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经济一体化,国际直接投资兴盛,各国政府积极引进外资,FDI势必会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造成影响,但不同的进入模式即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传统观念认为,跨国并购仅造成所有权的转移,对东道国经济无明显正向作用.因此,本文选取了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37个国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跨国并购对不同发展程度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否存在影响.结果显示,跨国并购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正向作用,随着发展中国家制度和市场的不断完善,其软环境优势不断释放,加之依靠原本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优势,跨国并购将会进一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背景下,全球资产规模大幅缩水,中国企业对海外战略性资源的渴求以及其丰厚的资金储备使得他们逐渐认识到目前通过海外并购是实现其跨越武发展的极佳时机.但是也必须意识到海外并购所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包括国家政治风险、海外并购经验缺乏及并购后整合困难等等.本文认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任重道远,在此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协调统一、循序渐进,认真准备克服一系列困难的对策,不断积累经验,以长远的目光规划企业的海外战略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3.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国民经济步入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必须以国情意识、全球视野以及改革创新的精神,从着眼于海外并购的自身发展转变和从战略上来确定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新的战略定位。文章结合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形势,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策略和几点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关于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研究很多。但是大多数研究没有注意到FDI的大量流入对于东亚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FDI没有直接引起金融危机的爆发,但是它确实对危机国家经济脆弱性的形成发挥了作用。FDI给东道国带来的金融风险往往是潜在的,如果不能有效监管,这种潜在金融风险就有转化成现实金融风险的可能。所以,一味提高FDI的引资比重并不能使发展中国家摆脱金融危机的侵扰,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加强对FDI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即市场进入方式(entry mode)的比较、海外并购的动因、海外并购的财富效应、海外并购的影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策略。文章通过对上述五个方面的回顾,指出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将以面向国际竞争力提升为目标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能力的研究作为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2008年标志着自2003年开始的国际投资热潮的终结。由于不断恶化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与2007年相比,2008年全球FDI和跨国并购总额下降超过20%;考虑到危机对跨国公司投资支出的影响会随着时间而逐步完全显现出来,因此,2009年这种趋势仍将继续。我国鼓励吸引外资方式由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转变,然而由于各种因素,跨国并购占FDI的投资比重始终过低。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提出在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情况下,如何利用有利条件,更好地吸引跨国并购。  相似文献   

7.
杨虹 《经济研究导刊》2010,(14):80-82,85
近年来,国我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数量逐渐增大,并受到了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的影响.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存在着的投资规模偏小、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区域过于集中等问题,故应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寻求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与出路.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及其策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各国经济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之中,这给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许多的风险。文章从并购目标国、并购重点领域、目标企业及并购方式几个方面提出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下实施海外并购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与金融危机的发生,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日趋活跃,并呈现出新的特征与趋势。本文通过对2005-200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跨国并购研究中心跨国并购与绩效评估数据库中海外并购案例的深入分析,结合联合国贸发会议和商务部的相关数据,探讨了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下海外并购的主要特征与趋势,并指出了并购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力求挖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的内在规律。在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就如何在金融危机形势下促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视角下中国金融企业跨国并购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甚至全球的金融业都进入了一个低谷.欧美许多大型金融机构资产贬值,价值被低估,股价也出现大幅下挫.可以说,流动性充沛的中国金融企业迎来了并购的良机.但受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和金融企业自身能力限制,跨国并购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金融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机遇与挑战,并进一步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并购中的经验教训,得出中国金融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海外并购应持谨慎态度,不可盲目抄底.目前,中国金融企业最重要的是把国内的业务做好,等待时机.确保金融业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相似文献   

11.
刘兰兰 《时代经贸》2007,5(11X):88-89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海外并购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这种趋势还将延续下去。本文论述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分析了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董庆辉 《经济论坛》2010,(4):165-166
企业跨国并购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进行的跨国并购既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又是我国企业把握机遇寻求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从不同层面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呈现迅速增长态势,并购领域趋于多元化,向制造业上下游拓展。在后危机时期,海外并购风险不容小觑,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明显上升,文化整合风险依旧,并购成功率偏低。控制海外并购风险,需要从政府、企业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以并购方式引进外资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研完全球直接投资的变化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探讨在新形势下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与方法,并结合近年来我国利用外资的各种变化与新的趋势,以及其中存在的利弊得失,加以总结、归纳,指出在加入WTO之后,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切实利用好外资,同时加快外资的引进速度,可以尝试以并购方式引进外资,这样既可以盘活国内不良资产,又可以灵活运用,加大投资力度,使整个亏损、经营不善的企业得到再生。  相似文献   

15.
全球企业跨国并购已经成为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并改变着产业的国际分工格局和市场竞争格局。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形成跨国并购浪潮后,至今势头有所减缓但并未结束。随着我国经济的开放,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我国的企业购并活动也日益成为全球购并的一部分。我国一些企业正在利用跨国并购拓展海外业务,并在跨国并购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本文分析了其特点、类型及必要性,并提出了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强烈冲击和影响,也给我国经济和许多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严重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企业结构调整和海外并购机遇。目前,我国企业一方面应立足当前,分析市场,制定对策,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应着眼长远,研究趋势,努力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大胆跨出国门,实施海外并购策略,实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萍  刘永泉 《时代经贸》2007,5(5X):64-65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在我国仍属于新的经济现象。本文借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通过对大量案例的研究分析,提出跨国并购动因十二要素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的解释现阶段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属于相关研究的基础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现状、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并购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的重要途径。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虽然使世界并购金额从2007年的10311亿美元急剧减少到2008年的6732亿美元,下降了  相似文献   

19.
本次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已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而挑战总是伴随着机逼而来,过去几年中一直高价购买国外石油资源和资产的中国石油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将会有如何的机遇,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下中资银行跨国并购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婧 《经济论坛》2010,(7):58-59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走出去"成为中资银行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业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开展跨国并购,对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当前金融危机背景,分析了中资银行跨国并购面临的机遇和风险,提出兼顾长远利益、理性选择并购目标、冷静确定并购价格和时机、注重后期整合等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