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安然 《辽宁经济》2005,(9):103-103
激励在管理学上就是利用某种外部因素和手段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产生一股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以确立或转变人的思想观点、立场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并通过说理来规范、协调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其目的就是要激励人们的参与意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思维的人,就一家中央企业最基层的单位来说,思想政治工  相似文献   

3.
王建勋 《辽宁经济》2007,(12):76-77
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拥有必要的物质条件。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观点,经济利益对人才虽不再是激励因素,但却是关键的保健因素。也就是说,尽管增加工资和奖金不是调动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最有效的"武器",但工资和奖金支付相对不足却是  相似文献   

4.
改革本身就是利益关系的调整过程,发展也有一个利益分配和利益导向的问题,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利益都是核心。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反复现象和改制企业"新三会"与"老三会",孰主孰次等扯不清的问题,其关键就是利益关系没有理顺。  相似文献   

5.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的积极性缺乏,是当前不少单位之所以前景堪忧的主要原因。于是乎,探寻调动人员积极性的问题,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无论是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之一,就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热情。但毋庸讳言,有一些改革措施不仅未能取得预想的效果,相反还在一定程度上挫  相似文献   

6.
刘晗  刘彩 《重庆与世界》2015,(2):35-37,41
目的:探究"奥巴马医改"中各利益相关者的相关关系、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深入分析"奥巴马医改"中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力与利益、行动可行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各利益相关者对"奥巴马医改"的态度明显不同。结论:奥巴马医改,不仅要在制度和管理方面进行完善,更要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调动其积极能动性,如此方能保障"奥巴马医改"工作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7.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一个聪明的称职的企业领导者。只有紧紧抓住人这一具有创造性的主体,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企业才有生机,才有活力,才能加快经营机制的转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本文仅就运用激励机制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的必要性、如何运用激励机制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以及运用激励机制应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谈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广大读者。一、运用激励机制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的意义激励,从词义上讲,就是激发鼓励。所谓激发,就是通过某些刺激使人发奋起来。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动向,向企业所确定目标前进的活动过程。从这  相似文献   

8.
如何有效激励知识员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曾指出:"组织问题不在组织本身,而在有关的人."而人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也就是激励问题.所谓激励就是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当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都对激励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是随着知识员工由个别走向一般,对激励问题的研究也就走向了一个重要的误区,即将知识员工的激励等同于一般员工的激励,而没有考虑他们之间的差别.因此,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就如何有效激励知识员工进行探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岳宗海 《西部大开发》2011,(5):33-33,106
让职工振奋精神、快乐工作,是现代管理理论对现代管理者尤其是现代党务工作者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如何提升干部职工的价值观和使命感,让人们有成就感,不断得到精神上高层次的满足;如何将企业的发展与职工利益相结合,让职工们体会到实现公司目标与个人利益的共同点;如何及时对职工取得的成绩给予赞扬和鼓励,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从而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充足的工作干劲,作者对此作了研究和探讨,对企业调动职工积极性,促使职工爱岗敬业,保持队伍高昂斗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信骚扰",顾名思义就是垃圾短信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骚扰。我们走在大街上,经常会碰到散发小广告的,你可以躲着这些人走路,图个清静。可是我们对一种叫作"土炮"的短信群发机就没有办法躲避了。这种短信  相似文献   

11.
卓菁 《改革与战略》2012,28(4):41-43
传统的项目管理理论以"三大控制"的实现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建设项目管理目标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和超越全体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期望,实现项目价值的最大化、合作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的合理化。实现的途径有:运用价值管理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目标体系追求项目价值最大化;通过全过程造价管理促进利益相关者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合作成本最小化;树立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的思想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合理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信息》2004,(18):24-25
有专家说,要通过强化一定的社会组织来推进公平。这个问题要慎重。中国历史上的帮会组织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就是因为社会的法律和道德不能保证一些手工业者的利益,他们不得不自己组织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香港的黑社会最初就是一些最下层的码头工人为了避免别人竞争,规定只许特定团体的人干活,不许别人来竞争,这么发展起来的。当现有的社会共同行为规范不能够调整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时候,就会产生新的利益关系调整力量。这已经为理论和实践所证明。  相似文献   

13.
刘彦昌 《宁波通讯》2014,(19):75-75
<正>专家点评回顾共产觉的历史,可以发现"竞赛"曾经是共产党人推进工作的有效载体。宁海的"立功竞赛"活动,作为党建工作对其他领域调动积极性方法的借鉴,体现的是新环境下党建开放、转型的新走向,值得肯定和推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党组织在如何引导群众、党员干部如何保持先进分子的特征等方面,和以往相比,要求高了,难度也增大了。如何采取有效方式来适应这种要求,是急需破解的党建课题。就调动人的积极性而言,竞赛最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与政府在终极发展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利益格局上就不完全一致了。政府追求的是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那么,国有企业有没有本企业的利益呢?.谁是国有企业利益的真正代表呢?谁又能为企业利益的实现起最终决定作用呢?那就是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们!  相似文献   

15.
张朝龙 《特区经济》2008,(12):25-27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目的在于获得生存、发展利益。人具有追求利益的天性,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利益追求、调整和不断解放中持续实现的。改革就是在"还人利益"中不断与时俱进,从"还人利益"到"平衡利益"以实现理性利益。理性利益是社会和谐、社会发展合力最大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谢光远 《理论观察》2014,(11):15-16
"国家利益"一词是政治学和国家关系理论及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重要概念,但是直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这一词汇才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出现。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中对于国家利益是有相应的讨论的,但是由于社会主义超越国家的特点,这一概念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及外交理念中没有得到重视。我国处理国际问题的理念和实践也经历了国家利益从缺位到出现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认识和整合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是党在新时期更好地代表人民利益、践行“三个代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的重要课题。妥善地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寻求整合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正确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现代管理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人本原理,即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高速公路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工作系统,其与外界的沟通点主要是收费站,为司乘人员提供文明、快捷、优质的服务是其主要的工作目标。在提供服务方面,人所发挥的能动作用是任何机器设备都无法替代的,无论其现代化程度有多高,人总是管理的主体,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倡导“人本为主”的管理理念对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问题,应注意和要考虑的心理学问题很多。然而,从人的心理结构来说,要使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不仅需要有高度发达的智力,而且还必须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西方心理学家詹姆士通过调查发现,一个人平常表现的工作能力水平与经过激发可能达到的工作能力水平之间存在着大约60%左右的差距。这就向我们揭示了非智力因素在挖掘人的智慧潜能中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嵩 《中国城市经济》2011,(1X):306-306
利益之保护为民法上核心内容,而其主要表现即为损害赔偿。"在整个法的领域中没有无救济的权利,这一表述之所以正确是因为对权利存在与否所能做的唯一检验就是看对它是否存在某些法律救济。"以此为基础,来探讨一种较为特殊的利益,即信赖利益,以及其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