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如果用一句话来斛释牛根生的成功和蒙牛的超速成长,那就是:思路决定出路.无论是牛根生个人在事业上的每一步突破,还是蒙牛的诞生、发展和不断超越,这些成功故事的背后,我们都看到牛根生的超常思维方式所发挥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力.我们从牛根生身上,感受到了一个创造型人才的典型特征,可以说,正是他的创造性思维成就了蒙牛.  相似文献   

2.
《科技与企业》2008,(3):74-74
蒙牛终于在香港成功上市了。牛根生带着这个成立于蒙古草原一个简陋两居室的企业站立到一个全新的起点上。随着蒙牛成功募集13.74亿港元,中国乳业的四大豪门伊利、光明、三元和蒙牛终于可以在资本市场共同对话,被各种问题困扰的中国乳业正在迎来格局巨变的前夜。  相似文献   

3.
王文 《企业文化》2008,(10):55-56
现任蒙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牛根生不惑之年开始创业,仅用短短6年时间,就创造了一个家喻户哓的“蒙牛品牌”,牛根生也获得了诸多荣誉和世人的瞩目。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得牛根生和他管理的蒙牛企业如此牛气冲天?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牛根生的做人之道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资讯评论     
牛根生式的成功越来越难了我是一家国企的管理人员,我对牛根生和蒙牛的成功研究了很长时间——因为我也有创业的念头,希望从牛根生的成功中总结出一些可以复制的经验。直到看到贵刊第13期的封面故事《别了,港湾》之前,我本  相似文献   

5.
企业家言论     
宁高宁:中粮需要明确新战略,年轻创业家的生活态度,蒙牛总裁牛根生的管理箴言,竺延风:远见是成功的基石,刘永好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6.
<正> “蒙牛”,经过短短两三年时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冷饮和乳品市场上与伊利、光明等齐名的著名品牌。然而在“蒙牛”成功的背后,却有着一段其创始人牛根生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1999年,身为伊利公司员工的牛根生被董事会免职后,与其他几个同时被免职的中层干部凑了100多万元,成立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两年  相似文献   

7.
“蒙牛”,经过短短两三年时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冷饮和乳品市场上与伊利、光明等齐名的著名品牌。然而在“蒙牛”成功的背后,却有着一段其创始人一一牛根生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1999年,身为伊利公司员工、事业蒸蒸日上的牛根生被董事会免职后,他便与其他几个同时被免职的中层干部凑了100多万元,成立内蒙古“蒙牛”乳业集  相似文献   

8.
蒙牛的高速成长堪称中国民营企业在不确定时代成功把握机遇的成功典范。回顾蒙牛的发展史,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企业是如何通过重新审视充满变化的外部竞争空间,整合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过程,从而找到机会并奇迹性发展的。蒙牛的老板牛根生最初只看到了眼前的竞争对手怎样、品牌如何、如何打入市场,后来他发现实际上自已以前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去考虑自身生存空间中的布局、  相似文献   

9.
《经营者》2005,(1):40-40
<正>入选理由 2004年6月14日,牛根生带领刚过5岁生日的蒙牛终于在香港成功上市,融资近14亿港元,造就了最豪华富翁团队。 2004年中国神舟五号载入航天飞船上天,第二天满天都是蒙牛的广告,所有的街头的TOP大的牌子全部都被牛根生买下来,包括终端。蒙牛以3.1亿元当上央视2004年新“标王”。  相似文献   

10.
管理学上有种说法,当一个组织里的所有人,包括得利者和失利者都不满意时。这个组织就离死不远了。可能正因为牛根生让蒙牛很多人都满意了,所以才有蒙牛的今天。企业家的性格决定所在企业的操守和目标,这句话再次在牛根生身上得到检验。  相似文献   

11.
宽厚者昌     
谁也不会怀疑,当今蒙牛乳业在乳业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1999年初,蒙牛创业时,当时被伊利免职的牛根生,虽然“躲”在蒙牛的幕后,也没能逃脱继续受打击的命运。竞争对手为了封杀蒙牛,争夺奶源,蒙牛有的牛奶车半路被截,牛奶被当场倒掉。为了减少冲突和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牛根生很快制定了“收奶三不干”政策: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干(不建奶站);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干(不收);凡是跟伊利收购标准、价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干。  相似文献   

12.
人物     
牛根生:辞任蒙牛掌门人。大佬谢幕远去。6月11日,蒙牛乳业发布公告称,其创始人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一职,今后将主要投人慈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日前蒙牛和老牛基金会发布的公告显示,牛根生做到了两个“没一股”:第一个,在蒙牛所持的股份,没为自身变现一股,全捐;第二个,蒙牛设置期权,没为自身授予一股。  相似文献   

14.
曹振杰 《人力资源》2007,(2S):32-33
目前.蒙牛乳业公司在中国乳品行业的排名已由最初的第1116位飚升至第1位.有投资专家称.蒙牛公司“缔造了一个乳品业的神话”。蒙牛成功的背后到底暗藏着什么“玄机”?牛根生下岗创业时.为什么那么多非家族成员的人才投身于蒙牛公司?基业初创.一切皆不可测.所有员工和合作方都拼力工作,其动力来自哪里?恐怕传统的招贤纳士和激励措施都说明不了问题,那么,“蒙牛”成功的关键何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在蒙牛外国专家公寓园区里,N0.1为牛根生的1000多平米的别墅,百富勤公司送给牛根生的巨幅拿破仑横跨马背的画像.很显眼地挂在一楼大厅里。  相似文献   

16.
别了,港湾     
尹生 《中国企业家》2006,(13):32-46
大公司的“出走者”,与海外基金结成“魔鬼协议”,在短时间内爆炸增长,很快与老东家成为直接竞争对手并最终撼劝老东家的霸主地位——这样的商业现象,近年来在中国一再上演。最著名的例子,是蒙牛/牛根生挑战伊利/郑俊怀。不同的是,牛根生和蒙牛成功了,而李一男和港湾却失败了。牛根生成在何处?李一男败在哪里?港湾的结局,是否意味着这种“出走者+海外基金成功挑战老东家”的商业模式在中国(起码在中国高科技行业)的终结?  相似文献   

17.
黄明 《中国企业家》2005,(20):51-53
我们应该责怪摩根赚多了吗?应该指责牛根生卖贱了吗?说到头来,还是国内的资本市场没能满足企业成长对资金的需求摩根士丹利、鼎晖、英联三家境外投资机构投资蒙牛一案的成功,引起了投资界、实业界广泛的关注,甚至部分争议。这三家私募投资者向蒙牛投入约5亿元人民币,在短短三年内获投资回报约26亿港币,投资收益回报率约500%。有些评论据此认为,摩根等投资方赚得太“狠”,其与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团队签定的“对赌合约”使资方处于进攻退守的有利局面,若蒙牛成长达不到预定要求,那么他们可以控股蒙牛,若蒙牛成长得好,他们退出时则赚得盆满钵满。  相似文献   

18.
“蒙牛”的品牌化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9年今,短短6年,“蒙牛”已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的领跑者。这无疑是一个奇迹!而带领员工创造这奇迹的,正是“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  相似文献   

19.
“如果这件事情处理得不好,我这个董事长将引咎辞职。”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在自己的博客里第一时间回应“原奶中加三聚氰胺”。但是这一切已经太晚,蒙牛连同牛根生的价值一起被怀疑。  相似文献   

20.
李天田 《中外管理》2006,(3):94-100
有人问,蒙牛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本文至少让你看到,牛根生如何以近乎独裁者式的强势态度宣贯蒙牛的企业文化,有些做法让你吃惊,但你不得不佩服蒙牛文化落地时也那么勇猛、彻底。[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