷纷在港设立大批新公司。国务院于1983年成立的光大集团和1987年成立的中信集团,是这期间  相似文献   

5.
<正> 竟逐场中的中资 中国内地在香港的企业资本简称“中资”,中资是目前在香港仅次于华资(香港当地华人资本)、英资的第三大资本力量。据香港中国企业协会统计,截至1996年,经国家批准的香港中资企业已达1818家。据估算,到1995年,香港中资企业总资产已达1.3万亿港元(其中仅中银集团一家即达9000亿港元),在港累计直接投资逾250亿美元。目前,香港中资企业主要集中于金融、贸易、运输仓储、地产及建筑等领域: 金融业。经过80年代的发展,中银集团已成为香港仅次于汇丰的第二大银行集团。1993年中资已占香港银行资产总额  相似文献   

6.
吴江 《亚太经济》1999,(4):33-35
改革开放以来,在港中资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他们立足香港,依托内地,逐步迈向多元化和国际化,对促进内地的经济建设,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有中资背景的上市公司股票,即所谓“红筹股”,曾经是倍受青睐的投资对象1996、1997年在香港形成了一股红筹热潮。但是,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在港中资企业的内外经营环境急剧恶化,尤其是广信事件后,不少中资企业出现债务危机,粤海、华闽被迫进行债务重组,中资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严重问题一下子暴露出来。从红筹热潮到红筹危机,在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港中资企业如何通过改…  相似文献   

7.
香港 香港共有中资企业1723家 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副会长安继涛表示,全港目前共有1723家中资企业,累计投资250亿美元。中资贸易额占香港贸易额22%,中资银行存款市场占有率23%,贷款总额占7.8%,保费收入占22%,货运占25%,建筑承建额占12%。 美商成香港第2大投资者 随着美资机构在香港的数目及投资额稳步上升,现已成为仅次于中国的香港第2大投资者。据统计,目前约有近千家美国公司在香港经营各种业务,总投资额达150亿美元。目前,美资主要在香港投资设立了独立的办事处。此外,居香港美国人约有3.1万人,并以每年  相似文献   

8.
战后40多年来,香港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由一个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小商港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交通、旅游和信息中心,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香港资本市场资金充裕、借贷灵活。近年来,国家为加快国有企业运用股票方式利用外资的步伐,积极稳妥地推动企业赴香港上市。目前,全国已有33家大型内地国有企业在香港上市(俗称“H”股),50多家驻港中资企业在香港上市(俗称“红筹”股),约占香港股票总市值的7%。在过去3年多,中国企业透过H股和红筹股的形式,先后在香港股票市场建设。例如:1997年5月上市的…  相似文献   

9.
张忆 《亚太经济》1989,(3):42-45
中资企业在港发展及其贡献 对于近年来中资企业在香港的迅速发展,引起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注目。对于中资企业在对香港和内地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议不一。最近随着内地整顿经济秩序工作的开展,相应对在港中资企业着手进行整顿,中资企业暴露出来的问题及其去向更成为香港人士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香港作为一个国际经济交汇的自由港,世界各国资金均有流进流出之自由,中资进入香港既有其客观必然性,也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香港的中资企业已达1600多家,总投资累计逾200亿美元;中国资本在香港已超过美、日等国际资本,成为仅次于英资的第二大外来资本。有人士预期,随着部分英资财团地位趋降,中资企业将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其原因有三。一是香港进入后过渡期后,部分英资财团加紧部署集团国际化策略,包括迁册、撤销第一上市地位、加强海外投资等,同时“中国因素”对港经济影响力日益增长,为中资发展提  相似文献   

11.
信息广场     
香港: 1994年中资企业在香港总资产达425亿美元 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乌兰木伦指出,中资企业在香港总资产 1994年底已达425亿美元。中资贸易额占香港贸易总额22%、中资银行存款额占23%、中资保险收入占21%、中资货运量占25%、中资建筑工程量占12%。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中资企业协会新任会长陈久霖近日透露,目前在新加坡注册的中资企业总数已有1270家,资产总值达190亿元。雇员人数已达数万人。陈久霖认为,中资企业很快就会成为新加坡第四大外国投资群体。  相似文献   

13.
问:香港回归后,外国投资者能否与中国公司平等竞争?答:中资企业目前在香港的资产达400多亿美元,成为香港经济发展与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内地在香港的投资仍视同境外投资,国家按照境外投资的规定进行管理。香港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市场,在香港的中资企业,必须遵守香港的法律、法规,和所有在港的企业一样,既受到当地法律的保护,又受当地的法律的管辖和约束。简言之,一切在港企业都必须遵守当地的“游戏规则”。中资企业与香港其他资本组成的企业一律平等,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没有任何凌驾于其他企业的特权,也不会…  相似文献   

14.
刘欣 《沪港经济》2008,(1):12-15
嘉华集团于1955年由吕耀东的父亲、香港知名企业家吕志和创立,主要从事建筑材料、地产、酒店业,近年又涉足休闲及娱乐投资。今天的嘉华集团在香港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嘉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及银河娱乐集团有限公司,另外还包括有Gresleigh Homes Group及Stand ford Hotels Group,业务投资遍及香港、澳门、中国内地、东南亚以及北美洲各大城市,福布斯杂志将其列为世界400名最大家族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15.
观天下     
MM新加坡中资企业协会新任会长陈久霖近日透露,目前在新加坡注册的中资企业总数已有1270家,资产总值达190亿元,雇员人数已达数万人。陈久霖认为,中资企业很快就会成为新加坡第四大外国投资群体。新加坡已成为海外中资企业最集中的国家,很快将取代印度,成为新加坡第四大外国投资群体。中资企业目前在新加坡的外来投资群体中名列第五,排在日本、美国、欧盟和印度之后。其中,排名第四的印度在新加坡有1500家企业。陈久霖日前说:“尽管新加坡的中资企业在数量上比印度的企业少200多家,但近年来前来新加坡寻求合作与发展的各类中资企业却是在以…  相似文献   

16.
杨益 《中国经贸》2012,(19):25-27
转眼问香港回归已15周年。虽然内地企业进入香港远早于此,但真正取得突飞猛进发展,收效最显著的却是在这15年。1997年,内地在香港投资的企业中,总资产过千亿港元的只有中银香港一家。15年后的今天,已经有16家中资企业总资产规模迈过千亿大关。也就是在这短短的15年问,内地已由受资者变成了投资者,资本流动由回归前的香港向内地单向流动为主,转向回归后的双向流动。香港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1998年内地企业在香港投资存量为2137亿港元,不到香港企业在内地投资存量的40%;2010年内地企业在香港投资存量达31273亿港元,为1998年的14.6倍,还略高于香港企业在内地投资存量。内地企业“走出去”,离不开香港的平台作用;香港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内地企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屈臣氏密码     
19世纪20年代广州的一个小药房是屈臣氏的前身,1841年业务拓展到香港。二十世纪初叶,屈臣氏在香港、中国内地与菲律宾奠定了雄厚的业务根基,旗下有100多家零售店与药房。1981年屈臣氏被华人首富李嘉诚名下的和记黄埔收购,自从成了李首富的囊中物后,通过李氏团队出神人化的缔造,屈臣氏变成了全球首屈一指的个人护理用品、美容、护肤商业业态的巨擘。发展到今天的屈臣氏在全球门店数已超5000家,销售额逾百亿港元,业务遍及亚、欧等40多个国家。  相似文献   

18.
“红筹”梦已醒 中资企业出现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香港金融风暴到来之前,以红筹股为龙头的中资企业股票市值已背离其实际盈利水平,红筹股公司的运作  相似文献   

19.
杨益 《中国经贸》2012,(10):25-27
转眼间香港回归已15周年。虽然内地企业进入香港远早于此,但真正取得突飞猛进发展,收效最显著的却是在这15年。1997年,内地在香港投资的企业中,总资产过千亿港元的只有中银香港一家。15年后的今天,已经有16家中资企业总资产规模迈过千亿大关。也就是在这短短的15年间,内地已由受资者变成了投资者,资本流动由回归前的香港向内地单向流动为主,转向回归后的双向流动。香港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1998年内  相似文献   

20.
国际资本在香港直接投资对香港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国际资本在香港的直接投资一直维持状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其行业分布主要是制造业、金融业和贸易及零售批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对制造业的投资会有所放缓;在金融业方面,近年来中资企业异军突起,有可能与其它国际资本分庭抗礼;而欧美资本在贸易及批发零售业方面仍有相当的发展潜力,东南亚资本也会继续利用香港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际贸易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