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刚察县有草地面积69.48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62.78万公顷。2002年以前,由于高原鼢鼠的活动猖獗,草地退化相当严重。为扭转这一局面,从2002年开始刚察县积极开展了高原鼢鼠的防治工作,截止2004年底,共完成鼢鼠防治面积6.27万公顷,完成计划任务的101.1%,捕捉鼢鼠267367只,使用资金52.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46.5万元,牧民自筹6万元),灭效达93.09%,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辽宁省科技厅大力支持下,辽宁省农科院承担了"生态草原建设及牧草引进选育开发"项目,针对我省大面积草原退化严重,缺乏草地改良亟须的优良品种以及草地植被恢复技术和人工草地建植技术不完善等问题,开展了牧草新品种引选、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和人工草地高效生产技术研究。目前,筛选出适合退化草地改良的牧草品种5个、建植人工草地用的优良品种3个;提出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模式3种;制定了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发表论文6篇,获得专利2项。示范区内退化草地植被覆盖率提高到72%以上,土壤蓄水能力提高12%以上,人工草地生产能力提高了8%。目前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土地利用作为地球表面与人类活动连接的纽带,明确其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对于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以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区为例,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来探究研究区在199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年际变化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2015年草地面积为329.52万hm~2,占总面积的81.17%,是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土地利用类型, 1990—2015年草地总量略有减少,减幅为0.04%;湿地作为研究区第二大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先减后增、整体减少的趋势,整体减幅为0.36%;其他土地面积减少1.39万hm~2,减幅为19.05%;面积增加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面积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增加8 480hm~2,增幅高达102.60%;人工表面面积增加6 075hm~2,增幅为29.47%;林地面积增加了2 908hm~2,增幅10.48%。草地、湿地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表现为净转入特征,耕地、林地和人工表面用地表现为净转出特征。区域经济和农畜因素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论]草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换是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区域经济和农畜因素共同影响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的启动实施,三江源地区开展大规模的草原鼠害防治,鼠害猖獗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特别是个别地方"鼠进人退"的状况基本得到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是促进草地生产力提高。据监测结果显示,防治区植被总盖度增加17%,草地总产草量提高7.87%,约挽回牧草损失22亿公斤,相当于105.44万羊单位的年饲草量。二是增强牧民保护生态意识。广  相似文献   

5.
一、贵州发展肉牛产业化具备的条件 (一)良好的资源与环境。贵州地处地亚热带,冬无严寒,牧草几乎全年都可生长收割,境内有428.7万hm~2天然草场,33.3万hm~2田地坎,200万灌木林地和林下草地等,若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至少可养草食家畜1200多万牛单位,是贵州发展肉牛产业的天然基础;相对污染较轻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龙岩地区6个国有林场地处各县(市)的边远山区,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林场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现经营总面积达4.6万 hm~2,林地面积4.46万 hm~2,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92万 hm~2,达到速生丰产林的面积近7000hm~2,占人工造林面积的34.8%;林木总蓄积量254.52万 m~3,其中用材林蓄积量245.35万 m~3;竹林面积1773.3hm~2,毛竹株数408.066万株;多种经营项目25项,年产值403万元,利润49.8万元;年产木材4.57  相似文献   

7.
陇东黄土高原牧草种植历史悠久,天然草地面积大,发展牧草产业是振兴当地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该文通过对甘肃庆阳市牧草产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陇东黄土高原牧草连片种植、推广优良牧草、加强对天然草地的保护和利用等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造林绿化与林业生产(一)全国造林灭荒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造林质量稳步上升据统计,“八五”期间,全国预计完成造林面积2954.40万 hm~2(超额完成“八五”计划的40.22%),比“七五”时期增长11.69%,年平均增长2.9%。在全部造林面积中,人工造林完成2527.32万 hm~2(超额完成“八五”计划的39.50%),占全部造林面积的85.54%,比“七五”时期增长17.44%;飞播造林共完成427.08万 hm~2,占全部造  相似文献   

9.
川滇生态屏障区生态承载力研究——基于生态足迹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供需模型对2010年川滇生态屏障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监测,通过计算分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数据,并构建供需平衡模型(ECCI)估算和评价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该区域主要以生态盈余为主且云南省的生态承载力优于四川省,其中处于生态盈余指数均值达0.35,处于生态赤子的5个县指数均值达1.78,处于生态平衡状态的4个县指数均值达0.97。从县域尺度分析发现:若尔盖县及红原县人均生态足迹均高达14hm~2/人,区域内草地退化严重,处于严重超载。从生态承载力的构成分析发现:草地的人均生态足迹达2.94hm~2/人,化石能源用地的人均生态足迹达0.452.94hm~2/人,均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出现了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草地农业是指以多年生牧草及豆科牧草为主,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土地管理制度。一般多采用混种、轮种、或单种方式。由于目前世界粮食供应不足,若大面积种植固氮的牧草,发展草食动物,将有利于解决动物蛋白质不足问题,还可提供大量经济价值高的乳、毛、皮等畜产品。由于牧草增加了草地覆盖率和土壤有机质,从而保持了水土和增强了农业生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选用斯品诺、环虫酰肼及复配剂对水稻二化螟进行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环虫酰肼SC 100 mL/667 m2单用防治二化螟平均防效为88.94%,用量减半与三唑磷桶混防效达93.75%,与5%阿维菌素50 mL/667 m2防效为84.28%与97%乙酰甲胺磷WG混用防效为86.72%,使用助剂施药一次效果为69.28%。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期间十八站林业局森林资源经营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经营有利于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实现森林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以"十二五"期间十八站林业局森林资源经营数据为基础,对其木材生产情况和森林经营情况做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十二五"期间十八站林业局共生产木材51.74×10~4m~3,完成森林抚育面积8.72×10~4hm~2,完成森林培育面积0.78×10~4hm~2,林地面积增加0.22×10~4hm~2,有林地面积增加15.48×10~4hm~2,有林地蓄积增加299.62×10~4m~3,林分单位蓄积57.69m~3/hm~2,林分平均郁闭度0.58,森林覆盖率82.36%。综合看来,十八站林业局森林覆盖率高,森林蓄积增加相对缓慢,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低。  相似文献   

13.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生态足迹方法研究计算了三江源区藏族牧民生命周期内消耗的草地生态足迹及其补偿标准,并结合研究区退化草地面积对移民的适宜数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维持一个牧民一生饮食消耗所需的草地面积为2.44 hm~2,维持基本收入所需草地面积为3.88 hm~2,二者总计为6.32 hm~2。人均补偿标准应该为(人均寿命-现实年龄)×草地单价×6.32。以退化草地面积为核算依据,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区需要搬迁的移民数量总计为3.70万人,所需资金总量约为39.35亿元。  相似文献   

14.
县域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及补充耕地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耕地后备资源在耕地占补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过分依赖于土地开发的条件下,认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以及补充耕地的潜力,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限制因子法"摸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增耕地率和等级折算系数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测算方法,分析规划期内(2011~2020年)黑龙江省嘉荫县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类型上占补平衡需要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结果]嘉荫县耕地后备资源总量25 838.36hm~2,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和西南部,北部以其他草地为主,西南部以沼泽地为主,其他地区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分布比较零散;从类型上看,嘉荫县沼泽地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其他草地。为满足耕地数量、质量和类型上的占补平衡,至2020年最低需要开发耕地后备资源面积10 683.83hm~2,最高需要开发12 426.34hm~2;其中补充旱地、水田和水浇地的面积分别为10 513.35hm~2、163.78hm~2、6.71hm~2,且消耗时间小于15年。[结论]研究明确了耕地后备资源补充潜力,为下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实施草原补奖政策既是国家一项惠及牧区、牧民、牧业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青海省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天然草地面积6.23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7.7%,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5.8亿亩,占全国草地面积的十分之一,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全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也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青海的生态安全直接关系我国乃至东南亚的生态安全。青海脆弱的生态系统决定了落  相似文献   

16.
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草原曾经带给人们的美好记忆。如今,过度放牧和连年刈割撕破了这幅景象,取而代之的是植被盖度低、生产力水平低、优质牧草比例低、毒草比例增加等一个个挂在牧民人嘴边的"生计问题"。生态学家方精云有一个宏伟而颇具诗意的设想:把90%以上的草地都"圈"起来养着,只开垦剩下不足10%的耕地,种出优质的饲草,一方面喂饱牛羊,进而丰富人们餐桌上的肉类食物;另一方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牧草的调查,引进及栽培试验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旺生 《中国农史》1998,17(2):79-85
本文详述了近代中国有关牧草科技的引进及发展概貌。主要内容包括:(1)近代国内外对中国草原和草地的考察和研究;(2)优良牧草品种的引进;(3)优良引进牧草的栽培试验研究;(4)牧草的育种和贮藏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化石能源用地和其他用地区分开来,应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我国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徐州1999—2018年转型期间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筑用地、化石能源用地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并采用流量资本占用率、存量资本流量利用比和理论足迹广度系数等指标分析了徐州市转型期间对自然资源流量资本与存量资本的利用程度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徐州市人均足迹深度由1.578上升至2.489,人均足迹广度由0.199hm~2下降至0.184hm~2,人均三维生态足迹由0.314hm~2上升至0.458hm~2。这说明徐州市占用的流量资本越来越多,消耗的存量资本不断增加,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不同地类的自然资本利用差异显著,六类用地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其中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筑用地的生态赤字较小,化石能源用地的生态足迹大幅度上升,徐州市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工作仍以消耗资源为代价,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介绍黑龙江省八面通林业局全面推行国有森林资源“划区管护、责任承包”改革的主要做法及初步效果。树立的新观念:“资源有价、使用有偿、管护有责”;运行机制:“双层经营、三级管护、四点结合”。初步效果:增加了管护森林资源的力量,增加了就业;增加了责任人追求经济效益的利益驱动,提高了个人收益;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目前全局承包面积达12.9万 hm~2,占施业总面积的75%。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目前生产上防治葡萄白腐病的4种农药,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葡萄白腐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农药福星、正欣50防效最佳,连喷3次药后,20d防效仍达100%,其次为农药精本、叶美防效达81%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