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笔者在山西省长治部分乡村走访时发现,一些山区乡镇不少自然村大多破败不堪,没几个人居住,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有的村庄虽然建起了不少新房,但大多建在公路边或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哪里有空地,哪里就建房,整个村庄没有规划设计,房屋错落无序,朝向不一,不仅破坏了村子原有的自然美感,而且还会造成交通不畅,排水不利,引发邻里纠纷,影响环境整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福建省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的情况为例 ,分析了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的现状和特点。指出了农村村民建房用地中存在的诸如布局不合理、用地不科学、违法用地多、收费不统一等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并从体制、机制、法制、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建新房较为普遍。然而,许多农民建房时缺乏规划,以至房屋施工后,显得布局不合理,也不符合卫生、防火等要求。随之也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一是吞噬耕地。农村建住宅  相似文献   

4.
农民集居建设可以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在集居过程,建房用地的获取是前提之一.只有获得建房用地,才可以建设集居住宅,为农民集居打下夯实基础.本文分析了当前各个地区在推进农民集居建设过程中建房用地的获取方式,包括征收、租赁、置换和复垦等,详细阐述各种方式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应该根据集居农民所处区位不同采用相应的建房用地获取方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扩大住房面积、改善居住条件,已成为农民消费性投资的重要方面.以地处江汉平原的孝南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对农户的问卷调查资料,对该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现状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缺少规划、侵占耕地、一户多宅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加强农民建房用地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然资源通讯》2021,(14):51-55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2020年7月3日,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要求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新增乱占耕地建房行为.7月3日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以后违法占用耕地新建、扩建、续建或非法出售的房屋,均属"顶风违建".  相似文献   

7.
《农家之友》2010,(7):60-60
问:农村建房补贴得符合哪些条件?答:农村建房补帖一般有三个方面:一是困难户,像农村低保、五保对象等,一般由民政部门对每户补贴4000元至8000元不等;二是新农村建设,因有些地方实行新农村建设,对按规划要求做房的给予一至三万元不等的补贴,此项补偿一般直接由政府负责。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村庄粗放式外延发展,人均用地量不断增大。由于农民建房的传统习惯与宅基地行政管理的相对松散,农民普遍存在多占、早占宅基地建房的心理,围绕村边、路边甚至占用大量农田建房,造成村庄摊煎饼式的外延扩张,人均、户均居民点用地面积迅速增大。村庄建设的这种扩张模式,导致村庄用地的粗放低效,给耕地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村内用地结构松散,集约化程度低。由于受传统农业及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影响,传统村庄内部结构大多呈无序状态;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无序状态未能改变。村民随意选址建房,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与住房…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挖掘"十三五"规划期间河南省农村建设用地的整治潜力,有效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形势,减少闲置废弃地、低效用地等的浪费现象,采用人口预测模型、人均用地指标法和多因素综合法等,测算全省124个县(市)的综合整治潜力并提出各县(市)在新一轮整治规划中可整治的指标分配任务。结果表明:现状农村建设用地面积利用粗放,到2020年全省理论整治潜力非常大;全省到2020年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潜力远远高于规划目标整治面积,各县(市)之间的综合潜力差异性也较大。研究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充分发挥农村建设用地的整治潜力,提高整治能力和管理能力,为土地整治潜力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郑锋 《中国土地》2012,(2):17-19
随着近几年国家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但与此同时,农村宅基地普遍存在着“不批就建,少批多建,无序乱建”的现象,宅基地管理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意见》发布实施的背景、原则和主要内容出台背景。200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从审查调整规划和用地标准、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健全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  相似文献   

13.
张林 《农家之友》2010,(4):60-60
问:农村建房补贴得符合哪些条件?答:农村建房补帖一般有三个方面:一是困难户,像农村低保、五保对象等,一般由民政部门对每户补贴4000元至8000元不等;二是新农村建设,因有些地方实行新农村建设,对按规划要  相似文献   

14.
从宏观层面分析农村居民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区域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区域间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力,为土地利用相关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以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为因变量,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模式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中,城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由于农村居民点土地缺乏行之有效的退出机制,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方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越粗放。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政府财政支持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点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驱动力不同,可分为城镇化驱动型、规划政策引导型、混合驱动型和尚未形成用地节约集约的起步型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正>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点,更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扭转越级信访案件严峻形势的关键一招。韩城市农村集体经济比较发达,但多年来涉农信访案件居高不下,成为制约省级计划单列试点工作进程、影响全市大局稳定的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因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引发的越级信访案件占到全市越级信访案件的45%。如何遏制涉农信访案件,促进农村和谐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提出一种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规模与空间格局协同预测模拟模型,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依据。研究方法:首先对社会经济宏观因素影响下的区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规模进行分析,进而利用土地利用时空建模方法对农村建设用地图斑的整治概率进行预测,实现潜力规模约束下的整治潜力空间格局模拟,并以湖北省宜城市为案例区对模型的性能进行验证。研究结果:(1)宜城市2021—2035年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理论和现实潜力规模分别为4912.46 hm2和2201.94 hm2;(2)模型对宜城市农村建设用地图斑的整治潜力格局模拟准确率为81.58%,召回率为0.9879。研究结论:模型实现了对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规模与空间格局的协同预测与模拟,能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专项规划提供更加精细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农民建房管理是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实际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深化实施,农村经济社会迎采了发展新阶段.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迫切,相继出现建房高峰期,也给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如何正确处理好贯彻落实国家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与规范建房管理、严格保护耕地之间的关系,把政策执行到位,把好事做好,是国土资源部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必须高度重视、严肃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今年要有新思路,开创新局面。这是农业部副部长刘坚最近在京召开的全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的。他说,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形势,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把维护农民权益,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做好服务当做自己的重要职责,认真研究农村工作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开创经管工作新局面。刘坚副部长指出,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处于改革转型时期,要认真研究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情况,深入研究新阶段农民的社会经济状况,准确把握国情、…  相似文献   

19.
《山西农经》2021,(3):40-40
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主持召开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并讲话。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听取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相似文献   

20.
董磊 《中国土地》2012,(3):40-41
从“双保行动”到“双保工程”, “双保”贯穿于土地管理工作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国土管理部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虽然系统上下及地方各级政府都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从技术、监督、问责等多角度破题,在节约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方面也打开了新的局面,但“双保”中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笔者认为,要缓解这一矛盾,除了在提高管理水平、强化业务监督、落实问责制度等方面下功夫外,还需要对“双保”进行深入剖析,从完善制度设计着手,考量“双保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