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师》2020,(1)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互联网正以势不可挡的速度和广度不断发展,为人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世界创造价值。对于企业而言,员工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进步的推动者,员工的稳定是保障互联网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合理的员工离职是必要且有益的,不仅能够引进新人才还会促使员工努力工作。但是过高的员工离职率和过于频繁的员工离职对企业的危害也是极大的,不仅会带来高昂的人力资源重置成本,还不利于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因此互联网科技企业对员工进行离职管理以降低员工离职率就变得尤为重要。文章以A公司离职员工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影响其离职的因素,建立离职模型,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通过相关性和频数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提出有助于A公司减少员工离职的具体措施,并为所有互联网公司进行离职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员工离职已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降低员工离职率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公司重视。转换型领导通过理想化影响、鼓舞性激励、智力激发、个性化关怀的领导行为方式影响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进而影响其离职率。本文以K公司为背景,主要通过深入访谈方式来研究我国中小企业中转换型领导如何影响员工离职率。  相似文献   

3.
证券公司核心员工离职行为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进勇  郭猛 《经济师》2010,(1):215-216
我国证券公司核心员工人才流动情况目前比较严重,他们的离职会给公司造成严重后果,核心员工离职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文章主要从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并主动营造公司留人的大环境、提供公平性与保障性的薪酬福利整体水平、重视核心员工职业生涯开发的管理、提供灵活的工作方式以及充实的工作内容等方面,针对证券公司核心员工的离职行为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朝孝 《经济论坛》2012,(7):137-139
近几年,国内许多地方都发生了比较严重的用工荒现象.与用工荒现象紧密关联的则是员工流失问题.本文以河南金丹公司为例,从薪酬待遇、婚姻家庭、工作环境及事业发展四个方面解析了员工离职的动机,并提出了解决员工离职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员工离职对老板来说是一个可怕的字眼,企业的好多紧急问题都是员工离职造成的.离职员工给企业带来财产、名誉上的损失并不鲜见,前员工与企业交恶,闹上法庭的案例也常见报端.因此,"前员工"往往成为一些企业不太欢迎的对象. 可怕的离职员工 选择离职的往往是那些有能力的和老板不希望走掉的人.一个重要管理者离职,不仅可能让一个部门或一个业务瘫痪一阵子,他还可能带走很多部下,让这个部门或业务永久失去基础.一个有能力的技术人员离职,可能带走公司的核心技术,给公司增加竞争对手.一个销售骨干的离职,可能让销售收入一下子损失几百万,即使能够招到新的能干的业务人员,和客户重新建立关系也需要至少3到6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刘玥伶 《经济论坛》2014,(5):113-116
如何留住超市员工,降低员工流失率,是超市人力资源管理的紧迫任务。本研究通过对浙江某大型连锁超市员工满意度及员工离职意向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研究超市员工满意度及离职意向现状,通过回归分析找出导致员工离职的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March和Simon在1958年合著的Organizations中,从宏观的角度对雇员主动离职行为进行了研究,自此之后,学术界对此有了丰富的研究,并出现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研究结果。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关于雇员主动离职的研究提出了很多的理论与模型。国外对员工离职的研究较早,学者们主要围绕离职及离职意向的定义、离职意向与离职行为的关系、影响员工离职意向的因素分析以及离职模型等几方面进行研究。试通过对国外离职行为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为我国员工离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少人这么来形容公司人员流动。如何管理离职员工,不同的公司采取的措施备不相同,从中很容易看出公司是否真的“以人为本”,并尊重自己的员工,许多企业尤其是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对离职员工的管理已成为人力资源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不适当的处理方式和技巧往往导致不良的后果。由于用工体制、工作环境、工作特点等诸多因素,服务行业员工的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为企业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工作嵌入是对影响员工离职的工作内外因素的综合描述,借助工作嵌入理论,研究了非工作因素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工作嵌入与离职倾向负相关,即员工离职时会考虑到非工作因素的影响;同时就工作嵌入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探讨,回归分析表明:相对于工作嵌入,工作满意度可以更好地解释员工离职;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降低员工离职倾向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庞敏 《经济师》2014,(2):206-207
员工离职是目前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文章深入调查了员工离职的现状,剖析了员工离职的原因,提出了防范员工离职的应对措施,目的在于降低员工离职率,实现企业稳定长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枫 《经济纵横》2006,(5):76-77
同时接到几个员工的离职申请,北京佳信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人事经理孙杰一时无语,“奖惩不明、缺乏沟通的考勤制度,最后落得几个核心员工离职的结局,是公司完全没有意料到的。”孙杰对此深表懊悔。  相似文献   

12.
本期案例案例1:某公司员工A离职,但是用人单位以他曾经经手的事物未处理完毕为由,要求个人承担费用进行弥补,否则不给办理离职手续。问题:此单位做法是否合法?如果不合法,个人应如何处理?案例2:某公司员工B,在公司工作已两年(还在合同期内),于2月11日突然提出离职,并当天辞职。  相似文献   

13.
张明 《生产力研究》2012,(8):165-167
工作嵌入理论是国外近年来预测离职现象,解释员工留职原因的一个新的离职管理视角。文章基于工作嵌入理论,分析出员工离职的路径和动因,揭示了影响员工留职的相关对策,为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嵌入性,防范员工主动离职提供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员工自愿离职的多角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员工自愿离职大多从成本-收益或人力资本的视角来研究。组织的社会资本影响着员工的自愿离职,同时员工的自愿离职也影响着组织的社会资本。本文从成本、收益、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三个角度分析了员工自愿离职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并阐述了从社会资本的视角研究员工自愿离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离职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资源,员工离职管理是企业人才管理的延续.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员工离职管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知识型离职员工对企业来讲仍然存在很重要的价值,如何对知识型离职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最大议题。本文提出建立离职员工关系管理岗位进行专门的管理,并尝试延续企业与员工间构建的"心理契约",从而提出了对主动离职的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资料为研究对象,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离职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离职有显著负向影响;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聚合而成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员工离职有更显著的负向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整合对员工离职的直接负向影响较小,不具有显著性;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员工离职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对员工自愿离职的研究多从成本-收益或人力资本的视角来研究,其实,组织的社会资本也影响着员工的自愿离职,员工的自愿离职也影响着组织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9.
栾贞增  卢强  李娜 《经济师》2013,(12):222-224,228
在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人才流动越来越普遍,员工离职呈现加速趋势,核心员工作为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和保障,研究其离职的动机以及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往对核心员工离职管理的文献研究只是针对事后管理。文章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建立核心员工离职的临界管理模型,旨在充分了解核心员工离职动因、心理等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离职前的临界管理,从而达到保留和激励核心员工的效果,促进和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知识员工离职的博弈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姝  宋渊洋 《经济师》2007,(12):192-193
文章以复杂人假设为出发点,以知识员工离职基本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工作满意度、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组织约束等因素在知识员工离职过程中的作用,认为企业知识员工离职行为是否发生不仅取决于知识员工自身的内在因素以及市场供求状况、组织约束等外部因素,而且更取决于组织与知识员工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这种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知识员工离职的博弈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