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首先考察了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历程 ,认为这一历程经过土地农民个体所有、社队集体所有 ,到集体所有、两权分离几个阶段 ,接着重点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经营形式下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 ,明确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并提出了明确产权主体及各项功能、稳定农地承包期、建立农地市场流转机制和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各项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全新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商品经济的存在、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等都使得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但也有内在的统一性。在实践中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与按劳分配有机结合,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必然引起和拉大个人收入差距,对现实的收入差距要有正确的认识,对过大的收入差距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调节。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后,中国分配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一系列新的生产要素参与了价值的形成与创造,也参与了收入分配,因此,人们对按劳分配在中国分配制度中的主导地位存在疑惑。其实,土地、资本、信息、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物化劳动,它们参与分配,是按劳分配的创新形式,可见按劳分配依然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占绝对主导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4.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改革走过了30年的历程。在收入分配理论上,由单一强调按劳分配发展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由在保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由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发展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收入分配改革实践上,由计划体制下高度集中统一的工资分配,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自主分配;由建立在计划体制基础上的“工效挂钩”、“计税工资”到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职工由单一的工资收入到多种形式的收入,包括财产性收入;分配的指导思想由“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到“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可以认为,经过30年改革形成的收入分配理论和改革实践,越来越接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土地问题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农村问题的重点和核心所在。建国以来,土地制度变革对我国经济、政治体制影响深远;特别是1978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更是开启了我国改革先河。展望农村未来土地制度的发展,走农村专业合作化之路应是中国农村未来土地制度变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60年代初推行责任田,到70年代末实行"大包干",再到90年代末的农村税费改革,敢为天下先的安徽人,为中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几十年率先农村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有许多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社会对收入分配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收入分配改革必须明确改革的主体、对象与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寻求改革的途径和办法,实现收入分配改革的要求。因此,收入分配改革应更多地关注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公开性和合理性,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比较与选择的机会,实现起点与过程的公平,使权力寻租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认可通过市场或社会正常途径获得的收入分配存在差距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收入来源于社会,要改变不公平收入格局就应该到社会中寻求解决的对策和力量。传统理论因为未曾发现收入来源的社会性而局限于在市场解决,所以改革收效不大而使一些人失去了信心。从市场转向社会,目标定位于社会,让社会各方在产出结构中都有获得收入的机会,以此实现收入的重新分配。将分散、自为的公民组织起来,构建成有共同利益的公民社会,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以发表于2003-2012年的相关文献为基础,分析了中国近十年收入分配改革研究的时间特征、研究成果的文献分布、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分析发现收入分配改革措施、收入分配制度、税制改革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收入分配改革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等四个主题是研究热点,占比达到95.9%。可见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主要研究方向还是在于如何完善收入分配改革方法,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平衡效率与公平,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逐步缩小收入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党的十八大已经提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观其发展历程,经历了“目标逐渐清晰”、“框架基本建立”和“体制不断完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既一脉相承叉不断创新,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分别体现了开创性、奠基作用和完善深化的意义。在巨大成就的面前,理论创新及实践开拓仍在不断深化,推动着改革与完善还在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构建,是现代管理学中国化的基础性工作与拓展性创新,也是中国声音与中国理论在现代管理学领域的体现与实现。其学科内涵的基本规定性在于:中国的、现代的、管理理论方面的科学化、逻辑化、系统化;突出的时代性、实践性与实效性;是有相应宗旨、特征与内容的理论体系。科学阐释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核心范畴、理论主线以及内在逻辑与发展趋势等问题,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问题与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将"配置"理念引入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是对现代管理理论的重大创新。对于配置理念的客观论证与科学阐释以及由此构建的管理传导理论,形成了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三层次论",其逻辑架构与理论体系为在现代管理学领衔创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新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经济惯性论与中国改革开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资产函数基础上推导的经济惯性理论,解释了不同规模、不同体制国家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惯性较大,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战略,适应了中国国情。与俄罗斯采取的激进式"休克疗法"的经济体制改革相比,中国改革的成本小,收益高。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探索.党的十七大关于此问题的论述,找到了提高效率和实现公平的最佳结合点.我们要辩证地对待效率和公平问题,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要解放思想,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零售业态的演进、变革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年来,西方国家已出现的各种零售业态几乎都可以在中国找到模型。但未来十年,各种零售业态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各不相同,连锁超市将取代传统百货成为零售业的新力量;百货商店将重新定位,形成经营特色;便利店将成为新的竞争焦点;网络商店的发展有限;出现多功能经营的购物中心。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与收益分配理论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出发,分析了知识经济对企业收益分配主客体的影响,提出了知识型企业收益分配的理念,并进一步建立了知识型企业收益分配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社会全面进步,被世界公认为“中国经济奇迹”。改革开放过程虽然也出现了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不同程度受到新自由主义干扰、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关系等问题。但毋庸质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模式创新,这一成功的改革模式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方金融创新理论演变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金融创新理论的演变过程——从技术推进论到金融中介论,再从金融中介论到当代金融创新论。指出,随着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逐渐计量化、模型化,用博弈论、行为金融学、试验金融学来诠释金融创新必将成为金融创新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