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薛苏鹏 《当代经济》2021,(7):102-105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养老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从城镇化进程、人口结构、家庭形态、社区支持体系、养老资源供给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农村养老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认为农村养老问题的根源是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应该辩证地看待提高生育率对解决养老问题的作用.研究发现,新发展阶段推进农村养老事业新进步应在五个方面重点加强:一是拓展养老资源供给渠道,丰富养老服务内容;二是稳步提高农村基本养老金标准;三是创新养老服务手段;四是利用科技进步提升农村养老治理能力;五是重构农村社区养老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少子化导致高储蓄与高教育投资并行,弱化了家庭对老人的经济反哺能力;空巢化、隔代化危及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家庭养老供给面临困境的同时也阻碍了农村经济增长。利用正外部性理论和弹性理论分析可以凸显家庭外部途径优化养老资源供给的必要性,从而得出应构建政府、社区、家庭三方驱动的养老支持力相容系统和养老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梁娜 《经济师》2008,(7):7-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养老问题凸显,完全社会化养老短期内在我国农村是不可能实现的.家庭养老在农村依然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在目前研究继续完善农村家庭养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家庭养老供给主体的变化带给家庭养老的挑战,提出具体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面临家庭供给能力弱化,政府供给不足,市场供给失灵等诸多困境,亟需进行供给侧改革.这既是有效应对"银发浪潮",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客观要求和关键举措,也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使然和应有之义.这就要求,变革供给理念,构建协同供给体系,优化供给结构,不断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利用问卷调查资料,定量描述了现阶段农村家庭养老的基本情况,并从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角度探讨了农村家庭养老面临困境的原因。当前农村家庭养老遭遇问题并不仅仅是养老资源匮乏的结果,更是农村代际关系内含的价值失调的结果。家庭延续的价值取向已很难为家庭养老提供终极动力支持,家庭养老作为一种超经济的伦理性行为的特征正在消失,这是当前农村社会出现严重的家庭养老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6.
农村养老谁是主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社会养老保险不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主体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对家庭养老还是自己养老谁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主体,还没有一致意见。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家庭养老,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当前我国农村老人养老主要靠自己。1991年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论证报告》的总报告中提出,虽然我国农村老人与子女住在一起的比例高达88.7%,但收入来源和生活料理靠老人自己的比例分别是50.7%和82.2%。这就是说,家庭养老的实际比例并不高,也不占绝对主导地位。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是自己养老。一、居家养老和家庭养老…  相似文献   

7.
于兰华 《生产力研究》2011,(9):52-53,98
当前社会形势下,经济、文化、社会等养老资源供给困境,严重影响了我国老年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为此,必须构建构成性多元养老资源供给机制,充分发挥国家、家庭、社会提供养老资源的优势,使老年失地农民能够过上有生活水准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与转型对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养老通过家庭内资源的代际转移促使成员在不同生命周期内的平稳消费,是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工业化与城市化正在削弱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同时带来了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强家庭养老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分析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局限性入手,阐述了中国农村社会化养老模式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指出当前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是中国农村的现实选择,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体系提出了有现实意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的具体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文凤 《经济师》2011,(3):69-69,71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精神能够令家庭主要照顾者减轻负担,最大程度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老人能够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社会工作介入社会化养老,能够充实社会养老资源,并协调养老资源的供给,从而提高社会化养老程度。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养老保障功能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芳 《经济研究导刊》2008,(14):172-176
家庭养老不仅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也是老年人安享天伦之乐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是农村家庭养老的重要基础。尽管土地收入对养老的经济支持水平在下降,但是,可以通过土地所有权、土地经营方式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提高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同时,使农村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社会养老有机结合,这有利于减轻国家社会保障负担,有助于家庭养老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梁文凤 《经济纵横》2022,(10):82-88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养老问题日渐凸显,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关注的重点。目前,我国农村养老面临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市场及其他社会力量在农村养老中参与度较低等困境。为有效纾解农村养老难题,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应协同多方力量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宏观层面,切实加强构建与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尤其要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老年福利制度,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中观层面,充分调动市场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体系建设,推动养老服务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发挥商业保险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作用;微观层面,夯实居家养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专题调查等方法,对浙江农村老年人养老支持力作了研究。家庭养老是农村老年人养老的最主要模式,农村老年人用自我养老体现自己的价值,社会养老起着"安全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解决好广大农民的养老问题,大力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有利于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弱化、农村养老机构供需失衡、养老机构社会资本参与严重短缺、养老服务水平低、养老服务资金和经费保障不足等诸多问题,提出要发展农村养老服务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养老服务事业、加强家庭养老服务功能、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受到冲击。通过对苏北某县的调查,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模式的特点。调查地的农村自我养老的比重已经超过家庭养老,农村养老从传统的家庭成员经济供养、生活照料、情感慰藉为主转变为老年人的经济自给、生活自理和情感自抚为主。农村养老模式的这种变化其原因在于人口流动严重削弱了传统家庭养老,而另一方面,社会养老又尚未建立,因而是现阶段的一种被动无奈的选择,是一种过渡性模式。长远来看,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的出路是走向社会养老。为此,须在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的同时,积极构建农村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倩 《经济与管理》2008,22(11):67-70
家庭养老是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出现了老人权威危机、保障主体缺位、交换互惠不对等、代际倾斜严重等问题。传统文化的约束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家庭养老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农村家庭养老的传承和发展应从法律规范化、政府支持、文化支撑等方面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7.
论新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基本架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针对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中出现的直接套用外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必须立足于政治体制、经济实力和文化传统来创新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模式。即以家庭家族养老保障为主线,建立家庭家族养老资源的纵向风险分散机制,形成一种内源式生长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并通过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反思城镇养老保障体系,最终建立起运步由农村养老保障向完善城镇养老保障扩展的中国特色养老保障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民族地区农村传统单一家庭养老机制下养老决策入手,从经济学视角探讨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资源供需失衡,不利于经济增长的难题。在民族地区构建适合民族地区农村的有效养老机制,并使其与社会经济形成良性互动,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7,(4)
四川省老年人虽然在养老意愿方面,不管城镇还是农村都表现为倾向于家庭养老,然而在具体养老模式的选择上要区别对待,因为城镇与农村在经济收入、居住环境、需求层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文章根据对四川省城镇老年人生活与需求状态的调查研究,提出社区养老、家庭养老、以老养老、以房养老等几种养老模式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老人的劳动供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2000年农户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了中国农村50岁及以上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并分析了影响农村老年劳动力劳动供给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村老人的劳动参与率较高;影响老人是否工作的因素主要是年龄、健康状况、所承担的责任、性别、居住方式和土地等家庭因素,与经济因素关系不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家庭的核心化和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流迁,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冲击,必须在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