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最近“两会批准”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指导方针,我国即将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第三产业将在产业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按照方针要求,对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提供的数据对第三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我国当前第三产业内部出现的结构性矛盾入手,按照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并提出对问题的思考,为我国第三产业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江苏省产业结构现状以及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得出第二产业对江苏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按照"配第——克拉克定律"和库茨列茨的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会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所以,江苏省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主导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理解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地区差异的核心因素。我国上海地区作为金融中心,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上海地区的经济增长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作为经济与金融中心,上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十分重要。从上海产业的整体结构、贡献率及计量分析角度进行研究检验,可以较全面地论证上海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问题。本文研究发现,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给上海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贡献,但也导致其经济的独立性不强及其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第三产业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河南经济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规模已跻身全国第一阵营,其中第三产业在河南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从总体来看,河南经济的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使得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逐渐增加,因此研究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要研究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需要知道第三产业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利于了解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本省第三产业要素对GDP的影响,从而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6.
发展第三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缓解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加速经济发展。资金问题,是制约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仅就信贷选择问题谈几点看法。 1.要依据开发第三产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落实第三产业信贷政策。总的思路是:按照区域产业政策和第三产业发展规划,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技引路,择优支持,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第三产业既包括吸纳大批劳动力就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企业,也包括容纳大批高素质人才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和企业。第三产业比重的不断上升是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我国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来优化就业结构,加速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可以促进就业增长。深入分析和探讨影响第三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的因素,对化解河南省的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近年来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第三产业的统计核算仍存在许多问题,给研究、分析和把握第三产业发展态势造成了一定影响。由于第三产业与最终消费密切相关,统计核算上的误差也将对我国的投资率、消费率等重大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产生影响。本文选择北京市为研究载体,分析第三产业发展及其内部结构变化状况,探讨在第三产业统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我国第三产业统计核算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赤峰市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本文从研究产业结构现状入手,分析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即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主导产业过于单一,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提出巩固和发展第一产业基础地位,优化第二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对策,因此赤峰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华青 《中国金融》2006,(12):38-39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正当其时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多年来第二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近年来社会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事件的普遍关注,珠三角地区的“民工荒”等现象表明,靠消耗资源、毁坏环境和低廉劳动力成本实现的第二产业高速增长已经难以为继。国家倡导的绿色GDP增长给第三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是促进第三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特别在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是提升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1.
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协调融合、规模效益四大指标是新时期评价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从评价结果看,各省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差距悬殊,表征我国各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并不均衡.就各地区而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各方面发展较为均衡;而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因创新驱动力不足,导致...  相似文献   

12.
促进服务业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未来发展战略中的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服务业领域中的税收政策存在诸多缺陷,对于服务业的发展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基于优化税制结构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均需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对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税收政策现状与缺陷进行详尽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其发展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3~2009年数据针对湖南省金融服务业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发现,金融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进程均与国民经济总体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动密切相关,金融服务业发展能够动态性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经济相对落后但资源丰富的陇南地区.如何抓住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提高产业转移的对接,通过产业转移提升经济发展动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陇南实际,针对承接产业转移中应关注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产业转移对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中国31个省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区位熵和Moran''s I指数的测算,考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状况。结果显示:中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总体上呈现较高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别是在中国东部地区表现显著,且其产业集聚的空间差异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信息技术应用等因素的影响。鉴此,建议开拓网络经济新空间,推动“互联网+”、发展信息技术新优势及深化信息体制改革等,以促进其产业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信用服务业是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基于2016-2018年调研数据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浙江信用服务业空间网络结构进行研究。研究证实:(1)浙江省信用服务业正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布局转变,网络结构趋于密集,网络密度呈现加速增长态势;(2)技术创新和制度一体化提升信用服务业跨地域延伸能力,从要素投入和产业产出两通道加速形成流通网络,提高信用服务业省域合理布局可能性;(3)区域异质性特征导致行业凝聚子群分异及演化,并通过强化互惠合作网络关系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从实践上看,浙江信用服务业发展面临数据壁垒严重、供需增长乏力、业务边界模糊和政策依赖性强等现实困境,应在创新构建数据共享通道的同时,明确行业规则,强化协同监管,有效激发潜在信用需求,在深化市场化改革中不断提升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金融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不同层次的金融产业群,其基本结构是:核心金融产业——辅助金融产业——支撑金融产业。尽管上海已形成金融产业结构雏形,但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核心金融产业超前发展、辅助金融产业和支撑金融产业相对落后的跛足状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有一个完整、健全、稳固、协调、发达的金融产业结构布局,以金融产业发展规划为抓手进行金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湖南省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工业化水平、服务业就业人数对湖南省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利用2001年─2015年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最为显著。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31省市2005~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产业存在不断增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集聚性,邻接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具有溢出效应;资源禀赋能部分解释中国金融产业区域集聚,在控制新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影响下,资源禀赋因素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再显著;新经济地理变量和产业政策变量对金融集聚有正的促进作用;中国金融产业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提出金融发展推动我国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路径.利用我国200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相关路径进行探究和论证,结果表明:金融规模推动产业层次提升的资本驱动路径的有效性边际递减,金融结构引导产业科技水平提高的创新引领路径的有效性并不显著,金融效率促进产业高效化发展的管理优化路径的有效性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