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公司治理角度对企业预算管理的研究必须深入到财权及其配置这一核心问题。财权分离是企业预算管理产生的原因,企业预算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财权管理,在企业预算管理中抓住财权配置这个“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它实施的有效性。因而从财权角度来对预算管理进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找到了认识预算管理和解决其诸多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胡振国 《新智慧》2005,(5):11-12
财务治理是以财权合理配置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但财权及其配置的研究是随着财务治理的产生而产生的,在此之前并没有相关的成熟理论。因此,对财务治理的研究不能仅局限于一种制度安排,还应该通过借鉴企业的理论研究成果对财权及其配置即财权概念体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胡振国 《新智慧》2005,(13):11-12
财务治理是以财权合理配置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但财权及其配置的研究是随着财务治理的产生而产生的.在此之前并没有相关的成熟理论。因此,对财务治理的研究不能仅局限于一种制度安排,还应该通过借鉴企业的理论研究成果对财权及其配置即财权概念体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财权是指某一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主要侧重于财务控制权,具体包括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企业集团财权配置主要是为了获得集团经营的财务协同效果,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合理安排财权。本文从企业集团财权配置的一般原则与模式、财权配置的作用及配置的失误与对策这三个方面对企业集团财权配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指出公司的财权配置应不仅仅是股东和经营者的公司内部财权配置,而应扩展到包括外部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外部财权配置,以及为保证利益相关者财权配置实现的相机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企业财权配置会随着财务状况的变化而呈现出动态性、相机性特征,即财务相机治理。目前,理论界讨论的财务相机治理机制常指的是财务契约非正常运行下的财权动态配置,即非正常运行状态下企业相关契约主体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已不同意按现有财务契约继续运行,需要采用另外一种全新的财务契约——财务相机治理机制来替代原有财务契约。但特殊状态终究是少数。财务契约的正常运行,决定了企业财权处于一种复杂并且连续变化的动态配置过程中,且这种动态配置并不要求财权从一个契约主体完全转移到另外一个主体。  相似文献   

7.
总部—分部财权集中度和多元化相关度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论。文章利用了A股上市公司分部面板数据,测算了内部资本市场效率。选取了总部-分部财权配置和多元化相关度的替代指标,检验总部—分部财权配置和多元化相关度变动如何影响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发现:总部—分部财权配置集中度和多元化相关度与内部资本效率都呈倒U型关系,即:总部过度集权和分权都会对内部资本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多元化高度相关和高度不相关都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带来负面作用。多元化企业应该采用适度财权集中程度和多元化相关度。  相似文献   

8.
企业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企业经济性质应该是“生产性”与“制度性”的有机结合。但“制度性”并不等于“契约性”。企业的双重属性表明,各契约参与方组成企业而签定的各种契约应该是内在地包含“生产性”的。作为企业契约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契约同样具有体现其特征的双重属性。这种性质决定了财务契约是财务资源配置与财权配置的理想载体,而优化财务契约的设计与实施将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实现财权合理配置的核心途径。  相似文献   

9.
国内对于财务治理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财权配置问题而展开的.在认同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核心的基础上,杨淑娥教授提出将财务信息质量问题作为财务治理研究的另一条主线.本文在认同其观点的基础上,对于财务信息质量与财务治理之间的关系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做出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对财务信息质量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论证认为,财务主体是财务活动的参与者而非财务活动的载体,财务主体的本质属性是二元性而非多元性,财权优化配置的必然表现是财权的动态安排而非静态安排,因此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权安排应是二元财务主体下的财权动态安排。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逐利性动机,本文从金融资产异质性视角研究了金融资产配置对实体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资产配置能促进企业提升经营绩效。短期性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经营绩效具有促进作用,长期性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经营绩效具有抑制作用。两种作用中短期性金融资产的促进作用居主导地位。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短期性金融资产配置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投资收益率途径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长期性金融资产配置通过挤出实体投资抑制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公共预算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重构公共预算体系中的权力结构以加大财政部门的资金分配权力(预算权力)。但目前公共预算改革出现了新趋势,即财政部门在资金分配权力加大的同时,由于对自身权力概念认识定位不准、受权力寻租欲望驱使、与其它部门的权力之争等原因,有不当干预其它部门行政事务的行为,出现了权力滥用即权力越位现象。所以,寻求对财政部门权力越位的制衡成为公共预算改革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试论审计委员会制度与公司财务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委员会制度与公司财务治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服务主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且财务治理行为主体的权力配置与行使是审计委员会监督的内容之一。因此,应从隶属关系、权责安排、制度运行以及成员结构与素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以达到加强公司财务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烙印理论,高管的海外经历会成为其适应复杂经营环境的一种特殊“印记”,进而影响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文章选取2011—2020年间2800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究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金融投资的作用效果,并研究企业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以及数字金融的跨层次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长期金融投资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企业短期金融投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在高管海外背景影响企业金融投资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即高管海外背景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从而增加企业短期金融投资,减少长期金融投资;数字金融跨层次正向调节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效果。最后,文章提出企业应注意吸纳具有海外经历的优秀人才,优化高管团队人员结构;同时企业应充分利用数字金融以提升资金筹措的便利性,降低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过度投资的视角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何种类型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更易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基于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1998—2010年的样本数据,文章的实证结果显示,在中国市场上投资者情绪对公司过度投资有显著为正的影响;拥有越多自由现金流量的公司,其过度投资行为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程度越高;而融资约束程度越高的公司,其过度投资行为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程度越低。这一研究发现拓展了对投资者情绪影响公司投资行为经济后果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微观视角理解金融市场的非理性是如何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乃至影响到整个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产权化对公司财务的创新要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力资本产权化趋势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并对公司财务与会计制度提出了创新要求。现有的公司财务管理因其范式缺陷而受到人力资本产权化的严峻挑战。重构公司财务理论与实务范式 ,建立一个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和物力资本产权的双重利益主体导向 ,以广义财务资源为价值管理对象的公司财务范式 ,才是一个合乎财务学科发展规律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的起点问题,公司治理结构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设定。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财务管理目标模式,结合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分析了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消亡的必然性,并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我国该如何选择合理的、实用的、可操作的财务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8.
袁玲  刘嫦   《重庆商学院学报》2010,20(1):87-94
基于控制权私人收益对财务决策行为影响的视角,将大股东控制、私有收益与多元化经营纳入一个分析框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股东控制下攫取私有收益的水平会对多元化经营程度产生正向影响。进一步的分组分析发现,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越大,攫取私有收益对多元化经营的影响越明显;而控股股东性质不同时,攫取私有收益对多元化经营的影响并不存在差异。因此,要降低无效多元化经营,根本的是要降低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有收益。  相似文献   

19.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的"生产率之谜"根源之一在于企业金融化行为,表现为企业越来越偏好配置金融资产。理论上,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储蓄"和"挤出"的双重作用机制。进一步地,基于2008-2016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采用GMM方法,实证了"生产率之谜"来自金融化假说的一个解释。实证结果显示:(1)金融资产配置与TFP二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说明金融资产配置在"TFP增速下降"之谜中扮演了促进因子的角色;(2)金融资产配置的挤出效应大于储蓄效应,表明企业套利动机强于储蓄动机,意味着长期来看TFP增长动力趋于弱化;(3)对TFP作用大小随企业所有权性质呈现出较大差异,非国有制造业企业的"储蓄"效应更加显著,而国有制造业企业则更多的是挤出效应;(4)融资约束越小、杠杆率越高、机构投资者越集中、企业规模越大和托宾Q值越低的企业更加偏好金融资产配置,其通过"挤出"效应而对TFP的负向作用也越大。因此,警惕企业金融活动的过度化,并采用差别化的"疏""堵"结合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制造业企业能"安心做好主业"。  相似文献   

20.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的"生产率之谜"根源之一在于企业金融化行为,表现为企业越来越偏好配置金融资产。理论上,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储蓄"和"挤出"的双重作用机制。进一步地,基于2008-2016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采用GMM方法,实证了"生产率之谜"来自金融化假说的一个解释。实证结果显示:(1)金融资产配置与TFP二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说明金融资产配置在"TFP增速下降"之谜中扮演了促进因子的角色;(2)金融资产配置的挤出效应大于储蓄效应,表明企业套利动机强于储蓄动机,意味着长期来看TFP增长动力趋于弱化;(3)对TFP作用大小随企业所有权性质呈现出较大差异,非国有制造业企业的"储蓄"效应更加显著,而国有制造业企业则更多的是挤出效应;(4)融资约束越小、杠杆率越高、机构投资者越集中、企业规模越大和托宾Q值越低的企业更加偏好金融资产配置,其通过"挤出"效应而对TFP的负向作用也越大。因此,警惕企业金融活动的过度化,并采用差别化的"疏""堵"结合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制造业企业能"安心做好主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