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家电大卖场的高速扩张,在厂商利润日益趋薄的情况下,家电制造商在重新酝酿渠道政策。从创业初期的自建渠道,到依靠家电大卖场,再到重新自建渠道,家电厂商在十几年间经历了一次渠道轮回。渠道回归的背后,是家电企业试图摆脱连锁商家的控制和盘剥,也是塑品牌、寻找生存新空间的尝试。厂商谋求渠道自立,在国美、苏宁、永乐等家电连锁巨头加速“跑马圈地”时,TCL,  相似文献   

2.
百思买,这个念起来显得生硬的“舶来品”,终于在上海落了地。 作为全球最大的家电连锁渠道商,百思买2005年310亿美元的销售额是国美的6倍.然而利润却是国美的60倍,在全球家电业利润不断压缩的今天,其超强的利润获取能力.有理由让所有的竞争对手紧张。  相似文献   

3.
武跃 《中国经贸》2012,(19):93-94
电商价格大战引发了人们对汽车领域引人电商销售模式的猜想,以为这样可以大幅消减汽车的“暴利”,尽管在现有销售模式下汽车价格战早已打得如火如荼。“渠道为王”在汽车行业行不通,道理很简单:买家电,消费者认的是渠道品牌,只要是在国美或苏宁买的就行了;买汽车,消费者认的是产品品牌,买一辆捷达或帕萨特,一定是在大众品牌的4S店购买的,至于是哪家经销商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4.
尽管是新岁伊始,但空调市场却依旧暗潮汹涌。厂商各展奇招:华南空调市场老大华凌果断放弃原来不与连锁终端直接交易的做法,与家电销售渠道巨头国美签订了包销10万台华凌空调,总金  相似文献   

5.
上海家电连锁大鄂永乐家电在经过两年筹划之后于6月18日正式登陆北京.开设了在北京的第一家店。永乐家电董事长陈晓说:“如果不拿下北京与广东的市场,永乐就谈不上是全国性的连锁。“陈晓的这番话让我们看出永乐进入北京的决心,但永乐究竟是“永乐”京城还是永乐自身,是包括像国美、苏宁这样大的家电连锁企业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未来家电渠道的竞争主要在本土家电连锁巨头和国际巨鳄之间展开,两者谁占上风,将取决于谁能够及时把握中国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茹颖 《中国经贸》2012,(10):93-94
电商价格大战引发了人们对汽车领域引入电商销售模式的猜想,以为这样可以大幅消减汽车的"暴利",尽管在现有销售模式下汽车价格战早已打得如火如荼。"渠道为王"在汽车行业行不通,道理很简单:买家电,消费者认的是渠道品牌,只要是在国美或苏宁买的就行了;买汽车,消费者认的是产品品牌,买一辆捷达或帕萨特,一定是在大众品牌的4S店购买的,至于  相似文献   

8.
王斌 《西部论丛》2008,(2):58-59
国美以36.5亿元收购大中成为各大网站的头条新闻。国美高层对此次收购的解释是用金钱去节约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让资源配覆更加合理。然而,这桩收购案的新闻发布会好像是国美自导自演的“独角戏”,大中没有派一个人参加。而且有消费者明确反对国美收购大中,认为这会造成北京家电连锁市场的垄断。那么,国美收购大中谁是真正的赢家?完成收购之后的国美能否给苏宁造成威胁?家电产品是否会因国美垄断北京市场而涨价?  相似文献   

9.
十字路口的中国家电连锁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垠 《新财经》2004,(9):98-101
2004年,是家电渠道动荡的一年。家电连锁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正确面对,将决定这些企业的命运。目前国美、苏宁等要做的是规范企业的管理、服务和品牌,这才是企业长远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0.
选择一个完全不熟悉的领域进行突破,这对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危险的。当黄光裕案尘埃未定,蛰伏已久的国美系又开始在全新的领域涉足。4月30日,国美锐动在北京颐和园附近的首家门店正式开业,与国美家电销售连锁的形象完全不同的是,国美锐动专注于体育用品销售。国美锐动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之内开设100家门店,成为国美电器之外,国美系又一大连锁销售企业,而在公司的内部计划中,锐动将成为国美系另一大“吸金器”。  相似文献   

11.
◆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成立,黄光裕任董事长;◆1990年,国美在家电流通业内首创新的供销模式,脱离中间商,与厂家直接接触,搞包销制;◆1996年,以长虹为首的国产家电崛起,国美迅速调整主营结构,由先前单纯经营进口商品转向国产、合资品牌家电;◆2001年3月,国美继1999年被评为“售后服务信得过单位”后又获中国消费者协会“诚信单位”称号;◆2002年8月,国美在中国商业连锁百强中以骄人业绩位居第三名;◆2003年11月,国美在香港的第一家门店棗旺角商城成功开业;◆2004年2月,国家商务部公布了2003年我国连锁经营前30家企业的经营业绩,国美电器以177.9亿元位居第三名,继续领跑中国家电零售业;◆2004年5月,国美电器在全国下发打击返券、超低特价、残次机和返修机、最终解释权规商家所有的“通缉令”,再次引起业界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新财经》2006,(8):9-9
两零售巨头海外折戟不是意外国美在国内获得成功,并不意味着在海外也能成功。中国家电零售业的经营状况从总体上来说还是粗放式,用这种模式冲击海外市场,出师不利不是什么意外。国内家电生产供过于求,成就了以渠道为王的国美,与制造商相比,零售商处于强势,经  相似文献   

13.
由于牢牢的把握住了家电连锁第一的位置.国美俨然已成为了家电连锁业的代言人.其一举一动都被媒体和竞争对手所关注,作为中国首富的黄光裕也是频频露面于各大媒体.从这个角度而言.国美似乎不怎么缺新闻,人们对国美的新闻应该是见怪不怪。但是2006年初的国美还是爆出了一个足以让连锁业地震的新闻.为修补厂商关系.国美传言将在今年三月份的工商合作论坛上取消进场费。  相似文献   

14.
本次大会是一个家电博览会、订货会、高峰研讨会三会合一的家电盛会,国美一举抛出100亿采购大订单.国美此举受到业界广泛关注。海尔、长虹、TCL、康佳.美的、海信、创维.索尼、东芝、松下、LG、伊莱克斯、西门子.夏普等国内外近百家著名厂家的老总悉数到场。这些在家电行业呼风唤雨的人物的到来,既是给国美捧场,带来最能体现厂家实力的最新.最好的家电产品;同时也借助这个难得的聚会,共论2003年中国家电流行趋势,为家电市场把脉,引导家电消费潮流。  相似文献   

15.
家电连锁行业的零供矛盾一直比较紧张。供应商对零售商往往是咬牙切齿地用两个字来形容——压榨。不可否认,在零供矛盾中,零售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那么,零售商是如何看待家电行业供零之争?作为强势一方,家电零售企业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靠单店利润、染指上游产业、人才储备还是靠绝对控股?国美电器上市公司执行董事杜鹃女士(国美董事长黄光裕的夫人)的观点不仅代表了国美,而且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代表主流家电连锁企业的观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7月25日晚,国美集团宣布:国美以5268亿港元的价格并购了永乐。 这是中国商业连锁史上最大的一起并购案。它将对家电连锁业乃至整个商业流通领域带来强烈的震动。专家预测,这次并购的成功,将对家电流通领域产生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那么,从此中国家电零售市场的格局将发生怎样的改变呢?这无疑引起了众人的广泛关注,国美永乐的联姻尘埃落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内最大的家电连锁销售企业之一,国美在这几年的发展之中,虽然有过一些磕磕绊绊,但相对来说,在全国一级市场上也可以称得上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战果辉煌了,但在真正意义的二级市场上,这个巨无霸的家电连锁销售企业却遭遇了“滑铁卢”。作为国美的高管层,如果仅仅把这次兵败宝鸡看作是一次简单的受挫,无疑将使得这次的尝试显得毫无意义。而更深入更广泛地考察其原因,不管是对国美本身还是对业界都应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秋高气爽,天气渐凉。但此时家电连锁店促销的热潮仍是如火如荼、一浪更比一浪高。各商家摆开阵势进行着价格战、心理战,热烈的场面让消费者目不暇接、欣喜若狂。而就在以国美、苏宁、大中这三足鼎立的家电连锁巨头在排兵布阵时,永乐家电更像一匹烈性的黑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跑马圈地,占领着有利地形。仅9月份,永乐便在全国力推出10个大店,地点锁定在北方、华东、华南市场。  相似文献   

19.
王晓慧 《新财经》2006,(7):39-39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电连锁企业高管认为,沃尔玛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立足,是因为它在中国超市业非常落后的状态下进入中国。“家电业刚好是反过来的,包括现在的百思买进驻中国,最终能否成功都不好说,它介入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了。中国的家电连锁已经非常强大,实际上我们已经站在一样重量级平台上竞争。”  相似文献   

20.
《浙江工商》2002,(1):48-49
2001年是家电行业竞争相对激烈的一年,这是业界的统一说法。也是消费者的一致感受。面对家电行业的连绵战火,消费者如何把握家电的发展脉络,如何看待家电对我们生活的渗透,怎样抓住家电行业的商机,怎样跟上家电业时尚的步伐,消费者不妨一起来追随家电巨人的脚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