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选取2015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管理层激励以及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强度对国有上市公司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企业市场价值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管理层激励对二者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层薪酬激励对国有上市公司研发强度与财务绩效关系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较弱;同时在对企业市场价值(托宾Q值)的研究中发现,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国有上市公司研发强度与企业市场价值关系起到了更加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管理层薪酬激励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陈丽 《中外企业家》2016,(3Z):20-21
最开始我国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股权激励和企业价值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伴随着股权激励制度的逐步完善,许多学者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有正向影响作用,肯定了实施股权激励的积极意义。本文将分别从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以及完善股权激励的有效策略两个方面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西部企业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股权结构对两者之间相关关系的影响作用,本文选取2018年—2022年西部地区12个省份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股权集中度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股权制衡度则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企业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理论分析企业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治理中代理关系具有重大影响的基础上,以2008—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企业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股权激励越大,企业实际有效税率越低,但考虑优惠税率的影响后,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避税呈U型关系。结果证实,对管理者授予股权激励的确可以提高企业避税倾向,并协调其与所有者利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5.
2005年4月以来的股权分置改革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开始进入全流通时代,我国资本市场的所有基本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上市公司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成为现实可能,故对于股权激励有效性的研究意义重大。文章选取2009—2011年间处于股权激励实施状态中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激励股总数及高管所授予激励股占当期总激励权益有益于提高公司价值,缓解委托代理冲突,股权激励公司规模的适度扩大、"两职分离"也有益于公司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济》2013,(3):173-176
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本文选取2006-2011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中包含的激励强度、激励模式、激励有效期三项内容与公司业绩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强度与公司业绩正相关;较弱证据支持非业绩股票模式比业绩股票模式更能提升公司业绩;股权激励有效期与公司业绩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开发》2015,(9):27-2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目前已经成了推动企业绩效增长的主要因素。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主要的作用是发挥人力资本,调动管理者积极性,激励机制的设计是最吸引注意的是公平。股权激励制度是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是非长期激励的机制,一个企业如果建立了良好股权激励机制,能够很好的保障股东的利益,从而减少管理者短期行为,更关注企业长期发展。高管股权激励第列为研究对象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A股市场2008年至2011年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激励和企业业绩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方式并没得到充分的应用,高管股权激励机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基于决策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及代理理论的分析构架,从媒体监督的全新视角,选取2008—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媒体正面报道、负面报道与企业避税的关系以及不同股权激励水平下媒体报道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报道与企业避税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且媒体负面报道抑制企业避税更显著;这种负相关关系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表现更强;股权激励水平低的企业,媒体报道能够更加显著地降低上市公司避税程度,股权激励与媒体报道存在替代效应。该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避税影响因素的认识及媒体治理的影响力研究,还对综合利用多种治理机制以实现更好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我国民营企业2008—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从避税代理观和利益趋同效应视角研究企业税收规避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以及管理层持股对税收规避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税收规避显著降低了民营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管理层持股有助于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可以抑制税收规避对民营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负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表明,税收规避行为侵害了民营上市公司企业价值,适当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能够对这一影响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股权激励制度能否发挥效用通常取决于其本身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外部约束机制的有效性,虽然理论上股权激励能够有效缓解代理问题,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实践显示出股权激励造成的不良后果.基于此,文章以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短期业绩考核型股权激励对管理层寻租产生的影响,并且考察了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短期业绩考核型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显著增加了管理层的寻租行为,但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能够弱化此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短期业绩考核型股权激励与管理层寻租的正相关关系在高新技术行业更为凸显,短期业绩考核型股权激励可以通过增加管理层寻租行为短暂提升企业市场价值,但长期来看会对企业市场价值造成负面影响.研究深化了对股权激励状态下管理层寻租行为的理解,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12—2015年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致力于研究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并非是线性关系;在模型中加入了高管持股比例的二次项之后,全样本下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呈现"正U型"关系。另外,不同规模、不同资产负债率下的房地产业上市公司对于高管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也会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激励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激励手段,把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捆绑在一起,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关系。自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来,截至2008年12月3113披露实施股权激励草案的上市公司已达100多家。  相似文献   

14.
股权激励是建立在委托代理理论基础上的一种长期激励方式,对于提高管理者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业绩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于股权激励的研究多集中于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上,鲜有文章涉及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是影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行权/归属条件、激励力度、激励有效期都会对激励效果产生显著影响,这些结论可以为其他公司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提供参考,从而促进股权激励机制的有效发展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不仅是控股股东自身的融资行为,也会对上市公司产生深远的影响。以2013~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媒体关注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价值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提高,企业价值先升后降;按产权性质进行分组研究后发现,股权质押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存在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关注度对股权质押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即媒体关注度越高,股权质押对企业价值的正面效应越强且出现效应递减的时间越迟。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企业投资价值最大化和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在股票市场不景气情况下,对管理层薪酬激励与企业投资之关系,实证分析了代理理论中的投资冲突以及管理层持股与企业投资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与企业投资之间不存在正相关性——这与股票市场好的情况相反,证明了股权激励在市场低迷时可能会失效。  相似文献   

17.
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数据支持,有关管理者股权激励问题的研究获得迅速发展。对股权激励问题开展研究不仅有助于更有效合理地设计管理层股权激励契约、缓和委托代理问题,还有利于充分揭示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对近年来海外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股权激励的业绩效应、股权激励对公司盈余管理,以及股东价值和债权人价值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我国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数据支持,有关管理者股权激励问题的研究获得迅速发展。对股权激励问题开展研究不仅有助于更有效合理地设计管理层股权激励契约、缓和委托代理问题,还有利于充分揭示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对近年来海外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股权激励的业绩效应、股权激励对公司盈余管理,以及股东价值和债权人价值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我国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2006年至2011年实施了股权激励的10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股权激励比例的增加,委托代理成本减少;股权激励比例与企业业绩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在制度允许范围内,股权激励有效期越长,委托代理成本越小,但股权激励有效期长短对企业业绩无显著影响。针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地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技创新愈受关注,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最有发展潜力的重点行业.为了确保我国股权激励机制的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文章针对我国企业发展实际,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研究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价值有正向影响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