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不再是一个"黑匣子"或"简单的生产函数",而是由许多独立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一个复杂合约。在企业许多独立的要素中,那些投资者投入的要素称为物质资本,而企业家投入的经营能力和智力要素则属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因其形态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古典企业理论家来说,企业是一个能够在给定投入的情况下,取得一定产出的生产函数,企业首先被看作是一个技术组织,企业理论的研究重点是成本与规模,以寻找能够使边际成本最低的投入要素组合与企业规模。现代企业理论则把企业看作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组合,是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替代市场交易组织的管理组织。  相似文献   

3.
从价值判断的主体上看,企业存在两种不同的价值导向:股东价值导向和利益相关者价值导向。股东价值导向的观点认为,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的首要任务是为股东创造价值。在股东价值导向下,企业绩效评价表现为股东利益至上的评价模式。利益相关者理论则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合约,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管理者、员工、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  相似文献   

4.
一、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内涵及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取向 股票期权本质上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是指买卖双方按约定的价格在特定的时间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股票的权利,当股票期权合约到期时,合约双方当事人就必须以事先约定的价格执行合约。将股票期权引用到企业管理中来激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就形成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它是指企业公司管理者在与企业所有者约定的期限内(如5—10年)享有以某一预先确定的价格(行权价)购买一定数量本企业股票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中外企业文化》2001,(8):63-63
系统管理理论它强调把管理对象看作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研究企业管理的任何个别事物,都要从系统的整体出发,既要研究此事物与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又研究此事物同系统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该理论认为,各部门工作的优化固然重要,但企业整体目标的优化更为重要.企业作为一个系统,一方面包括了物的生产和为了进行物的生产所需要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包括了经营管理、服务部门、情报部门等所采用的各种管理方法.前者可以称为"硬件",后者可以称为"软件",两者结合构成了企业系统.具体可分为六个要素:人、物资、设备、财、任务、信息.  相似文献   

6.
管理者薪酬理论来源于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最早是由Ross,S提出的,后来经过Mirrless,J.和Stiglitz,J.E.的进一步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公司治理的分析框架。委托--代理理论是建立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基础上的,该理论认为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将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从非对称信息发生的时间来看,非对称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模型称为逆向选择模型;非对称信息也有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后,研究事后非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模型。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协调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希望设计出一种合理的合约代理机制,从而使代理人能够为委托人的利益行动,以实现委托人的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郭春丽 《经济界》2005,(3):59-62
一、公司经营目标与企业理论演进密切相关在讨论公司经营目标之前,必须搞清楚公司是什么。公司是实现了股权多元化的企业。新古典经济学没有专门的企业理论,其中的厂商理论将企业看作一个生产函数,企业的目标函数是利润最大化,资本和劳动只不过是生产要素,它们各自的报酬取决于对生产的贡献。均衡情况下,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利润(利息)率等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由此可知,主流经济学将企业视为纯粹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关注的仅仅是投入产出的效率而不管企业内部组织如何。这种把企业视为“黑箱”的处理方法遭到了新制度经济学…  相似文献   

8.
在对环境会计问题的研究中,学者们多关注环境成本控制问题,较少涉及环境收入。笔者认为对环境收入的研究不可忽视。企业的管理者及其他利益相关人不仅需要环境成本信息,而且需要与他们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收入信息。本文将对环境收入的来源与分类、确认与计量、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全性,管理者趋于利用更多的信息来实现私人利益最大化,损害股东利益。Jensenand Meckling(1976)认为,给予管理层与企业业绩相挂钩的薪酬激励,能有效解决所有者与管理者间的利益冲突,使两者利益趋于一  相似文献   

10.
在对环境会计问题的研究中,学者们多关注环境成本控制问题,较少涉及环境收入.笔者认为对环境收入的研究不可忽视.企业的管理者及其他利益相关人不仅需要环境成本信息,而且需要与他们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收入信息.本文将对环境收入的来源与分类、确认与计量、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企业价值模型,认为在竞争性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价值取决于物质资本和管理者能效,并且由于物质资本具有边际收益递减的特性而管理者能效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特性,所以管理者能效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大于物质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从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视角出发,本文认为对收入要素的不同界定将会对保本点和安全边际的影响较大。根据收入要素的定义,将计算保本点的收入要素重新界定为营业净收入,即用营业收入减去营业税金及附加之后的余额。对收入要素的重新界定能够使本量利分析得出的保本点更加接近企业真正的保本状态,进而也能够提高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特别是本量利分析和安全边际分析工具应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为企业经营目标规划、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提供较为实用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一、绪论 新管制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认为,管制机构与垄断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形式包括隐藏信息(逆向选择)和隐藏行为(道德风险)。在双方签订合约后,垄断企业可以通过一些管制机构无法观察到的行为影响最后的结果。由于垄断企业的特殊产品具有市场势力,当垄断企业为谋求自身利益提高产品价格时,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使得管制机构与垄断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企业产权理论认为企业是要素投入者之间签订的一组契约的连接,企业的资本结构是与企业相关的各产权主体之间交易的结果.由于交易的连续性和动态性,企业也是一个再谈判的过程,不同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不同,各产权主体都有自己理想的资本结构,企业最终的资本结构取决于各方讨价还价的能力,而各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又要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本文将论证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与企业相关的各产权主体的利益和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一、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确认的突破 按照传统的会计理论,确认一个会计要素项目,应满足:(1)与拟被确认的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将会流出或流入企业;(2)拟被确认的项目的成本或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的加以计量.原有的会计确认都是基于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虽然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的签定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权利或义务,并在未来的某一时间产生不确定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但衍生工具的真正的交易却不在合约签定日,而是未来的某时刻.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由各利益相关者所缔结的“契约联合体”。“基于企业是‘若干契约关系的结合’这种观点,会计在制定契约条款以及监督这些条款,保持契约均衡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财务会计立足于企业、面向市场,目的是向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反映经营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及有助于进行各类经济决策的信息;而且,会计的控制职能是维护公司资产安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基本手段。会计信息是保证企业内的剩余索取权和合约以外的剩余控制权相匹配,监督和激励相容的关键变量。由于企业作为契约的不完备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会计政策选择对财务报表的各种使用者具有经济后果。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企业内部管理者可以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损害外部投资者利益。在经济后果范围内将信息披露问题,利用博弈理论在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进行分析非常重要。研究发现,在存在不利经济后果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负面效果使得博弈双方走入了“囚徒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成功解决了对角点解的模型化问题,从而使我们能够抛开新古典经济学中消费者与生产者相分离的分析框架,而将经济主体看作一个生产与消费的统一体,来研究其可能做出的生产和消费决策.本文拟利用超边际分析来探讨企业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和发展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产业组织方法对企业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从经济学角度,打开企业这个“黑箱”,将企业文化看作是一个企业的选择变量,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文化选择的问题,深入到企业的管理者的“大脑”中探求其思维的规律。解释企业文化的选择问题,为什么企业领导总是成为企业文化的选择者,我们认为企业领导者具有比其追随者自己更好的信息优势。领导者具有特定的私人信息,获得更高回报的能力使得员工愿意听从领导者的召唤。而企业文化具有增强共鸣的作用,员工也将观察领导者如何遵循规范的程度。同时指出对企业文化的选择通常会影响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创新努力程度,对企业文化的选择决定了企业能否实现组织内部的创新,而这种创新能力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20.
外刊介绍     
梁冬梅 《英才》2005,(12):18-18
你给员工的压力过大吗? 管理者常常将压力看作工作的一部分,并且认为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要素; 没有压力,就没有效率。然而,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