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探索山西省露天采矿用地方式改革的特征、机制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研究方法:文献分析、经济学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山西露天采矿用地方式改革的不足主要是试点范围的局限性,复垦—还地周期的笼统性以及补偿方式的单一性;进一步促进改革的对策是将露天矿外排土场纳入试点范围、创新用地改革补偿制度、规范土地复垦工作等方面。研究结论:(1)传统方式下的采矿用地,土地资源配置未达到帕累托最优,采矿用地方式改革势在必行;(2)从供地方式、审批制度、补偿方式和退出机制4个方面对露天采矿用地方式进行改革,可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政府、企业与农民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被认为是土地利用从粗放到集约转变的风向标。在安徽省合肥市,时任市委书记的孙金龙敏锐地感觉到:经济要高速发展,走资源节约型道路必是今后的大势。大变革,才有大机会,被动不如主动!于是,主动向国土资源部要求在合肥市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2008年10月,国土资源部向安徽省政府发出《关于合肥市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的复函》,批复同意在合肥市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自此,合肥市成为全国唯一的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四年过去了,合肥市的试点工作开展得怎样?有哪些成效与启示?2012年5月下旬,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合肥市。在这里,记者看到了节约集约用地在合肥市整体大发展格局下的大作为……  相似文献   

3.
最近,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表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防止以新农村建设等名义大拆大建占用耕地;要加强村镇建设用地管理,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要严格征地管理,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刘文 《中国土地》2012,(7):51-52
●多年来,政府更多的是关注土地一级市场,而对巨大的存量用地市场关注不够●激活二级市场,可以鼓励社会资本有序追加到存量土地开发上今年3月,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对落实节约优先战略,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土  相似文献   

5.
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建设用地任务艰巨.唐山市实施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加强采矿废弃地复垦、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资源、搞好砖瓦窑用地复垦、挖掘"空心村"潜力等既满足经济发展建设用地又保护耕地的做法,文章还对今后如何解决建设用地提出了集约、节约、盘活、市场化配置等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矿业用地征用取得引起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简耀叙述了我国矿业用地征用取得方式的沿革,指出了我国矿业用地现行制度导致的征地工作实施困难、工农矛盾突出,征地增加矿山企业成本,复垦土地产权纠葛不断等三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实行临时用地制度、实行土地年租制、土地股权制度、土地等量置换制度等四项对策。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部在无锡召开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会议强调:节约集约用地,是按照中央要求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必须坚持4个结合。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临沂市是国土资源部首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试点城市,通过实施增减挂钩,缓解了用地压力,保障发展能力、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进一步提高;推进了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建设用地得到有效盘活;支持了新农村建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又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用地的稀缺资源,目前各地普遍存在建设用地瓶颈问题。本文以统筹城乡土地资源配置为视角,对湖北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三项土地管理创新试点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证实三项试点在实践中既能落实农业耕地保护制度,又能破解建设用地瓶颈。土地管理创新试点若作为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的正式制度运行,尚需进一步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完善相关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一些地方矿地矛盾较为突出,矿业用地管理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按照现行矿业用地政策,在供地方面,我国一般采取征收的做法,由政府征收集体土地,以划拨或出让的方式供给矿业企业使用.矿业企业在露天采矿过程中进行土地复垦,采矿结束后即复垦为可耕种的土地,复垦后的土地使用权属于企业、所有权属于国家,但是企业没有耕种的动力和条件,农民则无权耕作,这样的问题积累下去,不但企业负担过重,而且农民失去赖以长期生存的土地必将导致社会和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重新认识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以期对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时空锥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是历史的必然;(2)集约用地是在保持土地用途不变和供给有效的前提下,通过资金、技术、政策和管理等投入,提高土地承载力、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产出效益的合理用地;(3)节约用地是政府部门为了达到一定的土地总量管控效果,通过限制土地供给数量并采取科技方法,约束浪费土地行为和有效节省各项用地。研究结论:通过制度供给形成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更为紧密和协同的相互关联与互为促进,在政府正确行使监管与调控土地市场职能转变过程中实现二者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越加尖锐。如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挖掘现有土地利用潜力,科学管理、合理规划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解决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制度已经基本建立。依照该制度定期对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是各城市科学用地管地、制定相关用地政策的重要依据。为此,1999年~2011年间,国土资源部先后两次开展了以城市土地集  相似文献   

13.
<正>《国务院关于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的通知》对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尤其是工业企业用地成本作了专门部署,国土资源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为此,国家土地督察广州局在广东、广西、海南的20个城市及有关企业开展了相关主题的调研,发现很多地方在降低工业企业用地成本方面取得了实效,但还须进一步结合节约集约用地,同步抓好工业用地"降成本"和"增效率"工作,让踏实搞生产、有效率的企业可以便捷用地,  相似文献   

14.
自2005年国土资源部批复在广西平果铝土矿设立改革试点至今已10年。经过10年的努力探索,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探索出了采矿用地以临时用地方式供地的一套完整的经验与做法,形成配套的实施办法、制度及规范,并对制度在更大范围推广做了初步探讨。文章在总结10年试点工作情况、成效和征用地工作的基础上,从采矿企业、地方政府、农民群众三个角度分析试点工作面临的瓶颈问题,并提出破壁之策。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阜宁县列入省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的试点后,全县已签订宅基地退出协议20428户,拆除相关建筑12011户,11993户退出了宅基地,复垦后净增耕地7000亩左右。在农村宅基地改革、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1.修改±地法推动土地改革 【文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要严格限定在试点范围内,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后节约的土地仍属农民集体所有,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确保复垦耕地质量,确保维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按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要求,对大连花园口经济区展开潜力评价和挖掘,目的是完善花园口经济区的土地整治研究,对接上级部门土地集约利用平台,接受国土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结合本地区实际用地情况,充分挖掘区域用地潜力,对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试点城市要求不断改进集约利用水平,争取达到模范试点城市水平。  相似文献   

18.
政府主导统一储备开发模式,有利于调控土地市场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新认识:节约集约用地是一项系统工程47号文件是继《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文)后,对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落实和细化,也是对全国国土资源部门加强节约集  相似文献   

19.
农民集居建设可以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在集居过程,建房用地的获取是前提之一.只有获得建房用地,才可以建设集居住宅,为农民集居打下夯实基础.本文分析了当前各个地区在推进农民集居建设过程中建房用地的获取方式,包括征收、租赁、置换和复垦等,详细阐述各种方式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应该根据集居农民所处区位不同采用相应的建房用地获取方式.  相似文献   

20.
2012年3月16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国土资发〔2012〕47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出台,昭示了国家层面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正式启动,也使节约集约用地有了规范的内容,引导了未来节约集约用地的方向。为使广大读者正确理解和把握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推进工作,2012年4月12日,中国国土资源报社与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联合举办了"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专家座谈会",就节约集约用地的重大理论、制度问题进行了座谈。同时,本刊还约请了直接参加起草《意见》的有关人员,对《意见》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本刊将在近期《中国土地》上,陆续刊登与会专家的发言和本刊记者对一些地方节约集约用地实践的调研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